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的路上消耗大量时间,通过“听书”放松心情在全球都已成为一种趋势。眼下的这种热潮,正在向全球上班路上花费时间最长的中国迅速蔓延。 2009年12月底,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报道称,格雷斯咨询公司对涵盖13个国家的1万多名上班族的调查显示,中国上班族每天在路上需要花费42分钟,“领先”世界。印度紧随其后,花费39分钟,比利时位居第三需花37分钟。 对于有声读物的兴起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过40年的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有声读物出版市场,有声读物成为欧美出版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读物被看作是“双耳的解放”。在美国,40%左右的有声读物在车内收听,约有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虽然有声读物在中国市场起步较晚,却非常有发展空间。“听书”正在成为大都市有车族、白领公交一族的热潮。“没时间读书,那就‘道听途书’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已经变成一条标语,出现在北京一些加油站的便利店里。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王耀习惯在离家不远的一家壳牌加油站加油。这一天,王耀发现加油站便利店的门口多了一个音像货架,货架上摆满了当前一些热门书籍的CD、MP3版。 《杜拉拉升职记》一直是王耀想要花时间阅读的书,最近圈里的朋友都在追捧它。如今,不用花时间看书,王耀只要买一张光盘就可以在车上听书的内容了。 “我们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有车一族、白领上班一族,他们可以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来听书。”国内最早从事有声读物的北京鸿达以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军安在接受《数字商业时代》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挑选时下流行的小说比如《杜拉拉升职记》、《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等著作,购买它们的著作权。” 王耀家住北京朝阳区东南四环,而上班地点是北京海淀区中关村。20公里的路程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也要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此一来,有车一族在时间上形成一段“真空期”,而“听书”既能放松堵车时的心态,还能让自己听到最喜欢的书。 不过,谭军安对此并不担心:“对选好的图书作品我们请的都是播讲名家录制,我们创办了一个‘家佳听书馆’的网站,对所有作品都有试听,顾客可以在试听后再决定是不是购买。”尽管开通了网购业务,但加油站便利店、汽车4S店、高速公路休息站仍然被谭军安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现在每部著作的发行量在2000份~20000份,每年都有超过20%的增长。” 当一种媒体介质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有价值用户后,其商业价值就会逐步显现出来。让谭军安感到意外的是,像联想这样的企业也会找他合作。在《杜拉拉升职记》里,联想笔记本电脑的广告被植入到内容中。

“联想认为可以借助有声读物所覆盖的高端用户,做到精准推广,这样的投放比报纸广告更为精准。所以在音频内容里会出现某某人在使用联想的某款电脑。”谭军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