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正在走到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一面是过去150年以来工业力量乃至目前的信息技术、甚至生物技术力量主导的经济与社会的变迁,另一面是刚刚才萌动兴起、实际上尚未真正冠名的新时代。新时代的主导变革力量已经不是意识形态,因为它完全出自所有人的需要。经济物质方面的增长,今后必须与社会福祉的需要平衡、和谐。世界正在迅速缩小,在不断缩小的地球村里,一切生物系统、由原子组成的系统的和谐相处,成为需要。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能源、农业、交通和教育系统;需要重新发现自我:作为人,而不是消费者。一切都似乎要从创新开始。
从很久以前影响一代正在高校读书的年轻人的“第三次浪潮”之轮廓,到作者后来面对面对其想根本表达的草根影响力、人人领导力的解读,也似乎与当今的情况与论调吻合。只有通过创新力的开发,才能创立新的管理体系,各类组织和许多个人敢为人先的行动就是创新力体现。大多数走上社会岗位的人都经历过适者生存的竞争,都学会了如何有效展示自己观点和业绩,学会了如何玩弄政治游戏,比如如何排挤同事,比如如何取悦老板。以这样的方式训练出来的人,如何能鼓励协作?如何能进行系统思考?又如何能为建设更健康的组织和社会发挥必要的想象力?这是管理大师说的、问的,也将是新一代家长们想的、议的。无论是教育/培训取向,还是实际的生活实践,都在使我们趋于探索一种新的理论、新的模式。在互联网带给社会人人平等气象的同时,个体与群体成为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如何使之成为个体与组织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正反馈过程,全世界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东方的孔子等古老文明中的很多传统智慧。从前些天很多人在手机报上看到的一条电影(好像关键词是2012)预报中,似乎也提到了同样的命题,近期总似曾相闻,这不是别的,也不是偶然,虽然不一定有时间去看那电影。然而,互联网所造就的当今社会进一步提高了对集体智慧要求,不仅仅是互相沟通的便利,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近期的信息似乎说明,主要源于西方的组织管理创新、现代科学技术等,正在与包括源于东方的古老智慧结合,这种需求会成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真正沟通的桥梁。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把世界看成是自然资源,就会去掠夺;如果把世界看成是外在的,就会去操纵;如果把世界看成是你我,就会以去以一种保卫或保护的心态行事。也因为: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发生了巨变;这种转变不仅在继续改变中国,也将改变世界;在未来的N年里,需要撒下和谐的种子。在强调创新和实践同时,我们更应该以回到未来的方式继续学习和思考,探究创新以及对创新的认知。 一阴一阳谓之道?但无论如何,我们目前和今后的认知都来源于静默的积累,虽然我们一直处于一个流动的世界。下个月,由《互联网周刊》编辑部几乎全体的人员集体合作撰写的一本书将正式出版上市,书名亦为《流动的世界》,虽然它主要是说移动互联网的、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书。现借用其序中一段:“这本书想写的是生活,也是梦想。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梦想?那也是16岁的爱因斯坦问过的:假如我们以光的速度追光,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之后,我们看到了狭义相对论如何永远改变了我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有些梦想,爱因斯坦一生从未实现,留给了未来,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亲自听到那最美妙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