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吉利宣布与福特在收购沃尔沃问题上达成基本一致的时候,质疑的声音开始转向:吉利收购沃尔沃,能够消化得了吗?福特这个跨国公司都不能消化,中国年轻的吉利就能够消化吗?
乍一看,质疑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大公司尚且无力,小公司怎么会就得了沃尔沃呢?
不过,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不谈汽车,谈谈当年的红军、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争。
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的斗争,再到解放战争初期的延安撤退,国共两党的军队装备、数量,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是天地之差。在井冈山的时候,除了共产党人自己,有多少人能够认识到国民党的败退呢?
而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推翻者开始时的力量都比被推翻者要弱小很多倍,为什么推翻者后来建立了新的政权?
如果按照最初的质疑,中国的改朝换代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朝永逸的结局最终没有出现,就在于社会、企业的更替、变化皆有周期性的规律,再往深层分析,是因为看来强大的现有政权随着历史的迁延,增加了惰性,失去了改革的动力,最终被改革者所淘汰。
每一家企业也有周期性,当一家企业变得越来越庞大的时候,惰性越来越重,守成已经变成自然的惯性,因而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亏损在所难免,最终,或破产或被收购!
沃尔沃为什么在福特的经营下也不能根本扭转亏损的局面,是因为福特本身的大企业病带来的力所不及。福特对自己身处险境尚且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沃尔沃的这些非核心品牌自然就更照顾不周。
而沃尔沃在不能消化高额的人工和社会成本的情况下,一直对自己的品牌认知缺乏真正的市场化的理解和定位,同时又不能很好的运用合理的市场手段进行推广。
安全一直是戴在沃尔沃头上的成名皇冠,但是安全的意义限制了市场对于沃尔沃其它技术优势的理解,谁会仅仅为了安全而购买一辆沃尔沃呢?
安全的豪华品牌,成本高居不小,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其实,沃尔沃有些是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很尴尬!
因此,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吉利虽然年轻,但是创新和创业精神十足,适应外界市场变化较快,更容易接受新鲜事务。
特别是吉利这次收购沃尔沃,提出在一段时期内要让沃尔沃独立运行,自我管理,以时间换文化的融合,从而能够很好消除文化隔阂的隐患。
这样自然就会过渡到技术、管理、市场、产品方面的融合,沃尔沃不必囿于所谓的豪华品牌,也不必囿于目前的小众阶层,要放眼更多的市场消费群体,以此定位自己的品牌,这样,沃尔沃的品牌价值才真正能够和市场价值结合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