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型车定义的形式较为灵活多变,装备可能增加,但也可能进行优化;价格则根据装备调整状况进行增减;有时也仅仅是外观的调整。但无论何种定义、变化,价格指数是年型车的根本指导,一切调整应围绕价格指数进行设定。
由于价格指数的计算体系中,外观因素没有考虑。并且很多外观调整为外饰件的增加,也可归并为装备调整范畴,因此本节仅就年型车价格、装备调整进行讨论,忽略单纯的外观更改(如更改进气隔栅形式)情况。年型车的定义大体有三种方式:
年型车定义方式一:价格不变,装备提升。这是主机厂应用最多的年型车定义方式,即可以稳定价格,维持品牌形象,又可以降低价格指数,提升竞争力。应用此种方式的关键在于提升的装备必须是消费者感兴趣且价值感知高的装备。
例如:我们在现有产品中,倒车雷达、驾驶员侧气囊、儿童安全锁、儿童安全座椅没有装备,成本控制压力使我们无法同时增加此四项装备。但根据用户调研的数据,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于倒车雷达、驾驶员侧气囊两个装备需求度很高,且给予了很高的用户感知价值。但消费者对儿童安全锁和儿童安全座椅的需求度很低,且用户感知价值也很低。在年型车定义中,根据价格指数最优的原则,应增加倒车雷达、驾驶员侧气囊,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价格指数。
年型车定义方式二:价格降低,装备优化/减少。此种方式应用较第一种少,但也较为多见。此种方式通过价格的降低,吸引对价格敏感度高的潜在消费者,通过装备的优化/减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价格降低造成的利润损失。装备优化的关键是取消用户需求度低但实际成本高的装备。并且由于装备优化/减少导致的价格指数边际提升应小于价格降低导致的价格指数边际降低,即年型车总体价格指数必须较现有产品降低――意味着竞争力增强!
例如,上海大众的Polo产品,用户群为时尚的年轻都市白领,此用户群对价格敏感,多在城市间行驶,对高速制动性能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在年型车的定义中,上海大众调低了Polo的价格,并将原来的“前后盘刹”改为“前盘后鼓”。新的年型车安全性并没有实质性降低,但价格的大幅降低,带来了价格指数的降低明显,竞争力显著增强。
年型车定义方式三:价格提升,装备增加。此种方式应用极少。因为即使按照用户感知价值,对装备进行大幅提升,且提升幅度高于价格提升幅度,使年型车实际价格指数低于现有车型。在媒介众多的汽车市场,价格的提升将在极短的时间被广泛传播出去,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但装备提升的感知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消费者认真的思考比较后,才能发现增加装备的价值要大于价格的提升。价格感知与装备感知的时间差,将给此种方式带来较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