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产品在进入市场时,总爱被人们称之为对已经存在的相似或相近(包括产品的形态、功能、应用等)产品的挑战者。作为今年就被业内广为宣传的智能本就是如此。也许是经过将近一年的概念预热期后,近日有报道称,在2010年的CES大展中,智能本将是主要的亮点之一。从过往的一年中的宣传看,智能本应该是个外形类上万本的移动设备,故业内在这一年中,常常将其作为上网本的挑战者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作为智能本主要推动之一的高通公司认为,所谓智能本与今年流行的上网本最本质的区别,也就是它的优势在于智能本的功耗要远远低于目前上网本,同时网络的连接能力也好于上网本,真正实现了时时在线。此外,从产品形态上,会更加轻巧和多样化。最后就是在价格上要大大低于上网本,这点应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着合作伙伴的利润及用户在智能本和上网本之间的取舍。
尽管智能本有着上述的优势,但与上网本相比不足的地方也还是存在的。例如由于采用ARM架构和Linux操作系统,有部分在PC上的应用程序将无法运行,例如用户在PC上常用的Office、某些网页的正常显示等。同时在性能上也会略显不足。
另外据美国《福布斯》的分析文章称,智能本的外形更酷似平板电脑,主要用户应该是青少年。之所以外形会给业内造成酷似平板电脑的感觉,这和智能本形态的多样化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在这里举此例是想说明,作为一个新型的终端,外形是给用户确认该产品定位最主要的判断依据之一。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智能本的形态看,应该是介乎在上网本和智能手机间,即比上网本小,比智能手机大,从功能和应用上看,也是低于上网本,高于智能手机。这个时候,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智能本挑战的对象是谁?上网本还是智能手机,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如果外形给人的感觉更接近于上网本的话,用户无疑会将其列为笔记本来看待,相应地对于其使用的类PC体验的需求就会增加,这个时候,智能本在性能和应用的不足就会被有意或无意间的放大。同样,如果外形更小巧,小巧到接近于智能手机的话,用户有本能地将其与智能手机相比,而此时,相对于上网本的功耗和随时在线的优势也就会缩水。况且从今年智能手机的发展势头看,其在未来性能和应用会不断提升和扩大,届时,在智能本和智能手机间用户该作何选择?
虽然智能本尚未正式亮相,但从已经透露出的一些样品和相关的报道看,可谓是五花八门。至少目前给笔者的感觉是有的像上网本,有的似智能手机,有的像平板电脑。也许当初智能本推出的初衷主要是想通过平台的差异化,即ARM+Linux,以成本、功耗和网络的优势来挑战Wintel平台为主的上网本。不过随着智能本过度追求差异化,让其可能不自觉地涉足到了其它领域,这无形中增添了挑战的对象,也使自己的定位模糊起来。这对于初涉市场的产品来说,不是个明智的策略。因为无论是与上网本,还是智能手机所在的市场相比,智能本都是一个后来者,既然是后来者,就应该专注于某一市场,不可树敌过多,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分宣传自己的差异化和多样化未必是件好事。尤其是在市场和用户还未真正体验过智能本这一新兴产品的时候。这极易影响市场和用户对于该类型产品定位的判断。
不过,笔者认为,如果在智能本在明年正式发力的初期能够通过价格、应用来精准定位的话,比如就针对上网本,还是具有不小的冲击力,但这一切的前提,之前所说的智能本相对于上网本的优势必须明显地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