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 “高烧”车市,温度到底有多高?



   现如今,中国汽车界正在发生一场争论,焦点是今天车市这锅水到底有没有烧开,还是已经烧过了头。

      一说,水还没有烧开。去年水冷了下来,于是政府拿出了“四万亿”,再加一个“国十条”,眼瞅着水终于热起来了,现在是98度,不过还没有开到100%,要继续烧。比如中国汽车的出口还在下降、中国老百姓的购车热情还没有得到完全彻底的释放,千万不能功亏一篑。

      另一说,水早已经烧过头了。烧过头的原因是,车价出现了上扬,车企疯狂扩产,而且从宏观上看我们一年完成的GDP在35万亿元左右,而现在市场上的钱已经多到60万亿元了,直接导致上半年人民币的国内购买力实际下降了16%。所以,应该撤火了。

      争论还在继续,也不可能会很快得出结论,但中国车市已经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正式进入了下半年的黄金时间。

      上市的上市、下乡的下乡、扩产的扩产、建厂的建厂,大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历史经验正在让他们相信无论中国车市前景如何,都有政策支撑,不怕。

      那么中国车市究竟如何?

 

温度还差一点点?

      持这一观点的人,大部分是考虑到中国汽车今年糟糕的出口成绩,相信下半年还需要再加把火、添点柴。

      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的公布统计数字来看,2009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汽车整车15.8万辆,比2008年同期减少58%;出口金额23.3亿美元,同比减少50.4%。各个车型的出口数量与2008年同期相比都出现大幅回落,其中,整车底盘、越野车、小客车和轿车等车型出口下降较多,下降幅度均超过或接近70%。根据中汽协统计的汽车整车出口数据,7月汽车企业出口再次出现大幅下滑,7月出口汽车2.24万辆,比6月下降26.76%,比去年同期下降61.19%,1-7月累计出口汽车16.4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60.30%。

      对此,“温度不够者”认为,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在经历了连续五年的“井喷式”增长后,在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明显回落,出口数量比当年第二季度减少13.6%,出口金额减少6.7%;第四季度的出口数据延续了这种趋势,并且回落幅度更加明显。虽然与2007年相比,2008年全年我国汽车出口绝对数量仍然在增加,但是出口拐点已经显现。而步入2009年后,我国汽车出口下滑趋势已经形成,尤其今年前两个月份,出口总量跌入低谷,也正是这一现状让中国车市的水还没烧开,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但想要提高这一点点,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造成今年国内汽车出口严重下滑的根本原因,除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汽车市场萎缩外,国外经销商资金短缺、主要出口国提高贸易壁垒以及价格竞争力的削弱等来自外部环境的多层负面因素都形成了直接影响。其中各个出口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正有复苏的迹象:

      近日有消息称,俄罗斯可能延长对进口新车征收30%进口关税的期限,6月底,乌克兰议会也决定维持对进口汽车征收13%的临时进口关税。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对东欧市场整车出口数量的急剧下滑。俄罗斯2006-2008年连续三年是我国出口整车金额最高的国家,但09年上半年只排在第15位。2009年1-7月份,在俄罗斯乘用车市场,除了吉利汽车的销量上升之外,其他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全线下挫。统计数据显示,吉利汽车09年前7月,在俄罗斯市场销售了5,197辆汽车,比08年同期的1,011辆,增长了414%,成为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产品牌。而08年出口俄罗斯的头名奇瑞汽车在俄销量却大幅下滑,前7月仅销售1,949辆,较08年同期的11,336辆,下降了83%。此外,前7月,力帆销量下降31%,长城下降72%,比亚迪下降75%。

      零部件出口的贸易摩擦更加引人瞩目。继海外多国提高整车进口关税之后,近日美国和欧盟又相继对我国的轮胎和轮毂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展开特保和反倾销调查。

      2009年4月20日,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我国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并于6月29日提出救济措施的初步建议,拟对中国输美轮胎产品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关税。此案是美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也是案值最大的一起。根据中方统计,2008年中国对美轮胎出口金额约22亿美元。

      与此同时,欧盟针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铝合金轮毂的反倾销调查案8月13日正式在欧盟贸易委员会立案调查。一旦中方败诉,欧盟将连续5年对我国出口到欧盟的铝车轮加征最高33%的关税,可能造成我国50多家相关企业的四五万名职工面临失业。

      针对这一新情况,商务部正在调研国内多家汽车出口企业,有望在近期出台促进汽车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关于对出口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已成为出口企业共同的诉求。

      近日也记者获悉,商务部已经开始实施多项措施,以支持国内车企继续扩大出口,其中包括斥资数百亿元增加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的规模;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继续培育和支持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及企业,加大在信贷、保险和信息服务方面的资助等。另外,鼓励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政策措施也有望下半年出台。据称,商务部外资司已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做了详细调研,有望消除出口和内销在经营模式、交易结算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相信得益于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以及我国一系列稳定外需的强力扶持政策,下半年,我国出口有望告别低谷,由“负”转“正”。

 

温度过头,水快烧干了?

      与“差一点点”所不同,“烧过了”则认为,国内车市已经处于过热的状态下,车价出现上扬,车企疯狂扩产都有可能提前把中国车市这壶水给提前烧干了,而且目前看似V型复苏的车市难免不会出现再次出现个“W”。

      特别是从经济大环境看,最近几个月股市和房价也一路飙升,甚至有迹象显示出口也出现回升,但这都不足以掩盖着令人担忧的结构性失衡,在汽车行业中反映尤为明显。

      7月全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63.57%,乘用车同比更增长了70.54%,不仅让人想起了2002年、2003年,当时的市场情况与此如出一辙,后人称其为“市场井喷”。

      回顾当年,2001年和2002年全国汽车总销量分别只有236万辆和325万辆,而2008年汽车总销量已经达到938万辆,基数已增大了2到4倍,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6600多万辆。但还有媒体称,现在中国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车型都供不应求,不仅受国家政策鼓励的1.6以下排量车子销量暴涨,中高档车销量也在一路攀升,高档车更是“一车难求”,有的经销店样车都卖出去了,消费者到店里连样车都看不到,现在到市场买车,能及时提上车就很不错,根本不敢挑挑拣拣,“上家不要,下家就抢”,连销售商自己都说:“车卖疯了”,甚至有了“卖豪车”如同“卖白菜”的奇闻出现……这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装上四个轱辘就能卖钱”的境况何其相似?

      很明显这种状态不正常也难以持久。汽车业界资深专家程远老师指出虽说当前经济正在逐渐回暖,但实体经济并没有根本好转。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2.9%,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14.3%,连垄断行业如中石油、中石化都在喊叫亏损,大学生普遍就业困难,这疯狂购车的钱从何而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放贷款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89万亿元,创历史之最。其中相当一部分贷款流向了股市和楼市,推高了股价与房价,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翻了近一番,是不是股市上赚的钱转而流入了车市?这个很难说。任何一种经济寻求的是平衡稳定发展,任何一个产业单兵独进,都意味着打破破整体平衡,会给宏观经济带来破坏。汽车工业作为一个带动性非常强的产业,受到的制约也非常多。这样单兵独进,对宏观经济汇造成什么影响?或许这种“虚火”下造成的供不应求将会刺激汽车企业大规模投入,造成一段时间的产能过剩。而车市过热,“萝卜快了不洗泥”,生产出的车子质量或许也会下降,留下安全隐患。

      对此财经作家吴晓波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在靠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走出低迷,一个大的泡沫正在生成中。这个泡沫当然不会在短期内——比如说一年两年里就砰的一声破灭了。在某种意义上,“烧过头”的担忧并不在当下,而正是在几年之后,当信贷规模与投入产出效率不成比例的时候,我们或将陷入另外一场更大的财政和产业危机。或许那场危机已经远远地等在那里了,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因为它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经济问题一定要通过市场化改革的办法来推进。

 

烧不开度或烧过头的水都不能喝

      不过无论是烧不开还是烧过了头,都不是中国车市所真正需要的,因为水没烧开,喝了要闹肚子;而水烧干了,也就没的喝了。

      近日,国务院把注意力转向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闲置产能,要求各部门“坚决”遏制“过剩产能和重复建设现象”。尽管涉及的相关行业中没有汽车产业,但这或许是一个信号。

      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政府就已经看到了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当年对外开放的第一批重大项目中就包括了德国大众汽车的引进工程,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大众桑塔纳的国产化比例一直颇受关注。1998年前后,中国经济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出现大萧条,为了激活国内需求,中央政府就曾经试图以汽车业为突破口,不过,由于种种条件的不成熟,成效非常不明显,最终导致了地产行业的开放。十年后的今天,激活内需再成重大命题,而汽车业的格局及消费者的购买能力都已经得到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对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与地位,就更需要进行重新的评估。

 高烧 “高烧”车市,温度到底有多高?

      尤其是从今年7月开始,各大厂家纷纷宣布了增加产能的计划,以14家主要工厂的产能计算,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1582万辆,而实际的市场容量在1100万到1200万辆之间,从数据看,这的确存在过剩之虞。不过,从发展的角度看,产能过剩几乎是所有中国制造业的共同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政策调控和市场开拓的手段使之得到优化。

      从现在来看,年初政府所制定的救市“三大法宝”中,汽车下乡政策的成效最为明显。有人曾做过计算:比如一辆售价为3.23万的长安之星一代客车,农民可以得到如下优惠:购置税优惠5%,为1615元;国家汽车下乡补贴10%,为3230元;长安公司补贴下乡10%,为3230元;共节约8075元。养路费取消,每年消费节省2400元,以微车最低使用5年计算,共可节约开销12000元。以此计算,农民购买一辆3.23万元的微车,在五年的使用中,实际消费价格比原来节省20075元。

      此外,考虑到汽油价格已经从2008年10月的高峰6.37元/升,降到2009年7月的5.86元/升左右,按微车平均使用里程20万公里计算,消耗汽油14000升左右,这样,又可节约7140元。这样,一辆微型车从购买到使用5年时间总共可节约27215元。而农民购买微型客车主要是用作生产工具,从事短途流通贩运,从而直接刺激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汽车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也就生动地呈现出来了。

      再说说汽车购置税。1.6L汽车购置税减半的举措确实让中国1.6L汽车的刚性需求得以释放,也倡导了环保的理念。但要说它缓解中国能源紧张困境所起了多大作用,难免就有些夸大。因为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能耗型产业在中国比比皆是并成为主要经济支柱,也才是中国能源困境的根源。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能源消费来自重工业,而不是来自工厂的能源使用效率低下或者汽车需求。即使汽车购置税能引导个人的购车意愿,但私人汽车消费仅占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很小的比例,私家车只占到中国成品油消费的6%。因此,靠调节汽车消费来降低能源需求的做法无异于杯水车薪。

      除此之外,我们似乎正进入一个误区。现在总有些人爱拿用“中国每千人现在只有38辆汽车,世界平均拥有量是120辆,发达国家是每千人500辆,我们不足发达国家的零头”等等来证明中国汽车还存在的巨大刚性需求,但他们忽略了中国人相较于发达国家居民所面临的未来重大的资金支出,比如孩子上学读书,比如孩子的婚嫁费用所需,比如筹备养老。当然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专家指出中国的汇率政策使得中国的生产者自然分成两组,一组是负责出口以积攒外汇储备的出口制造商,一组是生产财富以供全国人民消费的普通劳动者。这两组生产者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前者帮助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后者则让中国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两者共同维系了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后者创造的财富已经足以维系中国经济社会的均衡运转和向现代化商业生活的转变,而且这种均衡并不是建立在中国人不吃不喝、不穿不同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内需不足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只有在今年危机中出口受阻,闲置下来的生产力试图转向国内而面临层层困难时,大家才开始叫嚷内需不足的严重性。可是这也不能真的说明内需不足,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们不足的定义是什么。

      所以不管是“没烧开”还是“烧过了头”,分歧还是在于看问题的角度,正如一分钟的时间究竟是长还是短?那取决于你是蹲在厕所里呢,还是等在厕所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6878.html

更多阅读

日本核电站爆炸,危害到底有多大? x射线危害到底有多大

日本第三次核电站爆炸,危害到底有多大?放射性污染,是核电站爆炸的一瞬间产生的,还是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持续的污染,大概得持续多长时间!放射性物质本来就存在,爆炸也不是核爆炸只是屏蔽核反应的混凝土保护层被爆炸炸开而导致了核泄漏

姚明“儿子”长什么样?有多高?!图解 长度宽度深度高度图解

   北京时间昨天晚上有二则关于“多高”的新闻,非常引人注目。   一个是迪拜的世界第一高楼到底有多高?!此前估计的是818米,后来在众人的眼球中和灿烂的烟花中,数字停到了828米,比预计高度“长高十米”!        还有一个“预测

74LS00工作频率到底有多大? 染发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百度上有一下两个资料,我不大知道74LS00工作频率到底有多大,希望知道的网友告诉我一下:列出一些在网上搜到的资料,盼达人给予全面解答......74LS属于TTL类型的集成电路,而74HC属于CMOS集成电路。LS、HC二者高电平低电平定义不同,HC高电

声明:《高烧 “高烧”车市,温度到底有多高?》为网友远方有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