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东岸的美国和加拿大在峰会前率先放出了“团结”、“一致”的呼喊。同样作为世界经济一极的太平洋西岸,来自日本和澳洲的声音会和北美一致吗?
早在上一次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时候,日本就是毫无顾忌的动用财政政策“放马脱缰”。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下,日本再次进行强力财政刺激的做法既不例外,也不意外。本次G20峰会召开之前,尽管北美的美加二国已经开始放下经济最强中心的架子,最先开始呼唤“团结”;尽管欧洲各国都发出了重新整合世界经济格局的要求;尽管众多的新兴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对某些经济大国转嫁危机做法的不满。但是,日本方面似乎并没有改变“直爽”地挽救经济局面的势头。为此,德国总理甚至发出了警告。 日本首相说得很直接:“德国未理解财政刺激重要性。” 对于德国总理安格拉8226;默克尔(AngelaMerkel)关于全球经济低迷期间过度公共开支的风险的警告,日本首相麻生太郎(TaroAso)不以为然。他说,德国未能理解为何强有力的财政行动对经济复苏至关重要。|www.aihuau.com|1 麻生太郎是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这位日本首相的讲话突显出世界各国领导人之间的巨大分歧。当时领导人目前正前往伦敦,参加在伦敦召开的关于全球萧条的20国集团峰会。 默克尔表示,将更多公共支出作为统筹刺激方案的组成部分,可能会带来不可持续的复苏。 但麻生太郎说,上世纪90年代初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日本的经历清楚表明,财政刺激对于恢复增长至关重要。 “由于过去15年的经验,我们知道什么是必要的,而美欧等国可能是第一次面临这种情况,”麻生太郎说。“我认为,有一些国家理解‘财政动员’的重要性,其它一些国家则不理解,我认为这就是德国提出其观点的原因。” 在伦敦的峰会召开前夕,出现了又一个紧张迹象。法国总统尼古拉8226;萨科齐(NicolasSarkozy)威胁说,如果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将离开谈判桌。 当时,萨科齐向内阁表示,如果他不能感到满意,20国集团峰会将出现“一把空椅子”——暗指戴高乐(CharlesdeGaulle)1965年对欧共体(EuropeanEconomicCommunity)进行了7个月的抵制。后来,巴黎的外交官淡化了萨科齐的说法。 默克尔以德国沉重的公共债务作为谨慎支出的一个理由,但日本也有创纪录的政府债务,负债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70%以上。人们一直指责日本、德国和中国通过结构性贸易顺差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 麻生太郎说,当时出台的日本经济刺激纲要将“动员一切可利用的手段”,防止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底线”被“击穿”。日本政府已经在实施一项价值约12万亿日元(合1200亿美元)的刺激开支计划。麻生太郎表示,现在谈论新刺激计划的可能规模还为时过早。但是,日本执政党的政治家暗示,该计划将包括约20万亿日元的财政支出。麻生太郎称,日本随时准备在全球“率先”采取行动,应对经济不景气。他表示,日本政府将再提供超过220亿美元的贸易融资援助资金,并将去年宣布的贸易保险网络覆盖范围从亚太地区扩展至全球。 日本言行一致,外界并不看好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就财政刺激方案的重要性侃侃而谈,对于德国总理安格拉8226;默克尔(Angela Merkel)关于全球经济低迷期间过度公共开支的风险的警告,他不以为然,认为德国未能理解强有力的财政行动对经济复苏的至关重要。事后的一些表现也证实日本的确如峰会前的放话而言,没有理会任何的劝告。4月9日,日本政府公布了一项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一方案中,日本财政支出规模为15.4万亿日元(约为1500亿美元),麻生太郎坚信,财政刺激这支强心针能带日本走出困境,强化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地位。然而,学者出身的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却显得更为谨慎。4月14日,他在日本国会金融委员会发表讲话时称:自1月以来,日本经济环境已持续恶化,表现不及该行1月做出的预期,并暗示央行于4月30日公布最新经济前景预期时,可能会向下修正经济增长预期。面对即将丢失的世界经济第二把交椅,麻生政府的宣言,以及重整经济的雄心,看上去很不协调,多少有点“胃口很好,但牙口极差”的味道。对密集出击的经济刺激重拳,经济会有起色吗?低迷的经济数据给本该在这个季节里看樱花的日本民众心里蒙上一层阴霾,英国《经济学人》更是撰文指出,日本或再现失落的十年。
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曾经出现过财政刺激方案支出浪费的现象,在日本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当发达的情况下,不少项目是使用率极低的公路和桥梁,公共投资项目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浪费,结果是该方案不仅未能使经济持续复苏,相反却遗留下严峻的财政难题。到1998年,日本财政赤字占GDP的11%,至2006年政府净负债已达GDP的88%。对于新方案,据日本官方预测,将在未来3年内拉动40万亿至60万亿日元内需,有望创造140万至200万个就业岗位。但对于新方案中的巨额财政支出,大部分资金将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预计规模在10万亿日元以上。伴随经济对策,2009年的国债发行额将扩大到43万亿到44万亿日元。澳大利亚发出“协调”呼吁3月23日,在距离伦敦G20峰会召开不到10天之际,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开始为期2周的外交活动。陆克文的第一站首先前往美国。在G20峰会前夕造访白宫并与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举行首次会晤,陆克文的议程表上高居榜首的除了经济问题别无他选,而这其中,陆克文极力主张的就是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进行改革。澳大利亚政府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2008年第四季度GDP下降0.5%,这是澳大利亚8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澳大利亚已经分别在2008年10月和2009年2月推出了金额分别为104亿澳元和420亿澳元的两轮经济刺激计划,并从2008年9月至今连续降息5次,总计降息100个基点。在美国金融海啸之前,澳大利亚一直被国际金融问题的会议置于圈外。而在深受金融海啸之害后,从2008年11月的G20华盛顿会议开始,陆克文就积极参与斡旋,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国际经济秩序、刺激全球经济的设想。近段时间以来,陆克文频繁在澳大利亚媒体和其他西方媒体上撰文阐述其改革设想,并就改革IMF提出五点意见,他呼吁增加中国在IMF中的发言权,并表示这是改革该组织的“重要一步”。陆克文表示,希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够获得更多资源,以便灵活地处理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危机。他还坚持认为,G20国家必须处理银行坏账问题,若不如此,将不会出现长期的全球经济复苏。他指出,西方国家应借此契机强化政府职能,增加市场干预,强化金融监管。在谈到当前各国的救市努力时,陆克文指出,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刺激全球经济,世界各国政治领导人必须在2009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协调彼此的政策。煞费苦心的东道主身为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的压力显然不小。峰会前,一方面要忙着飞到美国、巴西等国游说,争取伦敦峰会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另一方面还要对付国内的反对派,以及萨科齐之类的挑战者。在斯特拉斯堡,面对无精打采的欧洲议会议员们,一贯冷面示人的布朗竭尽热情地发表了他“迄今最亲欧洲”的演讲;在纽约,面对华尔街的精英巨贾们,布朗敦促银行家们“开辟一个以道德为支撑、诚实交易的新纪元”。而回到国内,布朗还要应对民众对“英国史上最贵会议”的质疑。拉拢欧洲、取悦美国、声讨华尔街,诸多努力之后,这个东道主被媒体形容为“没有立场”的角色,“吃力不讨好”或许是布朗的唯一收获了。他的夫人也因此受到连累,萨拉8226;布朗因邀不来其他国家的“第一夫人”而让民众质疑其“公关能力”。但不管如何,布朗以及他的夫人都已经尽力了,因为英国已经不是“日不落帝国”时期的英国了,布朗所能做的就是协调各方立场。巴罗佐直截了当说“重塑”“伦敦20国峰会将是取得成果的重要时刻,它将对结束当前的金融危机有所帮助,它也会防止未来危机的发生。我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可以继续保持和创造欧洲和世界范围内的就业稳定和经济繁荣。当前的危机是全球化时代下的第一次重大危机。诚然,有些人将此归咎于全球化。他们称‘去全球化’是摆脱危机的途径。”——欧盟委员会主席 巴罗佐巴罗佐认为“去全球化”这一理论听上去合理,但绝对错误。结束此次危机的途径不是“去全球化”。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将带来贫穷和冲突,上世纪30年代可为例证。结束当前危机的途径是“重塑全球化”。“我们应当建立一套允许我们掌控全球化的规则。只有各国共同合作,我们才能将市场的潜能服务于人民,和应对诸如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与贫穷做斗争等全球挑战。建立这些规则必须基于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同时它也需要自由、责任和团结。这些规则必须保证市场奖赏辛勤工作和积极进取,而不仅仅是投机。”当前,欧盟拥有独特的能力,这使得欧盟能成为以“价值和规则为基础”的全球化驱动力。巴罗佐认为世界上没有其他地区有类似欧盟在建立跨国规则和有效执行方面的独特经验。欧盟的经验来自于欧洲共同市场和欧元(统一性货币)——而这些经验在危机发生时将发挥“无法估量”的稳定价值,同时也是日后经济复苏的最佳平台。对于G20,巴罗佐表示欧盟将在伦敦峰会上传递共同的信息。“我们提出了一项高额的经济刺激方案——欧盟及其成员国将会出台总额高达4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我们共同协作稳定银行系统;我们帮助有需要的成员国,如拉脱维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我们为实现一个更有效率和更安全的金融市场正绘制一幅全面的蓝图。”欧洲委员会已采取措施要求银行提高资本金、提高存款保险额度和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欧盟委员会已提议改善跨境金融业务的监管,包括建立一个检测系统性风险的新机构以便采取“预防性”措施。“我们还将在近期提出监控对冲基金、PE以及高管薪酬的建议。”然而,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洲理事会春季会议上达成了协议,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对危机的资金增加,欧盟为其贡献750亿欧元。这意味着欧盟帮助非欧元区国家完成国家资产负债平衡的额度提高了一倍,提高到500亿欧元。为了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巴罗佐表示欧盟将和国际合作伙伴团结协作:为“四项重要议题”上达成一致而继续努力。第一,出台一个大型、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刺激计划,来缓和危机对公民的影响和重振实体经济。第二,重建对金融系统的信任和信心。这不仅是为了银行的利益,也是为了实体经济中需要资金的企业和工人的利益。正如我们已在欧洲达成一致及美国正在做的那样,我们应当尽快出台促使银行重新发放贷款。这意味消除银行资产质量的不确定性,将坏账从银行账户中剥离出去。同时我们应当加强世界范围的监管并消除“钻空子”的机会,包括终止“避税天堂”。这需要国际金融机构的全面改革。第三,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及推进多哈谈判来促进世界贸易。第四,建立一个更公平的世界。加强我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承诺并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有代表性。发展中国家不应支付由发达国家引发危机的代价。他们需要额外帮助。一个贸易融资的全球工具是欧盟提出的建议之一。我们需要发展中国家的贡献来应对全球挑战——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我们希望在今年末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就此问题达成全球协议。 “我们和全球各方面已经有很多共识,特别是和美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共识主要围绕欧洲的观点和欧洲自身的经济模式。举例来说,美国的计划将重点放在医疗的改善、弱势群体的保护和长期的投资,特别包括对设施的投资。这些措施已经在欧盟的大部分国家实行了,其益处不仅在缓解经济痛苦。在衰退时期这些措施将自动保证经济需求的持续性和人们的就业。”在巴罗佐的眼中,正是因为欧盟有上述的“自动稳定器”,任何对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刺激政策简单对比都会起误导性的作用。“其实,初看我们跟美国不同,但是细究的话,我们和美国在刺激方案的整体规模上是差不多的。我们和美国在监管问题上也有相同的观点。”“所以20国峰会产生足够多的共识。挑战在于将这些共识转为实际行动。欧洲已经在面对挑战。我们相信我们的伙伴也会采取行动。我希望告诉我们的民众,他们的担忧正是我们将要讨论和决定的重点。我意识到很多人在为工作、房贷和储蓄担忧。在此阶段我首要考虑是保证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有助于民众就业。下周四的伦敦峰会应将我们良好的愿望转换成联合行动,不负民众的殷切期望。”威胁和期望2009年3月31日,峰会前夕,法国经济部长Christine Lagarde在接受当地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G20峰会公报不包含关于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的相关条款,萨科奇将拒绝签署。这就意味着法国退出G20峰会”。法国呼吁此次G20峰会的重点应该是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机制。他谴责这次经济危机是由“英美经济模式”缺乏监管机制所引起。西方主要媒体以头版报道了该消息。由于萨科奇态度强硬,英国《泰晤士报》更将其称为“萨科超人”(Super-Sarko)。与法国的强硬态度不同,虽然也是对重建经济秩序的呼吁,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的会前喊话则更有期望的一味。萨帕特罗3月31日说,即将召开的G20金融峰会将有助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并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起点”。萨帕特罗在一段视频广播中说,他相信本次伦敦金融峰会将推动建立信息透明、安全高效且平稳可靠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他还重申了西班牙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立场,即西班牙将信守承诺加强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萨帕特罗在4月1日启程前往伦敦参加G20峰会。他表示,G20峰会必须达成解决危机的具体协议,并对各国政府增加投资等提振经济的举措给予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