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开设的“金融家大讲堂”上,财政部金融司胡学好副司长就“三农”发展和农村金融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的财政支持农村金融的举措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胡学好指出,在当前环境下,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重视农村金融的作用,且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是“三农”顺利解决及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依然有待提高,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农村区域金融服务品种不齐全,农业生产保险覆盖面窄等。 胡学好从市场机制和扶持政策两方面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进一步解释说,从市场机制角度,农村金融需求具有规模小和成本高的特点致使金融机构缺乏动力,且涉农贷款不良率相对较高也导致金融机构惜贷;从扶持政策错位角度,在机构层面集中扶持农信社,“一农支三农”模式超出了农信社能力范围,挫伤了其他机构积极性,不利于金融支农长效机制;银行业务层次,集中扶持农户贷款,将贷款当作扶贫工具,忽视其“造血”能力,因扶持政策过于集中和力度过大,对商业化原则的金融供应形成“挤出”效应等。 胡学好表示,基于上述分析,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奖补等政策工具,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流向“三农”。以创新的思路探索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政策体系,加强与货币、监管等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金融支农长效机制。 财政部门将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支农,包括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并研究进一步的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金融支农长效机制](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190247586378.jpeg)
最后,胡学好阐述了进一步加大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力度的设想: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并探索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以及研究农户贷款贴息试点等方式探索财政支农新途径,重视发挥政策合力,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的运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