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围绕着该话题展开,好好谈论了中国传统艺术藏品的经营。没想到,同城朋友李教授对此特别有造诣,她有很多的藏家朋友,她自己就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早在5年前,她随团旅游到韶关南华寺,游玩中发现附近的一家古玩商店,没有想到她这次捡到了一个漏。当对方开价13万后,她差点没笑晕过去,后来她讨价还价,只花6万元买了一对明代椅子,随团回到广州,转手68万卖给了一个藏家。最后李教授不忘提醒,现代藏品经营,要从多种经营整合到异业联盟。

针对这一话题,香港朋友陆总讲得更有趣。他是印尼归国华侨,早年家住广州东山,后又随父母移民香港。正好从广州来的况小姐也有不少收藏界朋友,她早年家住广州西关。真是巧合的一对:东山少爷,西关小姐。席间,我请教了陆总一些有关现代商业运作问题。陆总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很详细地分享了他们的经营思想和运作模式。在信息化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的合作不能仅仅依靠双方的沟通、谈判和文字盟约,而要依靠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从双方扩大到多方,从一地扩大到异地,从协议扩大到公约,从“小灵通”扩大到“全球通”。只有在技术上协助解决合作的难题,合作才变成快速可复制的系统工程,拿来能用,用了见效,这才符合中国企业批量转型的总体需求。衡量一个信息化合作技术平台的发展前景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明确的效果导向,一切以帮助企业获得实际效益为前提。二是第三方服务平台的配套,合作要想持续,就必须要由第三方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和服务,否则合作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就很难搭建刺激和吸引客户消费的平台。陆总还告诉我,今天的企业之所以不能仅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就是因为这其中需要较多的专业人才共同完成,而这些是很难在企业内部去建立的,必须由中立的第三方来服务。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企业间的合作就会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会越做越大,越做越成熟,越做越完善。协助大批量的企业进行信息化、规模化、智能化、互动式的合作,这将成为一个多专业融合的新的商业技术应用领域。后来陆总越说越激动,他说产品是相同的,但市场是不同的,生产是相同的,但服务是不同的。不同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可以为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一样的服务”。一个旅行社,与航空业搭配,可以是票务中心;与商旅平台搭配,可以是企业商旅管家;与保健行业搭配,扮演健康管理者的角色,与幼儿园搭配,是儿童户外拓展专业机构。商业搭配贸易、贸易搭配商业、商业搭配商业、贸易搭配贸易,各种组合拓宽了企业的“戏路”,也满足各种细分市场的需求。是啊,如何将资源变资产是整合的关键。过去是产业化集群,以产业为核心。未来应该转向市场化集群,以市场为核心,组建“整合服务型社会企业”,藏品经营也不例外。针对未来企业的经营,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尽快寻找一条适合整体快速转型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理念上回归到客户真实需求,并整合社会资源,为企业经营提供平台支撑,协助企业完成转型和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