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的预言早已变成了现实——中国自主品牌之间的内战势不可免!尽管很多自主品牌企业不肯承认它们的对手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有意回避,有啥事都尽量地跟合资品牌乱扯关系,但是随着国内外汽车产业形势不断发生变化,自主品牌尤其不能互相轻视,审视、重视甚至仇视将成为今后它们之间看似被遮蔽的关系处理方式,井水不犯河水再也不可能了。
近几年来,自主品牌的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从最初的“聊分一杯羹”到了近乎占据半壁江山的程度。据中汽协统计,去年国内汽车销量达1300多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57.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4.3%;轿车销售747.31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21.73万辆,占轿车市场的29.7%,以高过日系车近5个百分点领衔国内车市。在这种形势下,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关系就不再是背地里的暗算和博弈较量,而呈现十分明显的互相打压趋势。
自主品牌之间的战斗已经从具体车型、细分市场升级到整个产业角度的竞赛。最早像奇瑞、吉利等企业,它们的竞夺主要表现在诸如QQ和豪情这样的微小型车上,然后随着它们的产品线不断延伸,覆盖重合的车型和市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像2007年前后比亚迪F3与吉利远景的对挑,现在这种竞争仍然存在,比如奇瑞QQ、比亚迪F0、吉利熊猫、长安奔奔等等微小型车的混战,还有10万元以下中级车的争锋,另外还涉及到华晨、海马、江淮等厂商。
在产业层次上,比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自主品牌行动迅捷,都作为未来一个新的竞争平台而大干快上,争取发展先机;比如在汽车行业整合方面,也都积极寻求通过兼并重组方式壮大自己的实力。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国家政策的扶植倾向,金融资本的分谋,以及现有汽车资源的竞合。
自主品牌摩擦的烽火早已延伸到海外市场,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争抢,再到对于国际主流市场的觊觎,其激烈程度恐怕并不比国内有所缓和,因为它们对外都有一种代表中国汽车的形象敏感,在具体市场上似乎再小的自主品牌企业都有自己的地位,当仁不让,而谁将成为中国汽车的“老大”则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竞赛。现在来看,或者仅从年度销售业绩来说,奇瑞还是国内自主品牌的老大,但未来几年就不好说,比亚迪已经扬言“2015年成为国内第一,2025年成为国际第一”,这个第一可不仅仅是与自主品牌的比较,它对那些国际汽车品牌充满了藐视。
如果说,在国内自主品牌的竞争是“内战”,在海外则是“外战”。
再说兼并重组的事情,自主品牌企业或者民族汽车企业都在谋划,比如上汽,比如北汽,比如吉利,它们在海外争夺这些待售的汽车资产,用来壮大自己、巩固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已是刻不容缓,它们都明白,这是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的有效途径。
从发展势头来看,国内的合资品牌企业似乎并不能把勃兴的自主品牌赶尽杀绝,从一开始就没有,相对来说,它们之间更倾向于一种友好合作的形势,哪怕是自主品牌还在学习模仿合资品牌;而这样的关系就不会发生在自主品牌之间,在提到自己的同类竞争对手时,它们的表现大都非常谨慎,因为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稍有不慎便会爆发,而且不可修复,它们之间的鸿沟似乎越来越大,这从国家积极推动兼并重组而不得就可以看出,自主品牌寻求独立自主发展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
自主品牌的疯长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环境的改善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车市的繁荣不但催生自主品牌,而且还能让新生的自主品牌生存下去,这样就导致自主品牌企业的不断增多,远没有达到洗牌的程度。预计,这种情形还将随着中国车市的不断扩容而使自主品牌企业继续各自发展,数年后我们才能看到自主品牌之间的强弱胜负,以及该产业领域的重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