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手机最大的客户群体是在国内吗?
答案和你想象的会有一点出入。实际上最招山寨手机经销商喜欢的是那些来自非洲的客户。每天早上,在广州大沙头手机交易市场,你都会看到簇拥着的非洲脸庞,他们的生意是选择性价比高的山寨手机销往非洲。这是一桩极好的买卖,因为对于很多非洲国家的人民来说手机可能还是只闻其声的高级物件。因此中国的廉价手机能买一个不错的价格。“他们一天会下好几个订单,甚至上一个订单还在工厂里,下一个订单就来了。他们不太会讨价还价,还经常使用美金结账。”说起这些“黑兄弟”,一位大沙头市场的小老板喜笑颜开。
一谈起非洲,你可能立刻会想起“战乱、难民、灾荒”等词汇。但是现在的非洲可能已经和你的记忆大相迳庭。也许我们受了太多新闻和非洲战乱题材电影的影响,经常用非洲某个国家发生的事件做整个非洲大陆的代表。然而最近几年非洲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已迅速加快。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非洲经济和世界脱节,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在金融风暴中,非洲国家却出口商品价格下跌、资本流入迅速减少。
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土地上不是处处都燃烧着战火,将近10亿的非洲人民也不是人人都靠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救济生活,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会想着去买手机吗?世界银行2008年的统计显示,利比亚的人均GDP已达17468美元,赤道几内亚、加蓬、南非等国家也已成为非洲的富国。(中国2008年的人均GDP为2520美元,非洲至少有十个国家的该数据超过中国)这些政局稳定的国家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寻求经济增长,工业化进程肯定是不可回避的阶段之一。
这让我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可大书特书的实在太多。单就汽车工业而言,可谓是一片空白。当年有欧美专家去上海拖拉机制造厂(即日后与大众汽车合资的企业)考察,认为其水平连柏林墙刚刚拆掉时的民主德国都不如。而跑在中国街头的汽车不外乎苏联进口的拉达、伏尔加和中国自己制造的上海牌。有经历者说:“当时在钓鱼台国宾馆门口半小时都看不到一辆汽车”。但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汽车工业在未来必定要成为巨大的增长极,只不过中国当年的技术水平却不能支持庞大的潜在市场。因此必须要寻求对外合作。
时年由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饶斌带队的合资经营谈判团可谓受尽了白眼。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国际汽车公司看好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法国企业觉得中国的外汇平衡有问题;丰田正在忙着台湾企业洽谈合资;日产只提供下马过时的旧车型。唯独大众的老总哈恩积极回应中国请求。
他的理由实际上很简单,“这是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你很难想象未来会发生多大的变化。”不能说哈恩的决定成就了大众的今天,但是他的决策从某种程度上支撑了大众的发展。当年一辆普通的桑塔那在中国的售价是30多万元,几乎是该车欧洲售价的三倍。多么令人羡慕的溢价!而该车在中国的巨大成功直到今天还表现出余力未衰的味道。现在桑塔那3000的车型在中小城市依然受到追捧。恐怕世界上很难找出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单一车型了。
当年中国人很少见到汽车,汽车只是政府公用的物品,因此人们认为桑塔那这个来自欧洲的品牌是非常高端的。(不知道劳斯莱斯会不会因为这个判断而站起来争论一番)。直到中国人逐渐富裕之后,买桑塔纳这种政府用车也显得颇有面子。即使是在各大汽车公司都将中国看做重要市场的今天,也没有那一家企业能实现桑塔纳那样高的保有量。除了用先发优势来回答,我们似乎找不到其他的答案。
看起来,非洲的一些国家正走在类似当年中国的转折点上。但是这似乎还没有引起国际汽车巨头的重视,金融风暴之后,他们正忙着收缩自己在欧美的业务,并把大部分资金投向可能在未来大幅增长的亚太市场。而中国汽车的后起之秀们却将目光聚焦在欧美市场。2006年和2008年是吉利大举进军美国市场的坐标点。2009年,王传福也因为自己的电动汽车而对美国市场青眼有加。但是见惯了欧美汽车豪华和日韩汽车廉价的美国消费者并不十分买李书福的帐。因为中国制造的低质印象似乎不那样容易改变。事实上也只有美国的黑人对吉利1万美元左右的汽车感兴趣。
与其在欧美市场的夹缝中生存,为何不考虑一下非洲呢?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投资高达45亿美元,超过八国集团总和。可能在非洲某些国家的人民眼里,中国制造还是高端的代名词。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就国家汽车巨头而言,他们产品的售价目前还是非洲人民承受不起的,而中国车企却有天然的价格优势。
也许很多中国车企会认为“这是一个不靠谱的市场,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我们的预期。这不正犯了当年丰田和日产对中国的错误吗?不放一条长线,怎么钓到大鱼?即使是大众的哈恩不也因为中国市场而等待了将近20年吗?
这是一个人口10亿,土地面积占全球五分之一的大陆,不知道未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车企赶快动手吧,多想想哈恩的那条经典理由,别等到汽车巨头们都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