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贷 《晋商之死》晋人为什么走西口?(3)
人多了,怎么办?“土地小狭,民人众”。以农耕擅长的中华民族最擅长干的事情就是垦湖为田、毁林为田。这个后果现在人都知道是什么了,由此山西逐渐成为一个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燥寒冷,自然灾害频繁,百姓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史记》在《货殖列传》第六九说“昔唐人都河东,……土地小狭,民人众,郡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俭事。杨(洪洞)、平阳(临汾)、陈,西贸秦(陕西)翟(隰县、石楼县及延安、绥德、榆林一带),北贾种(雁北及河北省西北部)代(代州)。”清代康基田在《晋乘鬼略》中引用《燕闻录》说:“山西土瘠天寒,生物鲜少,故禹贡冀州无贡物,诗云:好乐无荒,良土灌瞿。朱子以为唐魏勤俭,土风使然,而实地本瘠寒,以人事补其不足耳。太原迤南多取贾远方,或数年不归,非自有余而逐什一也。盖其土之所有不能给半,岁之食不能得,不得不贸迁有无,取给他乡;太原迤北岗陵邱阜,晓薄难耕,乡民惟以垦种上岭下坡,汗牛病仆,仰天待命,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鱼米之利,兼拙于远营,终岁不出里门,甘食蔬粝,亦势使之然。而或厌其嗜利,或病其节啬,皆未深悉西人之苦,原其不得已之初心也。”这条资料,似乎是说晋南土地狭小,粮食不足,远贾他乡,而晋北地区外出贸易者较少。其实,山西商人队伍中初期确实是晋南人多、晋北人少,但清中期以后,晋中、晋北商人越来越多,其势力逐渐超过了晋南商人。据《五台新志》:“晋俗倍以商贾为重,非弃本而逐末,土狭人满,田不足于耕也。太原、汾州所称饶沃之数大县及关北忻州,皆服贾于京畿、三江、两湖、岭表(五岭以南)、东西北三口(古北口、张家口、归化城),致富在数千里或万里外,不资地力”。万历年间的《汾州府志》记载:“平遥县地贫瘠,气刚劲,人多,耕织少。”咸丰《汾阳县志》称:“晋省天寒地瘠,生物鲜少……人稠地狭,岁之年人,不过怵麦谷豆。此外,一切家常需要之物,皆从远省贩运而至。”乾隆年间的《太谷县志》也对太谷县作了如下描述:“民多而田少,竭丰年之谷,不足供两月。故耕种之外,咸善谋生,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土俗殷富,实由此焉。”《平阳府志》记载:其地“小狭人满,每挟赀走四方,所至多流寓其间,虽山陬海诬皆有邑人”。明代以后,人均土地不断减少,明末到清代人均土地最少,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山西人外出经商者最多。 “介邑土狭人满,多挟赀走四方。”(嘉庆《介休县志》卷四)“山西土瘠天寒,生物鲜少,……朱子以为唐魏勤俭,土风使然,而实地本瘠寒,以人事补其不足耳。”(《晋乘搜略》)是当时山西人所处的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逢至“五月襄垣雨雹,大如伏牛小如拳,毙人畜甚众”(光绪《山西通志》卷86)之类的天灾,母食子、子食父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文载:崇祯七、八、九年“荒草不收,八年又遭蝗蝻,田苗尽食,但见百姓草籽食尽,榆皮食尽,游尘糟糠食尽,竟至母吃子,为子吃父,未能救命之生也。壮者走散于四方,老幼饿死于道路。田间之饿殍,演化可悲矣。人苦极矣,天否极矣。”一个读书人在谈到山西时曾痛心疾首地说“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乡民惟以垦种上岭下坂,汗牛痛仆,仰天续命”。“汗牛痛仆”是什么意思?牛已经累得浑身大汗了,主人仍要使劲抽赶!在传统农耕社会中,耕牛对于农民来说,不仅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当,还是他们劳作的伙伴。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会这样拼命使唤。但是即使这样拼命地干,田里产出的粮食仍不够糊口。一个叫任启运的人说“江南二百四十步为亩,山西千步为亩,而田之岁入,不及江南什一”。大同的地方志甚至说大同地区“岁丰,亩不满斗”。不幸的是,随着岁月更迭,人口的增加,昔日气候宜人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的山西,土地开始变得贫瘠,而且自然灾害频繁,雪上加霜。在清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山西全省性的灾害就达一百多次,平均三年一次,其中最长的一次旱灾长达十一年。据官方统计,死于这次灾荒的山西人超过了三百万。一方水土,不足以养活一方人时,山西人就只能走出去。“晋俗倍以商贾为重,非弃本而逐末,土狭人满,田不足以耕也。”所以,晋人多商贾,起初并非是想发大财,而仅仅是为了有口饱饭吃。可以说,是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把晋人逼向了市场,逼出了一大批商贾,至少在他们起步时是一种无奈之举,正如前文开篇所说:所有的宏伟与辉煌最初期的核心要义是:活着。山西财经大学教授孔祥毅曾经提到:很多县志,包括浮山志、翼城县志、临汾县志,至少看见有三十多部县志,都谈到一点:由于土地瘠薄,人口稠密,生计不好维持,所以只好外出,以谋求得到一种补救。明代晋商中有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张允龄。他早年丧父,生活的艰苦使他不得不在十五六岁时,就踏上商旅生涯。后来他的儿子、内阁大学士张四维,在自己的文集中曾深有感触地谈到自己父辈早年的艰苦经历:“吾蒲介在河曲,土陋而民伙,田不能一援,缘而取给于商,计春挟轻资牵车走四方者,十室九空。” 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它谈到了晋商最初的经商动机。“挟轻资牵车走四方”,实实在在地记录了当时晋商的事业是如何进行的。山西没有多余的粮食,但与山西隔河相望的河南,再往南的山东,却都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于是山西人开始推着小车,担着担子,将中原、江南的粮食运往北部边镇。中国人向来擅长的自慰式语言在这里得到了实践:劣势变优势。在这种贸易中,不利的自然条件、人口压力都开始转化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山高水长,在认准了目标的晋商面前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而多余的农业人口,又恰恰是在传统社会中从事长途运输所必须的条件。
|www.aihuau.com|1因为地不养人,因为穷,所以山西人只好勇敢无畏走西口了。什么最重要?活着。在晋中盆地,各县民间流传这样的《摇蓝曲》:“我娃娃亲,我娃娃蛋,我娃娃长大了捏兰炭,捏不来炭吃不上饭,我娃娃蛋,我娃娃亲,我娃娃长大了走关东,深兰布、佛头青、虾米海菜吃不清。”人们生活困难,盼儿长大。长大了做什么?为其拣煤核以备炊用,更盼儿长大了像那些商人一样到东北去经商,那时就可以不愁吃穿了。山西人因生活所迫外出经商的事实,在明清野史笔记中也可以发现不少记述。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说:“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侯积蓄有余,始归纳妇,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或命途蹇剥,或事故萦牵,一二十年不得归,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翻开山西旧县志,几乎每个县志的烈.女篇、孝友篇,都有关干“夫商于外”妻在家中如何孝敬公婆,抚养弟妹的记述。如《榆次县志》说:“侯氏,孙可宁妻,宁随父贸易江南,姑病,氏奉养三载,毫无情意”;“陈氏,永康镇刘锡龄继妻,龄失偶后游贾北口,即于其地取氏,囊无余资,不能旋籍,……”;“范氏,西付村崔如蜂妻,幼随父寄居口外,如峰以经商出口,遂妻之,……”;“武氏,彭村董世和妻,……兄在东省经商,家政无人管,邀氏代理……半载兄归,诸物皆无移动,兄将分润家资,不受,求以养三子成人,后三子皆东北经商”;“董庆和,父裕山,贾于新疆,道光初生庆和后再出,遂无音耗者二十八年,庆和引为大蹙。……且逢人辄询_问西营地。约资足数,因西走寻父,所过山川,有西来者详询父状,无所得。既抵新疆,遍历附近山川寻访,仍不得,资尽乞食返。……居数年得资又约足数,于咸丰庚申逐再往寻访,……遇同乡估客询之,客日:“以君状貌,类敦煌某庙僧,其人亦同乡,殆或然欤?”既至,果遇老僧,庆和审知乡音,遽往拜呼父,……僧大错愕,细询颠末,乃相抱大恸,盖父贫不能归,寄身僧寺”。《太谷县志》中记载太谷县的人“耕种之外,咸善谋生,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 《盂县志》中说“往往服贾于远方,虽数千里不辞”。《寿阳县志》说乡民“贸易于燕南塞北者亦居其半”。“春风杨柳离别路,毕竟车船留不住。依依难舍眼含情,默默无言心流血。纤纤玉手挥无助,青山遮挡似帘幕, 晚风残笛呜咽时,飞花飘在水流处。”“自古那个黄河向东流,什么人留下个走西口?”哀怨心声中,是一批人或者是几代人为了谋生,不得不背井离乡,泪别父母妻儿,远走异地过着孤苦艰辛的日子,而家中,同样是哀怨的人:“哥哥你要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住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呀走西口,小妹妹我送你走,怀抱你那梳头的匣,两眼泪双流……”
更多阅读
从《赤兔之死》到《绿色生活》的奇文赏析 赤兔之死原文
转载自搜狐博客儒商深情http://lmwangzi.blog.sohu.com/155536303.html《赤兔之死》作者:江苏 蒋昕捷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
长春电影制片厂《女模特之死》剧情海报--我的海报收藏. 长春电影制片厂招聘
剧情类电影海报(总第1152种)《女模特之死》故事影片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1986年上映剧情简介:《女模特之死》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拍摄的电影。在一个无名山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经辨认,死者叫沈小琴,是时装表演公司的模特儿。公安部
如何评价《命运石之门》Steins;Gate 这部游戏? | steins gate steam
【九六七的回答(121票)】:说《命运石之门》是神作,主要是指其游戏。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的答案里谈这个的不多……当然题目的指向本身就不够明确?虽然现在修改了题目,不过本答案中还是包含了动画的一些内容,算是便于动画党理解吧~《命运石之
胡陵峰《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视频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初语九上《杨修之死》 教学设计作者及工作单位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乡中学 胡陵峰☆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小说有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
西岭雪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 西岭雪 黛玉传
闲来无事,遂从网上下了西岭雪的《黛玉之死》,因前些时看她写的解密十二钗,倒是颇有道理,所以便有了好奇心。因前些年的刘心武续红楼梦,我看着实在不像个样子,竟不是红楼梦,倒成了红楼外传了,很是不以为然。及至看了西岭雪的续作,倒觉得还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