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综述

 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综述


  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整个金融行业的关注焦点和工作重心,无论是监管层、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本身,都对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德勤公司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初对全球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囊括了全世界总资产超过19万亿美元的111家金融机构,其中包括9家中国大中型银行和保险公司。是次调查征求了上述公司首席风险官或同等职务人员的意见。

  本次调研聚焦于金融风暴下的风险管理,从风险治理、企业风险管理(ERM)、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资本管理、关键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系统与技术基础设施等五大领域展现了目前全球金融机构及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及亟待完善的方面。

  中国监管层在推进金融业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其坚定的决心和清晰的合规目标要求是中国各大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乃至全面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的外在动力。随着中国成为巴塞尔委员会新的成员国,中国金融体系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承担更重要的职责。这样的机遇恰恰也同样对中国金融体系本身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应对严格的监管要求外,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金融环境,以及给全世界带来重大影响的金融危机,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内在的管理要求和发展需求也是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建设的核心动力。目前,几家大型银行及部分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都已经结合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及管理特色,制定了科学、严谨、合理、可行、具操作意义的全面风险管理建设规划,并正在积极开展具体的实施工作。而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都已经将全面风险管理建设作为银行未来几年的战略性工作重点,纳入议事日程,很多银行正在或者准备开展相关的建设规划的工作。

  风险治理

  加强董事会监管职能已经越来越得到银行的重视。接受调查的国内金融机构中,董事会都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包括负责风险偏好制定,风险政策审批,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接受并审核常规风险管理报告,以及总体的风险管理监督等。

  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设立CRO(首席风险官)或与之相当的职位。受访的国内金融机构中,绝大部分设有CRO或与之相当的职位。在这些机构中,绝大部分的CRO均是向董事会(或董事会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及CEO汇报,在日常风险管理中承担着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方法论,对风险进行总体控管,限额制定和监控,制定风险报告机制,向董事会和CEO汇报风险状况等职责。

  风险政策与风险偏好的集中建立已经成为趋势。所有的受访机构都表示,风险政策和风险偏好均有建立。60%70%的机构表示,风险政策和风险偏好制定的职能都是集中型;30%40%的机构表示,这些职能不一定是完全集中型的,有可能分散于业务层面,也有可能是分散和集中相结合。

  重大风险的管理成效已有进展,但尚需完善。30%的受访机构表示,对重大风险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0%的机构表示,对重大风险中的大部分风险类型都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但对于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等风险类型的管理成效不甚理想;10%的银行表示,对于重大风险的管理成效不佳。另外,大型银行的重大风险管理成效在一般情况下普遍好于中小型银行和保险公司。

  风险职责与绩效的挂钩应引起进一步重视。50%的受访机构表示,绝大部分员工风险管理责任在很大程度上纳入了业绩目标和报酬中;20%的机构表示,对于部分员工实现了风险与绩效在一定程度上的挂钩,另外30%表示在风险职责与绩效挂钩方面,效果不甚理想。另外,受访机构中,大型银行和领先保险公司在风险职责与绩效挂钩方面比较领先。

  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ERM)体系建设成为银行业的头等大事。70%的受访机构表示,具备ERM管理体系或者正在实施该体系;30%则表示,目前尚不具备ERM管理体系,但是未来可能计划实施。目前尚不具备ERM管理体系的机构绝大部分是保险公司,少部分是小型银行。此外,在上述70%具备或者正在实施ERM体系的金融机构中,相关的政策、职责和汇报机制都已经被董事会或董事会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金融机构对ERM建设的收益基本持正面观点。具备或正在实施ERM体系的机构中,尽管所有的机构对于ERM体系实施都没有量化的价值分析体系,但从总体层面考量,50%的机构表示总价值远大于成本,20%则表示总价值略大于成本。

  ERM体系建设中的最大挑战在于人力资源、文化和组织架构调整。绝大部分机构在实施ERM体系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文化、组织架构调整和数据方面将面临巨大挑战。另外,风险方法论、风险量化工具、系统实施及ERM价值展示方面也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在未来ERM管理体系的定位方面,绝大多数机构倾向于涵盖比较全面的风险类型,包括除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外的其他重大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资本管理

  新协议实施的定位大部分以高级方法为目标。通过对适用于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国内银行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目标定位方面,信用风险领域,有2/3的银行目前正在使用或未来计划使用内部评级高级法;1/6的银行目前正在使用或未来计划使用内部评级初级法;还有1/6的银行目前正在使用或未来计划使用标准法。市场风险领域,绝大部分银行目前正在使用或未来计划使用内部模型法。操作风险领域,绝大部分银行目前正在使用或未来计划使用标准法或者标准法的替代形式,有一家四大国有银行计划使用高级计量法(AMA)。

  从各银行的新资本协议实施建设情况来看,大部分银行在历史数据积累、模型建设、模型分析和校准、模型使用测试、风险治理和内部控制、资产证券化和风险缓释政策原则等方面都开展了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工作,后续还有一定的工作需要完成,但是在模型验证、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积累、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AMA)建设、系统实施、压力测试、RWA引擎建设和第三支柱报告等方面,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尚有比较多的工作需要完成。从进度上来看,国内大型银行的实施进度整体处于领先地位。

  经济资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到银行的各个管理领域。受访的金融机构中,经济资本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一定程度的应用,约20%的机构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董事会的战略和政策制定;约40%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资本分配;约40%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绩效考核;约30%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组合管理中;约30%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风险定价;约20%已经将经济资本用于准备金计提领域。而那些尚未能够将经济资本运用于上述相关领域的银行表示,未来将出台行动计划,将经济资本的运用覆盖到这些领域。

  关键风险管理

  本次调研的重点是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的特性而设计的,包括风险缓释、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控以及信贷组合管理的压力测试,以分析和研究金融机构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信用风险管理的程度和状况。银行账户方面,绝大部分受访银行使用银团贷款、贷款保证、抵质押品作为其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只有个别银行尝试使用净扣、信用衍生工具和信用保险计划等新兴手段作为其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易账户方面,各银行使用的风险缓释工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基本都是保证、资产证券化工具和信用衍生工具等。对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暴露的计算,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采取的方法较为简单,基本上就是本金加固定比率的方法,但是各银行也表示,目前正在采取行动或计划,未来采用潜在风险暴露法计算。目前,大多数国内银行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信贷组合的压力测试,而选取的压力测试风险因素多数集中在利率、违约率和回收率等,也有少数银行采用相关性和利差等因素对信贷组合进行压力测试。但基本上没有银行对于信贷产品尾部风险进行与市场事件相关的压力测试。

  2009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更新的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强调了市场风险VaR模型对新增风险(包括counterparty default risk和credit migration)的计量以及压力测试后的VaR值的应用。目前,国内仅有个别银行能用VaR覆盖大部分产品,包括固定收益产品、外汇产品、股票、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衍生产品以及商品等,其他金融机构VaR模型的产品覆盖情况比较不理想,仅能覆盖个别产品。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在实际风险管理实践中开展了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其中大部分金融机构将压力测试结果运用到了解总体风险轮廓、限额制定以及高级管理层汇报中,个别银行还将压力测试结果运用到经济资本分配和详细行动计划制订中。关于压力测试频率,对于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市场风险,80%的金融机构可以做到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压力测试,对于结构化产品账户和其他账户,70%的金融机构可以做到至少每年一次进行压力测试。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基本都采取了净利息收入(NII)的敏感性分析、股权经济价值(EVE)的敏感性分析、风险收益分析和缺口分析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分析,但是频率从每日到每年不等。针对金融危机,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加强了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在部门职能及相关政策完善方面。

  受访的国内金融机构中,30%建立了整套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60%的银行建立了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框架体系,但是涵盖面并不完整,但在调研中均表示对于没有涵盖的层面,目前正在实施中;另有10%的金融机构尚未搭建起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平台。从调研的情况看,国内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在操作风险方法论体系的建设上基本处于较传统管理的阶段,并没有充分建立起相关的科学管理手段,如:风险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事件、风险数据库、情景分析等。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逐步提升。国内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在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方面都处于不具备或者初步具备,这部分也是国内金融机构目前比较欠缺的领域,可能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逐步提升。

  风险管理系统建设

  从调研的情况看,有70%的银行认为,信息系统的严重问题主要集中在系统之间的整合不足,不能整合来自多个风险系统的风险分析结果。此外,交易账户与银行账户信息整合不够,定期及时的报告体系不完善,供应商采购成本和维护成本很高等方面提出了担忧。

  大型银行中,大部分都认为市场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计量)和资本计算与报告相关系统的实施是未来的建设重点,而部分大型银行也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和经济资本管理系统作为重点投资的对象;中小型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虽然同样意识到现有技术系统的问题,仍普遍将各类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作为中等或较低优先级的选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8999.html

更多阅读

大行蝶变:波澜壮阔的中国银行业改革

大行蝶变:波澜壮阔的中国银行业改革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 向松祚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认可  2011年7月14-18日,我到伦敦参加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和英格兰银行共同举办的主题为“欧债危机和全球金融体系变革”的货

中国银行业的暴利能否持续? 中国银行业排名

上周,首份大行三季报出炉:中行前三季净利增10%。回想去年中国银行业前三季度的利润实现率,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利润8173亿元,16家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率为31.49%,比烟草这样的暴利行业还高出很多。中国银行业的暴利能否持续?

皮亚杰理论综述 皮亚杰同化顺应

皮亚杰理论综述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522/16/152830_3608917.shtml以下皮亚杰理论综述,参考http://www.xsgzxxx.cn/blog/more.asp?name=swan&id=143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

僵尸啃美女 “僵尸企业”尚不至啃食中国银行业

     最近一篇名为《中国银行业遭遇“僵尸企业”》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僵尸企业(zombiecompanies)是美国经济评论员彼得?科伊(PeterCoy)提出的概念,专指那些没有恢复生机但是因为得到放贷者或者政府支持而免于倒闭的企业。根

声明:《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综述》为网友尼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