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种种传说,可是,传说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见诸文字的历史真实。很多人不相信是,宁愿将之归功于顾炎武——这个当时中国最有声望、学问和抱负的头脑。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顾炎武确实在后期经商了。当崇祯末年,炎武嗣祖绍芾及兄长顾缃(字遐篆)先后去世,又逢吴中大旱,“一时丧荒赋徭猖集”(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炎武无奈,曾将祖产田 800亩贱价典给昆山豪族叶方恒(字嵋初);其时,炎武的堂叔等人为争夺遗产,又挑起家难,他们还与本来就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内外勾结,炎武在昆山千墩的故唐和在常熟语濂径的住所曾几次被这伙人洗劫及纵火焚烧。到顺治七年(1650),叶方恒又企图加害顾炎武,炎武为了避祸,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诗集》二,《流转》),离开昆山出走。此后五年中,他都在吴、会之间奔波往来,遁迹商贾。顺治十四年(1657)元旦,炎武共六谒孝陵,以寄故国之思,然后返昆山,将家产尽行变卖,从此掉首故乡,一去不归。是年炎武45岁。此后20多年间,炎武子然一身,游踪不定,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亭林佚文辑补·书杨彝万寿棋(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到晚年,始定居陕西华阴,直至1682年2月15日逝世。

有趣的是,顾炎武祠堂在什么地方呢?在北京市宣武区的报国寺旁边。祠堂位列报国寺旁,面对的正是当年斩决犯人的菜市口。如此,这可谓历史的巧合与有趣。|www.aihuau.com|26看看,顾炎武先生的这些信息是不是吻合一些传说呢?我们现在无法让顾炎武先生接受采访现身说法,但是通过上述的传说、记录、史料,我们会意识到,晋商票号发家起源太具有传奇性。那么,可不可以这样想:晋商票号在创立之初,就似乎是一支秘密军队、一个地下帮派的外在掩护形式?以致于有研究者慨叹:它实在太不像一个企业了!商人怎么能构建如此复杂严密组织?管理的高度自闭、严密详尽的控制,这是不是“黑社会化”倾向?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晋商的这种起源传说,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晋商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的背景,是很深的“黑社会”印迹,或者说倾向。我们再看晋商的敬仰与道德。关公以“忠义”著称于世,他很早就成为晋商崇敬仰慕的对象,因为关公的身上正体现了晋商所需要的商业道德及精神支柱,更何况,关公是山西籍人士。因此,众多的山西商人不仅在店铺与家中虔诚地供奉关圣,还在各地的晋商会馆专门为他修殿供奉祭祀。后来,晋商们又把关公当作财神加以朝拜,把他奉为商人的保护神,这一观念随着晋商足迹走遍天下而在全国各地流行。晋商讨论重大商事,都是聚集在关帝庙前,祭祀完后再具体讨论,这就是以关公的忠义来衡量和规范晋商的商业行为,维护良好的商业美德。而这一点,正是我们上面所分析的,晋商具有“帮会”,也就是“黑社会”鼻祖的所有特点。从前看过一句戏言:黑社会的管理是最有效率的管理之一。晋商的票号恰恰深得其髓,我们来分析对比。“黑社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有其组织体内部的系统结构与“法律”。因为“黑社会”要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之外建立一个“小王国”来实现自我循环获取财富,而“黑社会”的人员组成、分布等等因素都要求它在内部管理上有比正常政府、社会管理更高的水准,因而要求这种结构具有更大的规模、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影响范围和更强的运作能力。严密的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式的结构模式、内部细致的分工,森严的纪律、较为庞大的成员数量等等,是“黑社会”的基本特点。在“黑社会”内部,建立起了层次分明、等级有序并且自成一体的管理架构:有至高无上的首领,上下等级森严,不可逾越,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拥有对下级的绝对权力;还有严格的“帮规”、“家法”、“规章制度”等,作为组织运行的规范,其内容涵盖组织的宗旨、目标、纪律以及奖惩措施、对外行动、对外部人员的处世方式等内容。其内部职能机构齐全,有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严格实行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正是这样的组织与管理,才能保证黑社会组织的生存及其活动有效、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