全发大药房已经倒闭了。近日,随着全发大药房储奇门总店的悄悄关门闭户,也意味着曾号称重庆“四大民营药房”的时珍阁、双叶、麦克和全发已经全军覆没,彻底退出了重庆医药零售市场。
重庆医药行业商会会长唐良平认为,重庆民营药房相继败走麦城,首先是由于连续疯狂价格战,造成利润下滑;其二是不专注于主业,导致资金链断裂;第三是政策连续紧箍咒,药品零售利润下降,市场竞争加剧。 事件 高层人士全部“失踪”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储奇门全发大药房总店发现,四个卷帘门全部紧紧关闭,敲了半天门,里面没有任何反应。 隔壁“江湖面”的老板告诉记者,药房已经关门10多天了,现在店里也没有留守人员。随后,记者反复拨打全发大药房多位高层人士的电话,要么无法接通,要么无人接听。 同在储奇门一条街上经营药房的业内人士则透露,由于经营不善,全发大药房早在半个月前就没钱进货,已经倒闭了,老板现在下落不明,其他加盟店现在已经开始自谋出路。 据了解,2007年底,全发大药房原老板石宗全由于债台高筑,不得不将药房卖给了我市一家房地产公司涂姓老板。 内幕 外行操刀“经营不善” “全发倒闭主要是因为收购方是药品经营的外行,不懂经营。”记者几经辗转,找到了全发大药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高层管理人员,他分析说,事实上,2007年底收购药房的房地产老板,根本不懂零售药品市场,导致严重经营不善。 据了解,在收购全发大药房后,这位涂姓房地产老板曾经调整经营路线,计划在2008年底前,新建300~500家超市型直营店,布点长寿、涪陵、黔江等区县。同时,还计划在璧山圈地98亩,投资1.2亿元,建设以前全发一直打算建,却没钱兴建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 不过,直到全发彻底倒闭,上述计划始终没有真正实施过。2007年底,经过重新装修,位于储奇门的全发大药房总店曾经重新开业。在开业当天,收购方曾经乘坐一辆价值400多万元、墨绿色的宾利超豪华轿车出现在现场,震惊了业界和围观者。 行情 零售药房“国进民退”据了解,重庆民营连锁药房不仅在我市,在全国范围内也曾经是声名赫赫、不容小视的一股强大力量。 在2005年发布的中国药店百强排行榜上,除桐君阁与和平药房两大巨头外,我市还有双叶、康济、昌野、时珍阁4家民营药房上榜。此后数年间,全发、麦克等民营药房也曾榜上有名,重庆民营药房曾经一度在国内威名远播。 不过,从2007年开始,重庆民营药房就开始集体息声。时珍阁、双叶和麦克药房,相继拍卖、倒闭或破产。2007年年底,全发也被迫转卖。2008年,中国连锁药店百强排行榜发布时,重庆民营药房全军覆没,已经悉数退出榜单。 在民营药房日落西山的同时,国有药房却在步步紧逼。由太极集团旗下“桐君阁”和“西南药业”两家上市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大型药品零售卖场——重庆西部医药商城,储奇门总店已经在全国药店单店销售排行榜上是西部第一,全国第二,同时已经在杨家坪、沙坪坝连开两家分店,观音桥、南坪等主要商圈以及涪陵、万州等重点区县也将陆续开设分店。记者 刘斌 全发大药房成立于2001年,年营业额曾经达到上亿元,与时珍阁、双叶、麦克药房一起,被号称为重庆“四大民营药房”。2004年、2005年曾经以500多家连锁店数量,上榜“中国药店百强排行榜”。 2002年,我市各大国有、民营药房爆发价格战,为追求利润,全发向“上游”出手,收购璧山一中药饮片厂后,又斥资3000万元在璧山圈地建新厂,同时还投资酒店业等多元化经营。不过,由于银根紧缩,资金链断裂,2007年年底,全发大药房被迫引入投资者寻求重组。 根据资产收购协议,全发大药房最后被一家房地产公司,以上亿元价格全资收购旗下的中药材公司、酒店、药房等5家子公司资产和债权债务。在完成收购后,全发大药房品牌不变,并且保留了原有500多家连锁店和上千名员工,继续经营。 (来源: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