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经济改革深水区的五个难题



  然而,思想解放是无止境的,在我国社会正处在快步走向现代化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赶上时代的潮流。

  市场经济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共同体。因此,不应当采取“一分为二”、“矛盾的一方吃掉另一方”的办法,用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压制另一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而是应当让各种合法的利益诉求都得到充分的表达,然后通过协商和博弈,形成社会共识和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通向各个利益群体互补共赢和社会和谐的坦途。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深水区,有以下难关要过:

  第一,要实现尚未完成的产权制度改革。例如,与中国将近一半人口的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土地产权问题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宅基地资产无法变成可以流动的资本。这既使继续务农的农村居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也使转向务工、务商的新城市居民安家立业遇到困难。

  第二,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完成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制。当前,在股权结构上一股独大和竞争格局上一家独占的情况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在某些领域中还出现了“国进民退”、“新国有化”等开倒车的现象。这种趋势必须扭转。

  第三,对于目前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仍然存在的大企业垄断的情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破除。在资本市场上,被称为“政策市”、“寻租市”的顽疾并未得到根除。各类掌握权力和信息的权贵分子猖狂地进行犯罪活动,损害民间投资人的利益,大发横财。因此,必须端正思路,摒弃行政干预市场的错误做法,加强合规性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

  第四,要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新社会保障体系。可是十几年过去了,由于遇到了政府内部的重重阻碍,这项极其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至今还没有建立,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不能落到实处。

  第五,就是法制建设。宪政、民主和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上层建筑的保证。世界潮流浩浩汤汤,容不得我们等待,必须从建立法治起步,加快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通过法治建设在各种权利主体之间正确地配置权力,规范政府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民主,强化民众对政府的监督,才有望稳步地实现宪政、民主和法治的目标。

  根据过去30年的经验,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症结在于政府自身。

  计划经济是由一个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直到人们的家庭生活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所控制和操持的。由于改革涉及到每一个政府官员的权力和利益,要把这样的政府改造成为专注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政府官员出于公心,割舍那些与公仆身份不符的权力。政府改革的任务,不仅是要减少和消除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行政干预,使市场机制有可能发挥基础性作用,更艰巨的任务还在于建设一个能够为市场机制提供支持的法治环境。

  吴敬琏:

 吴敬琏:经济改革深水区的五个难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

  国际经济学会执委会成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7956.html

更多阅读

吴敬琏:中国经济面临价格膨胀和通胀双重危险

经济学家吴敬琏(资料图)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接受《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会刊》采访时指出,过于迷信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驾马车”,将使国民经济面临着资产价格膨胀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危险,必须把注意

经济学泰斗吴敬琏:改革无法回避七个问题

      在三年前的2010年初,本刊执行总编朱敏出版过一部经济学家案例研究著作——《吴敬琏:风雨八十年》,书中探究的是:经济学家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关联?书的线索貌似针对经济学家个体的成长历程做某种心路方面

吴敬琏:经济转型“开倒车”是绝没有出路的

最近在中央党校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连用了50次“加快”这个词,说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可见问题的紧迫性。 财政政策两难―― 出路在转变增长方式 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意识到

成败得失眼前的风光 吴敬琏PK厉以宁:改革30年 成败得失

吴敬琏、厉以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三方面 吴敬琏:“我认为最成功的改革在我个人的印象里面,是这么三次,第一就是84年,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商品经济是我们改革的目标,不过这个改革只能说是个改革的启动,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1994

声明:《吴敬琏:经济改革深水区的五个难题》为网友紧攥刀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