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鼓励公司普遍使用分权体系,给公司内基层组织培养独立生存的力量。反垄断一旦开始,势必牵扯公司董事会的相当一部分精力。而超级垄断公司为了正常运转,往往形成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两个板块,这与工厂时代和企业时代很不相同。职能部门往往包括人事、财务、公共关系和法律工作,其实是公司核心管理层的参谋机构和行为外延机构。每当反垄断发生时,公司核心管理层和职能部门的精力,会相应对政府权力倾斜,而生产部门则得到更大的独立经营权力,去完成核心管理层安排的计划。 事实证明,公司内部这种分权有利于维护大公司的内部团结和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现代公司的基本组织原则。可以说,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美国基本上形成了以公司为社会结构单元的社会,并且在全球率先创立了公司这种现代组织结构,其基本构件是:公司具有法人地位,受法律保护和约束。公司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会构成权力中心。公司是社会化组织,要承担社会责任。公司内采用分权运作机制。成熟的行业都有垄断性公司为支撑,形成行业稳定的重心。 5跨国公司发展迅速 1945年后,美国公司文化取得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研究公司的成果丰富,公司管理学成熟,公司研究工作兴旺。 在1945年至2000年这55年间,美国关于公司管理学方面的名著,占全球的70%,并且出现了像彼得·德鲁克这样大师级的人物。这是公司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类似中国家庭社会结构单元形成前,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兴旺期,必将对公司这种社会结构单元的发育成长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1945年后,美国公司的重大变化,还表现在公司走向跨国的征途,部分公司尽量隐藏其美国印记,变成世界的公司。|www.aihuau.com|60 1945年,美国有138家跨国公司,在国外拥有子公司1965家。 1955年,美国的跨国公司为170家,国外拥有子公司3114家。 1969年,美国的跨国公司剧增至2468家,对外子公司达到9691家。 有报道称,2000年全球跨国公司约4万家,其中约一半在美国。据美国商业周刊的统计,2000年全球最大的1000家跨国公司中,美国占495家,总市值达1311万亿美元。而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加拿大、瑞典等9个国家列入1000强的跨国公司总市值仅为953万亿美元。美国公司在跨国战略上,取得了极其巨大的优势。 事实上,在21世纪,跨国公司在全球掀起的旋风,加速了全球的社会结构单元向公司转型。 6公司导致生产绝对过剩

公司是什么?与曾经的中国家庭和俄国公社一样,公司将是基本的社会组织,而且将是全球性的基本社会组织,这个观念越来越明晰。 在美国兴起的公司,20世纪中叶才开始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而且定位为社会基本结构,不再与国家政府结构混淆。 美国式公司的第一个任务,是组织大规模化生产。在公司出现以前,家庭生产是自给式的,公社生产是小规模化生产,其产生的社会财富,都以少量为特征。但公司出现后,出现了大量生产财富的特征,即社会创造的财富,远远高于人类自身的消耗能力,标志着人类由产品不足时代进入产品相对过剩时代,从而面临着完全不同的问题。当公司成为受美国法律保护的法人时,公司之间可享受平等和自由。 公司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必然成果。以蒸汽机的出现为代表,工业革命相对于农业革命的进步,是机械动力开始大规模取代生物动力,成为主要生产动力,是人类由体力时代向脑力时代转变的重要转折点。随后出现电动力、磁动力、原子动力等新型动力,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其本质均是机械动力应用于生产生活。在工厂时代,欧洲人主要解决机械动力在生产中应用的问题,它产生了突破家庭生产模式的工厂,忽视了生产前的规划问题、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生产后的销售问题、市场细分问题等。在苏联和中国,以计划性或垄断性为特征的企业出现,部分解决了无序竞争的毛病,是在工厂基础上的进步。而公司则是企业进化的必然结果,它是为了组织和驾驭大规模化生产,不是为了应用机械动力,这是公司与工厂的本质不同,是工业革命的质变与量变关系。 在工业革命最初200年里,工厂进行的是有限生产,即生产的规模不够大,产品过分依赖有限的原材料,市场销售空间有限,所以总是出现产品相对过剩的状态,出现令人头痛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而自1945年二战结束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和成熟,公司也开始步入成熟期,在公司里进行的生产是无限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