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讲了管理咨询职位标准化有助提升行业形象,那么应该如何标准化呢?显然,这种标准化不仅涉及到管理咨询职位的称谓,也涉及到其定位。在这方面,北京兰道尔管理咨询公司经过摸索,试图综合各家所长,尊重社会习惯,走出一条更加规范的路子来。
尊重国内各种职称的传统习惯
就中国国内各种职称的传统习惯而言,我们不能不正视,并尽可能尊重,否则不仅不协调,而且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抵制,有关部门与人士可能产生抵触情绪。比如在科学院、社会科学院系统,研究员是最高的职称,其次是副研究员,再次是助理研究员,这种习惯沿革了数十年,我们就应该尊重,不应该把“研究员”的称谓不当回事,放在咨询职位系列的最低层。与研究职位系列相对应的,是高等院校的教育职称系列,一般最高的是教授,其次是副教授,再次是讲师,这种习惯我们也不能不尊重,因为它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教授相当于研究员,副教授相当于副研究员,讲师相当于助理研究员。一个人要想当上教授与研究员是很不容易的,即使是讲师与助理研究员,也是很受人们尊重的职位。所以,我们在确定管理咨询职位的称谓与定位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种社会习惯。
另外,还有很多的职称冠以高级、副高级、主任等称谓,影响也很大。比如工程师职称系列,最高的是高级工程师,其次是副高级工程师,再次是工程师,第四是技术员。比如记者职称系列,最高的是高级记者,其次是主任记者,再次是记者,第四是助理记者。
因此,管理咨询职位的称谓与定位应该参考上述这些使用时间长、影响大的职称习惯。
分析师与咨询师职位如何兼容
前篇文章提到了分析师职位。在管理咨询的过程中,有着大量的调研分析工作要做。如何使分析师与咨询师两种职位相互融合?
国外的习惯我们姑且不去考虑,但国内的分析师资格考试我们不能不正视。比如注册金融分析师,分一、二、三级,三级为最高级。如果我们把三级金融分析师同研究员相对应的话,它又如何与咨询师职位系列相兼容?显然,这是一大困惑。好在金融分析师服务的行业针对性强,与管理咨询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似乎可以绕开这些现实苦恼,单就管理咨询业的情形规范职位的称谓与定位。
在实际工作中,从搜集资料到分析资料,从初步的分析到深入论证,从寻求对策到制定方案,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参与的人数由多到少,对参与者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诸多咨询项目中,调研分析阶段与aihuau.com制定方案阶段往往界限较为清晰,因为调研诊断报告必须向客户提交,而且是项目的一项重要产品。提交的调研报告之后,才可能提交项目方案。相对于方案来说,调研报告难度系数要低一些,项目经理往往交给专业能力相对弱一些或擅长撰写分析报告的咨询人员负责。一些咨询公司并不会因此在咨询师之外辟出分析师职位,大家都叫作咨询师或咨询顾问,虽然实际当中,资历较浅的咨询师只能胜任撰写调研诊断报告之后,公司才可能考虑让其参与或担纲项目方案的制定。实际上,这与有的公司单独辟出分析师职位来,做法是相近的。
我们清楚,管理咨询职位标准化不仅有助于提升行业形象,也有助于提高行业的内在素质。在标准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社会传统习惯,也要考虑其他行业分析师职位存在对于分析师与咨询师职位兼容所产生的障碍。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标准化管理咨询职位的称谓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