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计划型企业和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时期,中国没有出现过西方工业革命早期爆发的以生产相对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也没有出现美国病。整个社会朝气蓬勃,健康向上,雷锋精神和共产主义思想盛行,没有鸦片,没有吸毒,没有性病,没有妓女,没有艾滋病,没有同性恋,没有失业恐惧,没有大量的孤独和抑郁。相比于西方,计划时期的中国社会,绝对是一个精神健康的社会。尽管西方人和后来一些人批评这段时间,中国社会压制人,但社会现实是,那个时期,普通人的心情要更加舒畅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从表面现象看,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是因为1978年时,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比中国更快,西方国家全面进入产品绝对过剩时期,中国仍然处于产品绝对不足时期,人民的贫穷问题仍然大面积存在。这是以国富民强为目的的中国共产党不愿意看到的事实。很多中央领导人到老百姓家里访贫问苦,总是以泪洗面:“为什么我们奋斗几十年,有的群众还是没衣穿没饭吃呢?” 从本质上看,则是计划经济和计划型企业体系,在破坏了中国家庭结构单元的同时,没有能建立一个先进的社会结构单元,导致了国家工厂化,社会失去丰富性,国家变成一个单细胞组织,思考问题的权力过度集中在中央,从而出现越来越僵化的问题。 这里可以看出,中国走上公司化道路是自主的选择。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采取了分步骤的推进方式,先农村后城市,先个体后集体,先工厂后公司,取得了20世纪后全球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 中国走向公司化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实践,邓小平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中国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进行走向公司化的改革,在这期间中国执政党没有像苏联叶利钦那样引进休克疗法专家,而是放手发动民众去实践,政府则在政策的制定上逐渐开放。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走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村出现万元户,城镇出现个体户。第二个阶段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第三个阶段是在过去的政策基础上,出现大量现代企业制度化的公司,其中既有民营公司,又有上市公司、国有企业、跨国公司与合资合作公司,使中国的公司化迅速稳妥地与国际接轨。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大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走上公司化之路,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政府会更多地参与经济管理,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2008年以美国为发源地,全球爆发金融海啸,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再次遇到挑战,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显示出不同的前途和价值。 金融海啸与过去的经济危机不同。经济危机的特征是产品相对过剩与购买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而金融海啸则是产能绝对过剩和资本绝对过剩导致的金融体系破产,是对私有金融体系的沉重打击。表面上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因金融机构破产导致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全球各国的出口与生产,本质上是全球的金融企业转向国家资本主义引起的阵痛,这将使自由市场成分在西方发达国家减少,国家主导经济成分增多。而这将使中国的经济体制发展方向与美国经济体制发展方向靠拢的速度加快。 这标志着全球公司化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