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租赁时代”,出租无处不在:房屋出租,汽车出租,球员租借,甚至“女友”也可以是租来的,我“租”我快乐,有何不可?
品牌租赁也并非新鲜词汇,各行各业早有先例。2002年底,上市公司科龙电器曾突然宣布终于花巨资买回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科龙”商标,此举让很多人感到有些诧异,因为很少有人知道已经生产多年并成为知名品牌的“科龙”商标实际是“租”来的。一直以来,科龙电器每年要为“科龙”品牌投入数亿元的广告宣传费用,公司生产的“科龙”牌空调、冰箱和“容声”牌冰箱已经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但实际上这两个品牌的所有权都不属于科龙电器公司,而是属于其大股东容声集团,科龙电器只是拥有使用权。后经过与容声集团协商,科龙付出了6.44亿元买来“科龙”、“容声”、“容升”三个注册商标。“怕上火,喝王老吉”,一句广告语让王老吉品牌红遍大江南北,但很少有人知晓,香港加多宝公司并非是王老吉品牌的拥有者,换言之,王老吉品牌是加多宝公司从广州王老吉药业手中租赁而来的,租期为1995年到 2020年。2002年初,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与珠海飞翔达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同意飞翔达的空调产品使用万家乐品牌,期限是5年。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生产“万家乐”空调的珠海飞翔达实业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坍塌一事,给品牌出租者万家乐公司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有人说,品牌租赁只不过是企业之间互动的一个游戏,品牌力弱的企业认为自己的老婆(品牌)不够漂亮 ,就向品牌力较强的企业租借“情人”,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品牌力较强的企业也乐意顺水推舟,似乎是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时至今日,品牌租赁仍然是许多行业内企业之间彼此心照不宣的一个秘密,然而品牌租赁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是伤了对方也毁了自己。|www.aihuau.com|60品牌租赁,究竟谁是赢家?也许有,也许没有……为此本期三味聊斋特邀请了中山市海欣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宗新明先生,极品策略·《家电市场》主编池小红女士共谈品牌租赁的“得”与“失”。版主:两位觉得滋生品牌租赁这种现象的土壤是什么?池小红:利益驱动。马克思有句经典名言,“30%的利润,能让人铤而走险”。 由于打造一个品牌的难度和投入是巨大的,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的难度就更甚。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手上有一定的资金、渠道、生产能力,惟一欠缺的就是品牌的影响力,产生不了品牌溢价空间。这样他们就会千方百计的寻找突破口,品牌租赁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交纳一定的品牌租赁费和押金之后,就可以开始操作了。这个过程相当的简单,以电磁炉为例子,自己生产出电磁炉贴上某知名品牌的商标,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了。本来只能卖百来块的电磁炉摇身一变就能卖三四百、甚至四五百。这里的利润空间大得惊人。况且“品牌租赁的风险”又不用承租方承担,那是出租方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宗新明:我觉得,企业的短期目光是滋生“品牌租赁”的根本原因之一。为什么有些企业愿意出让自己的品牌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扩大品牌的影响力,比如出租自己没有进入的品类市场的品牌使用权,类似的例子在国外就比较多,但是我相信国内品牌租赁市场上这么考虑的企业还是非常少的。另一种情况,就完全是企业的“短视”,自己本来就没有对自己品牌有进一步发展的考虑,“做那么大干什么”,“赚那么多钱干什么”,“赚一笔就走”的思想充斥着他们的头脑,毕竟一个知名品牌每年的出租收入不菲,这些数字对于很多人来说诱惑力是非常大的,可以为了它放弃自己企业的长期发展。版主:海欣会考虑出租品牌或者承租别人的品牌吗?宗新明:第一,海欣不会考虑出租品牌。首先,海欣电器是一家有长期战略眼光的企业,不会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未来的长久发展;其次,品牌租赁有前车之鉴,万一不慎就会将自身辛辛苦苦打造出的品牌毁于一旦;再者,对方承租你的品牌有可能是“诱敌深入”之计,把你的品牌租过来然后“冻结”。早年熊猫洗衣粉将熊猫品牌租借给宝洁公司,3年内宝洁没有主推熊猫洗衣粉,相反,宝洁公司的汰渍、碧浪如今在洗衣粉市场是大行其道,而熊猫牌洗衣粉早已不见踪影。第二,海欣更不会考虑承租别人的品牌。我们1999年进入电器行业创建“海欣”品牌,时至今日,海欣已拥有独立的省级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寿命实验室,并已形成吸油烟机、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消毒柜、电热水器等系列产品为主的五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台。海欣电器已发展成为一家以生产和销售智能厨房电器、整体家居及卫浴电器为主的现代化企业。2009年,“海欣”品牌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海欣独创“蓝牙近吸式油烟机、灶具”组合在业内引起强烈轰动。海欣已经规划好了未来,在未来的10年内,海欣将矢志不渝坚持“科技实现梦想”的经营理念,引领中国厨房进入智能化时代、力求成为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智能厨卫企业之一。所以海欣不会考虑出租品牌或者承租别人的品牌。版主:在品牌租赁频繁的家电业,到底该怎样看待品牌租赁的经营模式,品牌租赁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宗新明:品牌租赁双方对待品牌的态度和出发点是不同的:所有者使用品牌,是把它当成一种资产,不仅考虑短期利益,同时也会注重长远的利益;而被许可方,因为并不拥有这个品牌,它关注的是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会关注品牌的未来,不会关注现在的行为对品牌的影响。这样一种矛盾,必然导致品牌租赁是弊大于利。
池小红:我倒不这么认为。其实,品牌租赁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利弊因素,进行品牌出租应当是一种战略性决策。如果在品牌出租的过程中管理好、控制好,不一定会损害品牌资产,还有可能提升品牌的影响力。王老吉凉茶是为数极少的一个正面案例。
要让品牌出租发挥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品牌出租是要有辅助模式的,在品牌许可的过程中还需不断进行监控,并建立定期审查评价制度。 2、品牌出租是一种战略性决策,不能单纯注重获取使用许可费。在授权他人使用品牌时,应考虑被使用者的产品是否能与品牌形象、品牌的定位相吻合。 3、要时刻意识到,品牌使用许可是有风险的,为此需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品牌使用许可进行管理,要多投入前期的管理,而不是事后的补救。 版主:如此看来,我们究竟该自建品牌还是去短期租赁别人的品牌?宗新明:短期租赁别人的品牌,仅作为企业早期规模较小时不得以的策略而已。在这一阶段,企业主看中的是利润,是每月、每年能赚多少钱。但是,这样的企业是无法对抗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所以,作为一个有为的企业主必定是要自建品牌的。因为一个企业要能经受住风雨,能生存得更长久,就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不是技术,不是管理,也不是人才,应该是品牌!这就是我全力打造海欣品牌的真正动力。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自建品牌比较适合国情。池小红:建议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上从头抓起,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品牌。“一口吃个胖子”那不太现实,这方面是有例可寻的,如传统家电业以品牌租赁形式进入太阳能行业就有前车之鉴。2004年,南京双有电器租赁小天鹅品牌组建小天鹅太阳能公司,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在家电以及太阳能行业已被历史抛弃,当年想以小天鹅品牌影响力进入太阳能行业的双有电器如今早已作鸟兽散,而小天鹅品牌亦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无独有偶,唯冠为了傍摩托罗拉的品牌影响力而承租摩托罗拉品牌进入信息家电业,最终也是落得个“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的结局。由此看来,品牌租赁的双方是各有所思,各有所取。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市场上,对家电企业来说,创建一个新的品牌或许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 版主:品牌租赁是很多中国家电企业追捧的做法,热衷品牌出租的企业自有他们的道理,对于出租品牌的企业来说,这是知名的品牌“二次腾飞”的战略需要,因为可以“把内部的无形资产放大,去嫁接外部的有形资源(主要是资金);对国内小企业和加工型企业来说,则可以利用租用品牌模式迅速完成转型和企业价值提升,避免花费大量金钱制造自己的品牌。说白了,品牌租赁实质是一场“对赌婚约”,然而,租赁方与承租方合作伊始是否有诚心来维护这场“婚约”,还是双方各有所思,同床异梦,一但不小心,也许一方就会成为另一方的“一夜情人”,如此一来,必是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