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人距离“船长时代”还有多远?
“我们大部分人,生来即带有喜爱挥霍的隐性倾向……游艇在中国不过短短十余年的历史,但发展极为迅速,除了身份和金钱之外,还需要相关兴趣” 本刊记者 郭涛涛 深圳大亚湾,2009年11月2日上午11点一个海风恣意的上午,人头攒动,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董事长王石驾着“浪奇游艇号”帆船出发了。当天,第三届中国帆船杯赛吹响了它为期6天最后一场比赛的号角,刚刚在香港划了两天皮划艇的王石,马上又穿着蓝色的短袖T恤出现在大亚湾赛场。 是抗衡还是巧合,人们不得而知。就在同一天,来自于世界各地100多艘游艇汇聚在厦门五缘湾,第二届中国(厦门)国际游艇帆船展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用可以买到3辆法拉利跑车的钱,去买一艘只可以在海洋上忍受风浪颠簸,孤独航行的游艇,有人会这样做吗?在厦门五缘湾,这样的交易达成了,一位来自福建龙岩的个体买家,一掷1050万元,买下一艘意大利阿兹姆公司生产的AZIMUT46豪华游艇。 买家事后表示,他原本只是一位观摩游艇展的游客,“在现场架不住游艇的诱惑”,突生买意。 不经意间,游艇这种原本是外国富豪才热衷的玩意儿,就这样闯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船艇分会秘书长黄振纲11月初表示,中国整体游艇生产能力已跻身全球十强,他也认为,今后几年,游艇有可能成为继汽车之后中国老百姓的下一个消费“制高点”。 队长王石影响了赛船成绩 早在2003年,王石还是一个跋涉于世界各地高峰的登山者,那年5月,王石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6年后,王石却完成了另一个角色转换。喜爱冒险的他表示不再登山,改去航海,就从2010年开始。 在11月2日深圳大亚湾赛场上,王石的角色是代表深圳万科出战的万科浪骑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浪骑游艇号”开锚启航,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万科浪骑队仅获统一组别第21名的结果。赛后,因为名次,王石略带歉意地说,因为他的上船对成绩产生了影响,本来万科浪骑队可以跑得更好。当王石被问及参赛原因,王石反问道:“我不可以参加吗?” 事实上,王石玩帆船的生涯,可追溯至2003年。 让王石记忆深刻的帆船经历,是2003年参加海南环岛帆船赛的经历,由于参赛地附近刚刮过台风,海上风速达到了10级,没有经验的船队便只有让船在风浪中漂流。 很快到了2004年9月,王石在摩洛哥参加了一次世界顶级游艇展,并驾驶了世界顶级帆船Wallyno号。“帆船的甲板曲线可以像鳅鱼的背脊,动力艇的速度可以和跑车速度相当,实在很让人不可思议。”王石也感慨说:“如果不是经商,我肯定是个海员。” 也是摩洛哥之行,让王石感觉到了游艇是一种生活理念和态度,无关奢华,而是品位。此后,王石的航海便在登山之后悄然展开。参加此次在深圳举行的第三届帆船杯前一天,王石亦是拿了香港皮划艇比赛冠军而凯旋。 深圳赛后,王石表示,他个人感觉驾驶帆船环球航行的时机已经成熟,也许就在明年。他还说,明年4月份再登一次珠穆朗玛峰后,他的登山也将告一段落。“未来的注意力主要在航海、赛艇、帆船上,要好好训练一下。” 王石并非中国富豪玩游艇第一人,当重新审视各种各样关于富豪新闻报道的蛛丝马迹,游艇已不是一个陌生词。仅以资本市场富豪为例,无论是被称为“中国帆船第一人”的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还是2008年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国内“私募教父”赵丹阳,皆与这项豪华运动有着不解之缘。 2005年,身为国内投资界大佬的汪潮涌,个人出资3亿元组建“中国之队”参加美洲杯帆船赛。解释自己一掷亿金时,汪说,这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纽约摩根大通银行工作时,每逢夏天傍晚夕阳西下,帆船掠过曼哈顿港自由女神像的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从此爱上出海。 赵丹阳的业余爱好是驾游艇独自出海,甚至于他旗下那只声名显赫的“赤子之心”投资基金的名字亦因游艇而来。他说这与“与香港汇丰银行的一个朋友有关,我们都称他‘山哥’……山哥有一艘游艇,名唤‘赤子之心’”。 中国游艇市场刚刚启动 就在王石开始考虑明年环球航行之际,澳籍华裔人士苏超回到了中国。与纷纷回国投资的华裔一样,这位拥有“中国游艇交易网”的广州至尊游艇公司CEO瞄准了中国未来游艇市场。在苏超看来,中国游艇市场未来存在着极大上升空间,目前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游艇热,只说明中国游艇市场刚刚启动。 “中国现今缺少一个专业公平的游艇交易平台,我主要看好中国游艇业的发展潜力和商机,这是革命性的事业。世界上不缺少游艇,但是缺少推广游艇的人员和市场。”苏超告诉《环球财经》。 据中国游艇交易网提供数据显示,过去5年,也为中国游艇制造行业发展的上升时期。2006年中国游艇出口额只有1.8亿美元,到了2008年,这个数据到了2.6亿美元。中国游艇制造企业则超过了200家,仅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即有34家。 依靠红酒贸易起家的苏超,讲述起了他几年前在海外的游艇见闻。在美国西雅图去海边的路上,很多汽车后面都拖着小型游艇,苏惊讶地发现,这些人大多数并非富豪,而为普通家庭。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游艇则已经进入了生活形态,更多的为商务、娱乐、代步和休闲,最后才是身份象征。 通过对各国民众对平均拥有游艇数据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国游艇产业的巨大差距和上升空间。相比于中国平均130万人才拥有一艘游艇,挪威、芬兰和新西兰平均67人拥有一艘游艇,美国的游艇数量,则基本维持在1700万艘,相当于美国汽车保有量的1/10。与之同时,中国却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5000多座大小岛屿,9000多个湖泊,以及500多个游艇俱乐部。 也是因此,苏超认为,随着2009年1月1日起《游艇安全管理规定》施行,使游艇跨海区巡游成为可能,这一两年中国游艇产业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拐点,两三年后将会发展加速,也就好像五六年前汽车大规模进入中国家庭那样,游艇也将逐步大规模进入家庭。 对垒长珠三角 由于共同具有河网密布,靠海,经济发达的特性,中国游艇经济分布图上,东南沿海的长三角地区和接近港澳的珠三角地区又一次狭路相逢,形成了对垒之势。珠海江龙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晏志清认为,珠三角和长三角是中国游艇消费的金三角。 作为珠三角的游艇制造商,晏志清的客户多来自海南三亚,然而,利用上海世博会的契机,晏也将他的游艇打入了长三角。通过竞标的方式,晏的船厂正在为上海世博会制造3艘交通游览艇。此外,晏还为安哥拉打造着5艘近海巡逻艇。 此时,长三角的游艇产业,更呈现出另外一番壮观景象。两年之内,单单浙江省的游艇俱乐部即发展到了12家,此种情势下,浙江省所出台的《浙江省游艇俱乐部项目发展指导意见》规定,2010年前,浙江省内最多只能有15家游艇俱乐部。 对于长三角游艇产业,谁也没有美国水星游艇公司那么坚定不移地看好。早在1999年,水星已入驻苏州太湖。10年间纵然世事变迁,水星岿然不动,来自苏州水星游艇俱乐部的资料显示,目前他们的会员人数已经超过500人。 当上海规划将建设10座以上的游艇码头,青岛将利用奥运赛场开建游艇帆船俱乐部,以及杭州想成为全国游艇产业聚集地时,珠海也已经吸引了投资额约13亿元,10多家的游艇生产企业,霍英东集团则干脆投资2.5亿元建设广州首个大型游艇会码头——南沙码头,中船集团也在南沙投资43亿元,意欲打造中国南方最大的造船基地。 “国内的游艇厂家,长三角产业发展要比珠三角快10年。”熟稔长珠三角市场游艇的苏超表示。他认为,是因为环境污染阻碍了珠三角游艇产业发展的步伐,此外,由于珠三角地区更容易闹水灾,也成为阻碍因素。 “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生来即带有喜爱挥霍的隐性倾向;有一股贪图更多、更好的纵欲本色,就隐藏在不知哪个基因里,一有走运的兆头,或是一看见信用卡,便马上发作。”引用彼得·梅尔《有关品位》中的话,苏超更表现出了他的担忧,“游艇在中国不过短短十余年的历史,但发展却极为迅速,除了身份和金钱之外,还需要相关兴趣。” 中国富人会走进“船长时代”吗 这并不是中国“游艇热”的第一次。在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带动进而持续至今的游艇运动热之前,相似的情形在1995年和2002年皆曾出现,但没能持续下去,“(游艇)被视为‘奢侈运动’,只是舆论热潮。”知情者总结原因称。 源自于17世纪英国贵族的游艇运动被打上贵族的烙印,固然有其必然性,可当考察到世界各国航海史,这场贵族运动,更早之前却是平民所演绎的雄壮故事。贵族游艇的符号并不重要,其背后宛然却是西方人骨子中的“船长精神”。世界史上因探索海洋而纷纷崛起的大国,也无不和“船长时代”连结在一起。 由平民成为船长,去征战目不所及的未知世界,并为欧洲旧世界带来了大量财富,乃至扩展了这些国家的视野,大国因此而崛起——这是1451年,一个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纺织匠家庭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所做的事情。 哥伦布给自己无意中发现的那块未知世界定名为亚美利加,虽然哥伦布最终死于航海途中,他也并不知道,几百年后,这块新大陆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他所开创的“船长精神”,也始终伴随着这个国家。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1954年,海明威因为《老人与海》获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海明威饮弹自尽,但作品中的硬汉精神,已成为不朽。 2009年4月8日,当受到非洲索马里海盗威胁,挺身而出甘愿作为人质,以解救其他船员的船长菲利普斯事迹传到美国,美国总统奥巴马派出海豹突击队去武力解救这位老船长。故事喜剧而终,海豹突击队打死三名海盗,菲利普斯获救。 “中国人的骨子里面缺乏水文化的浸染,人们不清楚坐着游艇出海到底去干什么。无非就是走马观花看看风景吹吹风,那接下来干嘛呢?大家很茫然。对中国人来说,一艘四五十万、百八十万的船比不上相同价位的汽车带给客户的感觉更好。80%的人买船都是冲动型消费,但买了船又有大部分人后悔,剩下的就都沦为公关工具。” “当船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时,他们会成为游艇行业的唱衰者。”苏超最后如此总结道。他说,让中国的富人船东找到真正的兴趣,是他未来几年要做的事情。 弄船富豪——范德尔比特华尔街前传 □ 本刊记者 郭涛涛 在J·P·摩根之前,华尔街上最伟大的人物,非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莫属,他因1877年留下了1.05亿美元遗产(等同于当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7),而被世人惊讶地称为“19世纪最富有的人”。这位19世纪的顶级富豪纵横华尔街前,还是美国铁路和水路运输大王,被人们尊称为“船长”。不过,这位船长,曾败在另一位船王手下。 范德比尔特1794年出生在纽约斯坦顿岛上一个农场主家庭,在他16岁时,即在渴望拥有自己的事业,并且向他母亲借了100美元购买了一条二手帆驳船,“船长”的名字自此而来。 由于对在斯坦顿岛和曼哈顿之间展开的运输业务的辛勤付出,在第一个运输旺季结束之时,范德比尔特不仅归还了母亲的100美元,同时还给了母亲1000美元的翻倍报酬。 1847年5月26日,在《纽约先驱报》上,“船王”乔治·劳向他提出了挑战。 范德比尔特喜欢任何形式的竞赛,他一向是只要决意取胜,付出再大代价都在所不惜,毫不例外。劳发出赛船挑战的第二天,他在相同报纸上的回应信中惊讶地写道,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挑战。 1847年6月1日,“范德比尔特号”试水,同时和劳的“俄勒冈号”在哈德逊河畔进行赌注为1000美元的汽船比赛。《纽约先驱报》在对他们比赛的报道中煽情地说,两艘船犹如离弦之箭,猛冲了出去,哈德逊河畔和城堡上,则站满了观望的观众。 因为占据近海岸一侧的有利位置,“俄勒冈号”领先,但是由于“范德比尔特号”发动机马力优于“俄勒冈号”,他们的差距并不大。当比赛进行一半即将转向时,“范德比尔特号”撞了“俄勒冈号”一下。减速的“俄勒冈号”舵手室一片混乱,“范德比尔特号”却直接停了下来。 两艘船转向完成,“俄勒冈号”已经领先“范德比尔特号”两个船身。但是这时,劳发现他把他的“俄勒冈号”所需燃料计算错了,在距离终点只有几英里的地方,“俄勒冈号”燃料用尽,蒸汽的压力正在减小。劳随即抓起船上所有能燃烧的物什,毫不犹豫地扔进了炉膛,要知道在此前,劳为了装修这艘“俄勒冈号”,已经花费了3万美元。看在劳拼命的份上,劳最后赢得了比赛,比“范德比尔特号”快了0.25英里。 范德比尔特愿赌服输,很快就支付了1000美元的赌金。不过,他和乔治·劳的竞争才刚刚开始。19世纪50年代,范德比尔特和劳在巴拿马航线上进行竞争,最后劳每月给范德比尔特支付5.6万美元以让他退出了巴拿马航线。后来,范德比尔特又开始经营大西洋航线,并取得了横跨大西洋速度最快的记录。 在航运业外,上曼哈顿的马路上,人们通常也会在下午看到“船长”和“船王”两人间的非正式慢跑比赛,劳依然是能够战胜范德比尔特为数不多的对手之一。随着后来技术的进步和铁路的发展,两位大亨又都放弃了汽船生意,开始在铁路上进行竞争。再后来,将近70岁的范德比尔特为了哈莱姆铁路的股票,来到了华尔街,开始了他人生另一段辉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