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5抢劫任务第一章 《助推》第一章之(5)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汤姆8226;吉洛维奇在其1991年的作品中写到了二战时期德国人轰炸伦敦时伦敦市民的一个经验。伦敦报纸曾经刊登出几幅图,其中一幅如图1.3所示,它显示的是德国V-1和V-2导弹攻击伦敦市中心的具体位置。你可以看到,轰炸的地点看上去并不是随机的,因为炸弹大部分都落到了泰晤士河的两岸以及图上的西北部。伦敦人当时便因此而认为,德国人能够精准的控制他们导弹的落点。一些伦敦人甚至认为,图上空白的地方便是德国间谍的居住地。实际上,伦敦人错了,德国人所能做到的只是将炸弹投到伦敦市区,然后,至于具体炸到哪里便悉听尊便了。一项关于这些炸弹袭击分布的更为详细的统计研究表明,这些轰炸地点的分布的确是随机的。图1.3: 伦敦V-1炸弹轰炸示意图尽管如此,这张轰炸图上的轰炸点看上去并不像是随机的。原因在哪里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假如我们将图1.3平均分成四部分,如图1.4a,然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统计,或者说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而只是数一下每一部分遭到轰炸的次数,我们的确会发现非随机性的证据。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表明这种测试随机性的方法是正确的。假如我们按照图1.4b的方式再次将图1.3平均分成四部分,我们便无法拒绝炸弹是随机抛下的假设了。不幸的是,我们往往不会通过这样严厉的变换测试方式来挑战自己的认识。图1.4a: 雷根特公园,坎伯兰,泰晤士河图1.4b: 雷根特公园,坎伯兰,泰晤士河图1.4 V-1炸弹轰炸图,图a为纵横分区,图b为对角线分区。分区外的数字是分区内受到轰炸的点数。|www.aihuau.com|481985年,吉洛维奇与其同事瓦隆和特沃斯基一起还做过一项关于对随机性误解的最为著名(或者说最为贻笑大方)的研究,即关于篮球迷们所普遍认可的“连续命中效应”。我们将不去详细解释什么,因为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认知错觉有时候会很固执,以至于大部分人由于受其自动系统的影响,根本不愿意去承认自己长期所抱有的某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是,在这里我们只是看一下这个简单的例子。大部分篮球迷都会认为,如果一名篮球运动员刚刚投中了一个球,那么他的下一次投篮便也具备很高的命中几率,如果他连续投中了多个进球,那么他的下一次投篮命中几率便更高了。人们习惯于称连续命中篮筐或者最近多次投篮保持极高命中率的篮球运动员为“手热”,这一点在许多体育解说员的评论中是一个好兆头。将球传给“手热”的运动员已成为一项约定俗成的战略。实践证明,“手热”效应是不存在的。连续得分的篮球员动员下一次投篮时的命中几率并不会提高,的确是这样。即便人们了解了这一事实,他们也会立即想出“手热”效应的其它表现形式。他们会认为对方可能会调整防守,更加紧密的盯防这名“手热得发烫”的运动员,或者这名运动员将会调整策略,换一种方式投篮。然而,在看到这些数据之前,当篮球迷们被问及他们连续命中几次之后下一次投篮的命中几率时,他们一般都会想起“手热”效应。许多研究人员都确信,吉洛维奇的初始结论是错误的,因为这些结论旨在寻找这一所谓的“手热”效应。截至目前,尚没有人发现这一效应的存在。7
2003年,杰伊8226;科勒和卡林8226;康雷根据NBA全明星赛上举行的三分球比赛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测试。比赛中,NBA中最好的三分球手站在三分线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投篮,力争在一分钟之内尽量多的将球投入篮筐。在没有对方队员防守和干扰的情况下,这应当是一种观察“手热”效应的理想条件了。但是,如其它研究一样,没有丝毫证据证明连续命中效应的存在。尽管如此,体育解说员们仍在不断解读着球员手掌温度的变化。(“达纳8226;巴洛斯投顺手了!”“雷格勒的手热得发烫!”)然而,解说员说这些话之前,球员的三分命中率尚高达80.5%,而话音刚落,其命中率便下降到了55.2%,甚至低于他们正常比赛中53.9%的命中率。当然,如果篮球迷们看不到自己关于“手热效应”的这一错误认识,倒也无大碍。然而,在一些十分重要的领域,人们也会出现类似的认识偏见。让我们来看一下“癌症扎堆”现象,这足以使政府和私营部门惊慌失措,并引导人们进行不断的调查研究,以便能够找出癌症突然爆发的真正原因。我们可以假设,在某个有500人口的区域发现癌症发病率突然增高,半年内先后有10人被诊断为患癌症。实际上,美国官方每年都会收到上千份关于“癌症扎堆”现象的报告,并且每年都会对许多“癌症扎堆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找到“癌症流行”的真正原因。8实际上,在一个三亿人口的国家,某些局部人口在一年内出现高的癌症发病率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所谓的“癌症扎堆”现象可能只不过是一种随机的波动而已。尽管如此,人们仍认为这不可能是随随便便就能发生的。因此,他们便开始变得恐惧,有时候甚至政府部门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多数情况下,人们并没有担心的必要。
更多阅读
火箭助推器 《助推》第一章之(9)
我们该如何做?本章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人性中的不可靠因素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我们力图展现一个忙于应酬各类事务的人无暇对自己的选择进行深入思考的情景。人们自以为是的经验法则有时候会使他们误入歧途,因为他们由于忙而忽略了一些
sniper第一章任务8 《助推》第一章之(8)
现状偏见 损失厌恶并不是造成惰性的唯一原因,诸多原因使人们总体上更倾向于保持现有的状况。这一现象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发生,因此在1988年,威廉姆8226;萨谬尔森和里查德8226;泽克豪泽给它起了个“现状偏见”的名字。多数老师都知道,学
sniper第一章任务7 《助推》第一章之(7)
得与失人们憎恶失去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的自动系统对此会难以接受。大体上来讲,失掉某件东西使你难过的程度要双倍于得到同一件东西使你快乐的程度。用专业术语来讲,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损失厌恶”。我们是如何发现这一点的呢?让我们
如龙6第一章 《助推》第一章之(6)
乐观和过度自信在泰勒开始上管理决策课之前,学生们在网站上填写了一份匿名调查表。调查表有一个问题是“你认为自己在这一课程中的水平位于哪一个档次?”学生们可以选择前10%,前20%等等。因为他们都是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学生,他们都知
大奥第一章4 《助推》第一章之(4)
易得性法则对于飓风、核能、恐怖主义、疯牛病、鳄鱼袭击和禽流感,你到底有多害怕?你在防止上述风险出现方面会作出多大的努力?为防止这些危险出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应当采取什么具体行动?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许多人都会采用一种叫做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