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兴衰 《怎样做大国》金融决定大国兴衰



金融市场为什么如此神奇?我们不妨简单探讨一下世界金融史。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达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中世纪以来的大国兴衰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基本都是由这种金融的潮涨潮落所决定的。

中世纪的欧洲内陆以落后的封建农业经济为主宰。但是,以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部意大利地区和以布鲁日等城市群为中心的西北欧“低地国家”相当于今日的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北部和周围的德国部分地区。——编者注成为两个例外。这两个地区在政治上享受着相当充分的自治,城市由工商阶层而非封建王侯主宰,在经济上则以工商贸易为主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其中“低地国家”的主业是毛纺织业。北意大利城市则在手工业以外主宰着海上远程贸易,即使是地处内陆的佛罗伦萨,在崛起为能和“低地国家”抗衡的毛纺织业中心的同时,也通过金融手段控制了地中海地区的原材料贸易。在1300年以前,这两个具有初期资本主义特征的经济发达地区主要由经过法国香槟地区的陆路所连接,因此也导致了香槟地区贸易的繁荣。

虽然这两大地区经济都相当发达,但在金融方面,还是意大利城市国家领先一步。这里的原因,在于海上贸易的特殊性质。海上贸易利润丰厚,但风险大、路程远。最重要的是,海上贸易需要大量的、长时期的投资。在地方的简单商品交易中,一个纺线的农妇可以早晨拿几个钱到市场上买些棉花,第二天早晨拿着纺好的线到市场出售,随即用所得的钱再购买棉花,回家开始下一轮生产周期。这是江南方志上记载的中国农村典型的工商贸易形态。在这种贸易形态中,农妇的利润非常小,但她除了第一次买棉花的钱外,几乎不需要什么投资,而且最初这笔小投资也马上可以收回来。海上贸易则不然。一只船出海经常要一年半载,在远方大量收购奢侈品也需要巨额的资本。因此,海上贸易的繁荣,就必须以长时段、巨额的投资为前提。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商人创造了贸易伙伴的合作形式。这种合作形式有两种:一种叫“societas maris”,即海运商人出1/3的资金,投资者出2/3,事成后大家均分利润;另一种叫“commenda”,据说是从阿拉伯商人那里学来的,更接近日后的股票投资:海运商人本身不出资本,资金全由不亲自冒险的投资人支付。等商船满载而归后,投资人获得3/4的利润,航海的商人则获得1/4的利润。这样,投资者和经营者彻底分离,颇有些现代上市公司的味道。早期的金融,也就从这里起步。在这些城市中,工商信贷渐渐成了气候。我把这些城市称为欧洲“中世纪的华尔街”。

 大国的兴衰 《怎样做大国》金融决定大国兴衰
这一“中世纪的华尔街”,使意大利这几个本不起眼的城市国家变得异常强盛。比如,威尼斯就靠着自己雄厚的财力,领导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克了从来没有失陷过的君士坦丁堡。后来甚至一度囚禁了欠债不还的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像威尼斯这样的城市国家,在顶峰时期其人口也不过十几万人,但却能支撑当时欧洲最大规模的战争。同时,它的殖民地遍布地中海,长期占据着海上霸权。所谓“炮舰外交”,就是威尼斯所发明的。由于有了初期的金融市场,这些城市国家在危急时刻通过向市民发放国债来支付战争费用,并发展了国债的次级市场,使国债可以如同股票一样在金融市场上交易。另外,意大利的大商人不仅向本国的政府放贷,而且也是欧洲各封建王侯的债主。比如佛罗伦萨的几个超级公司,就频频向英王室放贷。作为交换,英王室给予这些公司出口英格兰羊毛的特权,这使佛罗伦萨控制了毛纺织业的原材料。

1300年前后,连接北意大利和“低地国家”的海路打通,意大利金融势力绕过法国内陆,通过地中海—大西洋航线直达“低地国家”,开始了在西北欧的渗透和扩张。但到了15世纪末,葡萄牙人发现了绕过非洲大陆到达亚洲的航路,打破了威尼斯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洲的白银通过大西洋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同时,奥斯曼帝国征服了拜占庭,并在地中海上获得了军事优势。意大利城市国家失去了对传统贸易航线的控制。欧洲的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低地国家”的布鲁日和安特卫普相继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到了16世纪末,这一地区奋起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经过了80年之久的独立战争,以北部荷兰为首的诸省终于以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形式独立。阿姆斯特丹在这一过程中崛起,取代了南部的安特卫普,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

尼德兰共和国的成立,是一场深刻金融革命的果实,不仅标志着第一个民族国家的诞生,也把世界带进了现代。要知道,当时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第一帝国,也是世界帝国,直接统治的人口就达2 000万,而且几乎垄断了美洲的白银——世界主要的硬通货。尼德兰仅仅是这个帝国北部的“低地国家”北端的弹丸之地,是几个省构成的松散联盟,人口不过150万,在军事、人力、资源、财力等方面,都不可能是哈布斯堡的对手。尼德兰最终的胜利,就如同后来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北美13个殖民地战胜大英帝国一样,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这个奇迹最深层的原因,就是尼德兰所倚仗的金融市场。

尼德兰属于“低地国家”中的后起之秀,秉承了“低地国家”从意大利学来的金融传统。不过,作为学生的“荷兰金融”,比起作为老师的“意大利金融”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首先,虽然意大利的城市国家首创了国债,但国债的发行经常还是根据贫富强行摊派。荷兰则迅速摆脱了这一强制模式,把国债放在市场上推销,让投资者自由认购。第二,国债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不仅各国投资人都来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市场购买国债,而且各国政府也通过这里的银行发行自己的国债。也就是说,国债的买卖双方都可能来自境外。而意大利的国债发行,对外国人防范很严,比如不让外国人直接认购国债,在次级市场购买后又削减其利息等等,生怕自己的财政被外人控制。总之,荷兰的国债几乎彻底市场化了。再有,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成立。这是历史上第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也从此诞生。

这种股份公司的出现比意大利海上贸易的合作伙伴更进了一步。意大利式的贸易伙伴是一次性的。商船出一次海投一次资,满载而归后大家进行利润分成。这样,商人每出一次海就要募一次资,资本供应很不稳定,很难进行一两次以上航行的长远规划。上市公司则不同。投资人通过买股票投资,但无权临时撤资,要拿回钱来唯一的办法是在市场上抛售自己的股票。这样,公司有了稳定的资本投入,在投资者需要钱时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荷兰金融”之所以能有这些创新,根本原因在于整个尼德兰的政治结构是以地方自治城市为主体,各城市的政府多为共和政体,行政权力由地方贤达所掌握,受到市民阶层的制约,不像王室那样肆意妄为。荷兰省议会决定的财政拨款,也必须经过各城市代表参加的投票表决方能实施。任何一级政府决定发放国债,都要考虑未来的偿还能力,同时也不敢赖账。因为债主多是市民,具有影响政府的力量。这样,因为有借有还,政府信誉就好,发行国债时不必强制,只要利率有吸引力,投资人自己就会主动购买。购买的人多了,国债就走俏,政府可以压低利息,借起钱来也就便宜。这是“荷兰金融”之精髓。相反,哈布斯堡王朝的权力没有这些制约,肆意搜刮,而且经常借债不还,金融信誉很差。一般的商人,除非在非常高的利率利诱之下,否则不会贷款给这样的王室。要知道,尼德兰对哈布斯堡的独立战争打了80年,旷日持久不说,还有其他列强卷入其中,耗资甚巨。哈布斯堡需要借债时,利率一般都是两位数,有时甚至达到20%以上。尼德兰一方因为有阿姆斯特丹这样的金融市场,而且政府金融信誉又好,借债时利率也就五六个百分点。这样低的费用,使尼德兰一方在危急时刻可以大量低息借贷,最后拖垮了背负高利贷的哈布斯堡王朝。    尼德兰获得独立后,阿姆斯特丹就成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欧洲除了普鲁士外,各国政府都到这里通过发行国债借钱。可以说,在整个18世纪,没有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哪个国家也打不起仗。后来尼德兰的统治者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密渡英吉利海峡,出人意料地登陆英格兰,掀起了“光荣革命”,夺到英格兰的王冠,建造了君主立宪制度。他这个大冒险,靠的就是在阿姆斯特丹金融界的秘密借贷。他坐稳王位后,又说服英格兰议会采用荷兰的金融体制,发行国债以解决财政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税收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消费税的征收,保证国债的偿还。他从荷兰带来的一批金融专家,也正好可以帮助其在伦敦确立起这种制度。“荷兰金融”变身为“伦敦金融”。后来美国的独立战争,13个殖民地组成的联邦政府也到阿姆斯特丹通过发行国债借钱。假使不借用荷兰的金融体制,美国怕是也没有资源独立,至少不可能那么顺利地独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7060.html

更多阅读

新弟子皈依后每天的功课应该怎样做? 皈依弟子是什么意思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上师嘎玛仁波切微信。皈依后每天的功课应该怎样做?(嘎玛仁波切开示)简单流程第一步:每天早上醒来,不要马上就想别的事情,你可以躺着,观想所有的诸佛菩萨或者莲花生大士等三根本众,敲打着法器,唱诵着佛乐,念诵着经文,让你

老套而虚假的小品《吉祥三保》 虚假合同套现

吹毛求疵评春晚之五:老套而虚假的小品《吉祥三保》春晚被称为全国人民、全球华人的春节文化大餐,自然得努力作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艺术形式上要多样,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在内容上要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基层群众或者说是

声明:《大国的兴衰 《怎样做大国》金融决定大国兴衰》为网友义统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