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创业板在1998年就引发了热议。当年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提交了一份《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提及创建创业板。同年12月,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国务院要求中国证监会提出研究意见。 次年的1月15日,深交所向中国证监会正式呈送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并附送了实施方案。3月,证监会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交易所内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其后,国务院出台的文件也称,会在适当的时候在沪深交易所设立高新技术企业板块。该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司法》做了修改,扫清了法律层面的问题。 2000年4月,证监会向国务院报送关于二板市场有关问题的请示,里面提及了二板市场设立方案、上市对象、上市条件以及风险控制等问题,并建议由深交所尝试建设这个市场。5月,国务院原则同意了证监会的意见,将二板市场正式定名为创业板市场。深交所积极筹备的第二交易结算系统在该年的6月正式启用,并设立了职能部门负责创业板相关事宜;10月,深交所停止在主板市场发行新股,并顺利完成了创业板市场交易、结算、通讯、监管系统的测试等工作,这一切似乎预示着创业板的正式推出指日可待。 但是生不逢时。在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综指在创下了5048.62点的最高纪录之后就一路下挫,到2001年3月,纳斯达克综指跌去70%,高新科技股泡沫也就此破灭,韩国、德国等全球创业板市场的走势也急速恶化,损失惨重。由于担心中国设立的创业板也会出现这种局面,创业板的筹建工作就此停顿了。市场上有关创业板传出来的官方消息都是希望先把主板市场整顿好,才推出创业板市场,而A股在2001年6月冲上一个峰值后就开始走低。 筹备工作虽说停止了,但是创业的进程仍在继续。2002年11月,深交所向证监会建议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而围绕着这个建设思路,深交所制定了不少的方案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这段期间,停发新股给深交所带来了不少的压力,而通过创业板给发行新股减压似乎有些“遥不可及”。这个时候,中小企业板市场获批成立(2004年5月),这是一个在主板市场框架内相对独立运行的市场,是主板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在6月,8只新股在中小板上市。中小板虽然不是创业板,但是它的成立被看做“是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将在条件成熟时整体剥离为独立的创业板市场”。 随着股改的日益推进、股市逐步的回暖,尤其是2006、2007年股市暴涨的时候,呼吁尽快成立创业板的声音越来越高。证监会的高层也曾多次表示会在适当时候推出创业板。 2008年1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力争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市场”。这是监管层首次明确创业板的推出时间。3月,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不过,创业板再一次不逢时,受当年特大自然灾害、金融危机、股指大幅下挫等等影响,创业板最终还是没能成功的推出。然而,创业的进程仍在推进中,各种工作依然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直到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并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创业板的创业成功梦想将会很快实现了。

插排: 不过,创业板再一次不逢时,受当年特大自然灾害、金融危机、股指大幅下挫等等影响,创业板最终还是没能成功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