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o第六章第四节 《百年黄昏》第一章第四节世上竟有这样的“政变”



“尽管名义上慈禧太后从政府的职务上退休,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她只要愿意,仍然是帝国的专制统治者,并时刻准备声称她有这种能力。”⒇所以,当慈禧太后感到光绪皇帝“不听话”了,对自己的地位产生威胁时,她便主动出击,“如缚雏鸡”“如薙枯草”(21),囊中取物似的收回了授予光绪的事权。

据史料记载,9月18日(八月初三)下午2时以后,也就是光绪皇帝离开颐和园、返回紫禁城不久,杨崇伊“恳请太后再次训政”的奏折,被送到了慈禧手里。

接到奏折时,慈禧正在看京剧。对政治动向极为敏感的慈禧太后深感问题的严重性,她联想到连日来内务府大臣立山等人的密报:“皇上已派人到各个公使馆,要求外国干预,废除太后。”又联想到近日光绪皇帝未经请示就罢免六堂官、任命“军机四章京”、要开懋勤殿组建自己的顾问班底等强硬措施,更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思量了半晌,当晚八九点钟,她才定下决心,明日一早就回宫去,进行实地查验。(22)

美国传教士何德兰(1859—1942)在《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里,对当时的情景做了如下描述:

她(慈禧太后)叫来了自己的轿子,上了去紫禁城的路。她没带军队,只由她可以全力依靠的自己宫内的那些太监护卫着,一旦出起事来也足够可以抵挡皇上的那些太监了。……皇上听说她已在路上的消息之后,就派人送信给康有为,叫他逃走,并想办法挽救时局,而自己则想要躲进外国使馆,但还未等到这么做就被慈禧太后抓住了。于是,光绪结束了他的亲政生涯,开始了囚徒生活。(23)

德龄(1881—1944)是满州汉军正白旗人,父亲裕庚是清末三品外交使臣,后任太仆寺卿,母亲是法国人。1903年3月,经庆王载振推荐,德龄、容龄姐妹俩进宫,成为慈禧的御前侍女,为慈禧做英语、法语翻译。德龄在慈禧身边生活了较长时间,掌握了许多宫廷秘闻。她说:“我因为曾经留在清宫内给太后当过几年侍从女官,对于光绪的一切,幸得有较深的认识。同时,得到最先的机会听到他自己所说的许多悲痛的故事,以及他打算革新国家政务的各项计划。”(24)从1911年开始,她陆续出版了《童年回忆录》《金凤》《清宫两年记》《慈禧御苑外史》《光绪泣血记》《皇室烟云》《莲花瓣》等作品,每部著作的出版或再版,都风靡海内外,盛销不衰。《光绪泣血记》也曾译作《瀛台泣血记》或《光绪皇帝》。对于慈禧太后返回皇宫“夺权”一事,德龄做了比较翔实、生动的记载:

|www.aihuau.com|32

……第三次密报又来了,其时太后的鸾舆正在匆忙地抬进宫门。

 fgo第六章第四节 《百年黄昏》第一章第四节世上竟有这样的“政变”
光绪因为早已死心塌地的缘故,精神反而觉得安定了许多。他和珍妃就在很少的几个太监的掖护之下,整好衣冠,走到最外面的一座大殿前的石坪里跪着,静待太后到时接驾。

……即使光绪自己还甘冒不韪,用武力来和太后周旋一下的话,事实上也办不到。因为……他手里没有可以直接指挥的军队……

老佛爷的一帮侍卫,都堆着怪骄傲的神气走进来,仿佛是专门随着太后来拿办光绪的。不久,太后自己也从鸾舆里慢慢地跨下来了。光绪大着胆,偷眼望她一瞧,只见她满面怒容,颜色泛白,白中透青,真像一个打算跟人家拼命的老太太一样。这倒也是怪不得她的,因为当她从颐和园回到大内这一段路是相当长的,她老人家独坐在鸾舆内,尽把这件事翻来覆去地想着,自然愈想愈恼了。

……他(指光绪)虽然说得十分恳切,无奈太后已不愿再跟他多费唇舌。因此,她就愤愤地把手一挥,制止他再说下去。

“别再给我花言巧语了,现在只有很干脆的几句话:你要知道这天下是老祖宗们打下来的,他们所定的一切法度、一切规矩,当然都有他们的道理。我们做子孙的人,要保守这个基业,就只有完全遵守这些法度和规矩的一个法儿,你是什么人,配来变动它们啊!要如真照你想的那些混账新法儿搅下去,我们大清帝国的天下,怕不要在你手里断送掉吗?如今你自己也该明白了,你到底配不配再统治这个国家?快给我想一想看,你现在应该如何收拾才好?”

太后这句话一说,光绪心里是立刻明白了。他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已到了不能不暂时结束的地步了——当初他真以为是暂时的结束,不料后来却变为永远的休止。于是他重复再磕着头说:“亲爸爸,孩子懂得了,明天孩子马上草一张诏书下去,把掌理国家大事的权柄依旧请你老人家来执掌,因为孩子实在太没用了。”(25)

同样的戏剧性政变场面,在京师大学堂西学总教习丁韪良的《花甲记忆》中,也出现过:

面对皇帝的革新措施,保守派魁首惶惶不可终日,叩请慈禧太后挽救大清帝国于水火之中。于是,太后像天神一般降临人间,斥退了年轻的法厄同(即太阳神之子,驾驶其父亲的太阳车狂奔,险些焚掉了整个世界,幸好被宙斯用雷击毙),避免世界着火焚烧,而太阳车也回归原来轨道。

皇帝的九五之尊得自太后,此次犯错,便扑倒在母后脚下,承认错误,恳请母后“示儿如何治国”。(26)

当然,我们对这些像电视剧一样的记录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但是戊戌事变后,“始作俑者”杨崇伊在递给慈禧的密折中的说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年“政变”的实情,也有利于解答我们提出的各种疑问。在《乱党虽平,慎防后患折》中,杨崇伊对“政变”的记述是:“祸机一发,各国环集,时日先后,间不容发。幸而皇太后即日训政,不动声色,弭乱未形。”?(27) 也就是说,慈禧太后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国家大权夺下了。世上还有这样轻而易举、手拿把掐的“政变”?

“从实际情况看,即使双方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孱懦的光绪皇帝也丝毫没有与当政几十年的太后分庭抗礼的胆略和力量,这也正是慈禧能够轻易用‘训政’的形式,便将皇帝控制住的原因所在。因此,这次政变,如果也算作一次非正常的权力移交的话,充其量也只是‘和平政变’。”(28)马忠文虽然对政变说不太满意,但他的结论有些扭扭捏捏,尚不够旗帜鲜明。而戊戌当年的舆论,也有“皇太后布置一切,以收回事权……”?(29)的说法。

综上所述,我认为,“戊戌政变”是“皇权至上”者及其光绪皇帝的同情者梁启超等人脱离实际的臆见,它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回到历史现场去看一看,就会幡然醒悟,当年9月21日所发生的,只不过是慈禧太后从傀儡皇帝光绪手里收回事权事件,应准确地概括为“戊戌收权事件”或“戊戌事变”。

在《戊戌政变记》一书中,政变“原委”占据突出位置。全书的6卷正文,都是按照戊戌政变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来展开的。这是为什么呢?据研究,慈禧太后重新登台后,康党在海外掀起了“勤王求救”运动。梁启超于“9月27日,在大岛军舰上上书伊藤博文,希望他‘念兄弟之邦交,顾东方之大局’‘与英、米诸国公使商议,连署请见女后’,告之曰‘若大皇帝有大故,某等各国将下国旗绝交,兴问罪之师,代支那讨弑君贼’,并请营救谭嗣同等。10月26日,上书日本总理大臣兼处务大臣大隈重信,说政变的原因有四:‘一曰帝与后之争,二曰新与旧之争,三曰满与汉之争,四曰英与露之争。’并列举慈禧‘可讨之罪’,光绪‘英明仁厚’‘奋然行之’之圣,从而‘为秦廷之哭,呼将伯之助’。”(30)康有为则相继抛出了杜撰的两道“密诏”, 并在《奉诏求救书》中,详细列举了慈禧“不恤国家”“失地失权”等十大罪状,其训政是“废君篡位”的“伪临朝”,为“勤王求救”大造舆论。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戊戌政变记》出笼了。康梁精心炮制的“政变”之说,由此开始传播,并以讹传讹,传播了一百多年,不知误导了多少人!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去国行[M],饮冰室合集8226;文集之四十五[M],第2页.

2戚学民.《戊戌政变记》的主题及其与时事的关系[M],近代史研究[M].2001年,第6期.

3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8226;政治学卷[M],1992年版,第469页.

4文安主编.清宫轶事[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5陈灨一.睇向斋秘录[M].近代史料笔记丛刊[J]. 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1~12页.

6戴逸.光绪之死[N].文汇报, 2008年11月2日.

7恽毓鼎.崇陵传信录.转引自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73页.

8[英]濮兰德等.慈禧外记[M],珠海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页.

9德龄.光绪皇帝[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页.

10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8226;戊戌变法[M](简称《戊戌变法资料》,下同)第四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102页.

11文澜.中国近代史[M]上册.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54页.

12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M].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资料[M]第四册. 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331页.

13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资料[M]第一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19页.

14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M].生活8226;读书8226;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2页.

15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M].生活8226;读书8226;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7~18页.

16濮兰德、贝克豪斯.慈禧统治下的大清帝国[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4~105页.

17顾戊戌 重温历史——在戊戌变法110周年之际[N].《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18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M].转引自梁启超.康有为传[M](名人名传丛书).团结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19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M].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资料[M]第三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342页.

20濮兰德、贝克豪斯.慈禧统治下的大清帝国[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页.

21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资料[M]第三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312页.

22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M].生活8226;读书8226;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87页.

23美]何德兰.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M].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3~94页.

24龄.光绪皇帝[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5龄.光绪皇帝[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274~276页.

26美]丁韪良著.花甲记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5页.

27崇伊.乱党虽平,慎防后患折[M].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8文.戊戌政变研究三题,福建论坛[J](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0期,第59页.

29字林西报》,1898年10月13日报道,转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第三册.第251页.

30志钧.近代史研究和版本校勘、档案求索——《戊戌政变记》最早刊发的两种期刊[J].历史档案,2006年,第2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804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算命字典》第一节乙生寅月 第一节英语课开场白

原文地址:《算命字典》第一节乙生寅月作者:湖海论命湖海论命(取用、六神、位置、旺衰状态、作用、功效。作用意义。字典法则)。乙生寅月。正格取用。——理1、乙生寅月,丙癸并用。①丙火为主为先,②癸为次为配合。乙生寅月,乙木建禄,伤

《百年孤独》的重复循环 百年孤独txt

拉丁美洲的孤独———《百年孤独》的文化批判意识杨晓莲  收稿日期:2002 - 08 - 10  作者简介:杨晓莲(1964 —) ,女,四川省岳池县人,文学硕士,渝西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西方美学。  摘要《: 百年孤独》通过布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花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下第四单元一篇精读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

转载 《爱情果冻》第一集 爱情果冻

原文地址:《爱情果冻》第一集作者:爱情果冻一辆豪华的轿车停在了一栋别墅前面,迎接的侍者把车门打开,走出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他向大门走去,保姆们帮他把大门打开。“少爷,您回来了,”“董事长和夫人在楼上等您。”“好了,我知道了,你们都下去

声明:《fgo第六章第四节 《百年黄昏》第一章第四节世上竟有这样的“政变”》为网友寂寞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