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车展正在火热上演,昨天在网上看了一篇媒体对ADAC汽车测试项目总监的采访,这使我不禁想到了这个话题:中国汽车何时才能重返欧洲市场?
还记得,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俱乐部ADAC(全德汽车俱乐部),曾经给了中国汽车以致命的三击。2005-2009年间在ADAC进行的三次具有争议独立碰撞测试,中国登陆欧洲市场的三款先锋车型陆风、尊驰、骏捷惨遭点名,中国汽车也从此全线溃败欧洲市场。
由于中国汽车长期失落于欧洲市场,因此中国车企对于法兰克福车展也是鲜于问津的。4年前有4家中国车企参展,2007年是3家,今年则是1家。
这次ADAC汽车测试项目总监Manfred Gross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否认了ADAC测试标准歧视中国汽车的指控,他认为,中国本土车商,应该以韩国车企为榜样,至少将安全标准提升至4星,并采取更加务实的市场定位,才有可能赢得重新回归欧洲市场的机会。
他举例称,20年前第一款韩国车进入德国,安全测试结果也是非常糟糕。但是韩国人抱着虚心的态度逐渐改善,经过20年的努力,今天在德国已经占据了很大一块市场份额;法国制造商和意大利制造商也是如此。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汽车的市场定位比较混乱,比如某款车型的定位和目标客户竟然和宝马差不多。这些客户对于品牌、设计、安全标准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把价格下降一半,相信还是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商如果想进入德国,就必须先了解德国消费者的需求,并以此为据制定包括安全在内的设计标准,开发相关产品。这一点上,韩国车设计简单且价格低廉,因此取得了成功。
Manfred Gross给出的车型方向是:如果价格能够低于1万欧元的A0级(POLO尺寸)车型,性价比优于韩国车型。当然有一点不能忘记:安全标准达到Euro-NCAO至少4星。
读罢Manfred Gross的建议,感觉他还是更多地站在了德国人的立场(保护德系车的立场上)看待中国汽车。
不过从他的话语中,至少在中国汽车如何撕开欧洲市场口子的问题上,还是能有所借鉴的。
中国汽车要想迈出杀入德国乃至欧洲市场的第一步,确实不需要向那里大推什么定位和目标客户和宝马差不多的车型。
既然,韩国车可以在德国打下一大块市场份额,那么中国车同样也做得到。
第一步,也可以造如同Manfred Gross所建议的:价格能够低于1万欧元的A0级(POLO尺寸)、安全标准达到Euro-NCAO至少4星、性价比优于韩国车的车型。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进入市场相对较易的车型,站稳市场脚跟,继而树立和扩大中国车在德国乃至欧洲的良好口碑。
然后,再经过5~8年的努力,让欧洲消费者逐步接受中国车。
中国车市在逐渐成为全球第一车市的同时,确实需要有高瞻远瞩的中国车企挺起腰板来,昂首迈向欧洲市场。上汽、一汽、长安、奇瑞、吉利和华晨都可以考虑迈出这一步,给中国车挣回颜面。
最后,中国汽车对于欧洲市场确实到了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而不是知难而退的“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