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数字图书馆把中国的“作家”们惹毛了。为什么?
因为Google把中国作家们的书的介绍信息以及部分摘要拿到网上,让读者搜索并且了解。如果读者想要阅读整本书,就需要付费,Google会把据说45%-63%的收入分给原作者。“作家”们为什么“毛”呢?他们认为如没有自己许可,Google就没有权利把书的介绍信息和摘要放到网上。不管心里怎么想,他们口口声声说:这是在捍卫著作权。
这个群体的郁闷和脆弱来自于三点,作者们在中国传媒产业链条里备受压榨。第一,中国的出版社出了名的“鸡贼”。明明卖了三万本,只告诉你卖了一万本。你没有门路去查,因为这个体系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潜规则,一套系统。第二,中国的盗版横行。一旦什么书畅销,那些体制内的卧底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消息和电子文本传输了出去,24小时不到,大街小巷的摊铺上就出现了盗版。对于这些剥削,作者们更加无力。还有第三,这些书还可能被某些无良门户放到其读书频道供人免费阅读,就真的血本无归了。
于是,当一个可能的白衣骑士出现时,他们要么恐惧,要么被旧势力利用。Google的庞大流量能够让一本书被全球的读者方便的搜索并且了解,这比传统出版社和书店的推广力量大何止百倍。之前,Google的搜索会把这些读者直接塞到盗版网站上去,而现在,Google搜索就把读者导入图书馆。Google号称返还给作者的分账是45%-63%,而中国传统出版社给的版税即使在名义上最高也只有10%(考虑到纸张成本和售价,差距不是看起来这么大)。所以Google就是白衣骑士,并且和Google竞争的,采用相似操作手法的Kindle、苹果,以及中国起点中文网也是。它们都试图搭建读者和作者直接见面的平台,并且分成给作者。
是的,有一位同样抵制Google图书馆的欧洲出版业的仁兄说的非常对:“这将对传统出版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Google一党就是代表互联网的革命势力,要革了传统出版业的命。可是,这就在同时解放了普天下的作者们:减少用纸、剿灭渠道、拉低价格,让更多人能了解并且买书、提高作者收入和影响力;也让读者和作者直接见面。
所以,狗急跳墙的出版社跑出来系统性攻击Google是“罪不容恕、但情有可原”的。但单个的作者,或者代表作者利益的“某某协会”跑出来发骚,就是要么认不清形势,要么被利益集团利用。可能的利益集团,包括传统出版社,以及Google的对手们。
这个时候,头脑清醒的作者们会怎么想呢:
第一,平息事端。不要再给Google做免费广告。把精力放到一点:在Google图书馆里的分账如何保证,发生交易的数量如何透明、准确。不要发生中国传统出版社那样的“欺骗”。
第二,尽量不与任何发布平台签“独家”协议,培育新玩家、鼓励竞争。在这个市场,能牵制Google的还有中移动、百度、起点中文网、方正(最近发布电子阅读器“文房”),也包括亚马逊的Kindle和苹果的App Store。也只有竞争,才能保证作者利益。
第三,鼓励Google、文房等现有平台绕开传统出版社,直接与作者签约发行内容,类似起点中文网。让吃人不吐骨头的传统出版社以加速度成为恐龙。
第四,认清形势:原创内容产业必将面临大改变,顺之者昌。比如音乐产业,CD店再无人光顾,这跟人们不去书店买书一个道理。苹果的iTunes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无非是利用互联网、低价赢得用户,薄利多销。这跟Google图书馆方向一致。另一种也大有希望:比如Google在中国尝试的音乐服务,音乐免费下载、快速赢得用户和影响力,艺人再靠演唱会和广告等其他方式赚钱。中国的作家们,早一天摸索出除版税之外的其他收入方式,早一天得自在。
背景
谷歌在2004年启动了图书搜索 (Google Book Search) 项目,欲对全球重要图书馆的馆藏进行扫描。今年8月谷歌宣布将在原有的谷歌数字图书馆基础上构架全球最大的在线图书馆。
眼下,这项浩大的工程遭到了包括北欧等地出版商的极力反对。北欧出版协会发表措辞强烈的反对声明表示,谷歌在美国的协议将架空欧洲版权所有人掌控其作品的权利,使该协会成员在协议中无法获得发言权。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期也表示,她的政府反对谷歌将图书扫描后上传到网络图书馆的计划。“德国政府的立场很明确:版权在互联网上也必须得到保护。”默克尔说。她还称,网络版权保护面临“相当大的危险”。
谷歌数字图书馆在欧洲受阻的个中原因,除了版权的利益争端外,恐怕还有深层的欧洲文化安全保护意识。
谷歌“将世界网络化”的宏大目标在图书之外的很多问题上也掀起了波澜。报业认为谷歌等网站在对新闻内容没有任何贡献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搜罗新闻报道而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