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资金向来都是流向高成长型的优秀企业,跨越融资困境后的总结有时比痛定思痛的自省更有启示意义。
本刊记者 马荟国内SOA中间件市场份额居首的普元软件,在国内基础软件领域历经8年的徘徊与坚守,最终于10月28日正式对外宣布,获得共计1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其中新开发联合创业投资企业投资8000万元,天津和光股权基金投资2000万元。本次1个亿的投资约占普元股份的18%。 现在,一提到第三代中间件(SOA中间件),普元已经与甲骨文、IBM一起成为在基础软件类提供支撑最大的系统、最核心的系统中间件的一员了。有数据显示,在SOA中间件市场领域,IBM与甲骨文合计占了超过50%的份额,普元软件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在15%以上。 事实上,这次的1亿元战略投资仅仅是一个开始。普元软件董事长刘亚东表示,普元计划于2011年中在国内创业板上市。毋庸置疑,普元软件健康的基因和生存法则,对于国内软件产业来说都更具借鉴意义。 2001年,曾为亚信创始人的刘亚东,出于对构件化的SOA思路前景的乐观和笃定,创立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普元软件。当时看来,刘亚东的想法显然超前了:以积木式的构件来实现企业级软件的快速组装和构造,对于互联网泡沫行将破碎的中国市场来说,并没有实施的土壤。“创业,感觉应该钱像天上下饺子一样就来了,但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刘亚东回忆到。 “那时候不懂SOA,把理想变为现实,需要一段过程。”到2004年底,普元已经亏损了近四千万元。于是,刘亚东启动了第二轮融资征战。“我们当时走了美国60个风险投资公司,回来后一分钱也没有拿到。跟他们谈的时候我们都是站在墙角,因为当时做同样事情的美国公司没有几个活下来的。” 虽然没有拿到钱,但并不是没有收获。2004年,刘亚东认识到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方向也是对的,唯一吃亏的就是比市场早走了几年”。后来,回想起当时的艰辛,刘亚东感慨公司的幸运也在于当时早起步的这几年。因为在普元看来,SOA这个大潮迟早会涌来。 2005年,普元软件认为时机已到,其产品已经具备全面推向市场的能力。然而,拼命的扩张,带来的后果就是人员的膨胀与销售的落差。普元再次陷入迷茫。 除了坚守还是坚守。2006年,上海市政府批了两千万的贷款,分三年给普元;2007年又给普元软件提供了两千万的贷款。普元前后从上海市政府拿到了相当于无息贷款的四千万。刘亚东谈到:“会熬、爱熬才会赢。创业型的公司有很多种,我们是特殊的一种。竞争力决定获得资本的能力和最后的管理能力,不在于产品本身。我们做的事其他人不做,而且能耐得住寂寞。” 普元软件打通了技术与客户之间的通道。过去,除非是应用软件,做基础软件几乎得不到国内客户的认可和信任,更不用说高端客户了。“我们至少在国内客户里建立一个信心:中国的软件企业有能力做出国际一流的软件,也只有在中国这个市场上才可能做出国际性软件。”经历了多年寂寞的软件开发之路,普元软件终于使产品慢慢走向成熟,并积累了如电信运营商、华为、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大客户和数百个中小客户。 “在软件行业找到一个合适的、愿意多年跟你一起发展一起成长的投资人是不容易的,我们不接受对赌协议,而是同心同德,共患难。”刘亚东开玩笑的说道,“我们只找有革命理想的革命同志。”本次投资中,三方出于对国内基础软件市场巨大发展空间的认知,对普元品牌和管理层的信赖,以及他们相似的投资理念和互补资源,最终走到了一起。 在刘亚东所写的《软件中国的机会》一书中,普元对自己的“革命”理想作了清晰的描述:通过革命观念,颠覆软件帝国的既定模式,探索软件产业发展新思维,进而壮大企业实力,为振兴软件中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