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起,一种新经济形式开始在西班牙华人社会脱颖而出,对于这种似首饰店不是首饰店,似礼品店不是礼品店,带有百元店经营模式遗风的华人新经济形式,中国人给它起了一个很特别、很有噱头的名字:2元店。 难道百元店发生异变了?过去是百元店,现在变个说法,再加加码,换汤不换药地继续做生意?都不是。经历经济危机风暴的洗礼,过去长期存在于华人中餐馆、百元店等所谓支柱产业中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反映在生意上是经营利润大幅缩水。在此情况下,很多人都在挖空心思寻找一种更加轻便快捷的生意路子,于是一些头脑精明的中国人就琢磨出这个有着百元店影子的新生意——2元店。 果然,这种新经济形式一出笼,立刻以它投资小、见效快、易管理、风险低的特点成为市场新宠。一时间,在沿海城市华人2元店发展的速度惊人,到了2009年,2元店又开始出现在内地城市,并马上引起商家的关注,很多人跃跃欲试,也准备把效益不好的生意停掉,开个2元店试试看。那么这种两元店赚钱的奥妙到底在哪里?它会有多久的生命力,会不会步百元店命运的后尘呢? 雾里看花2元店很独特

2元店最早具体诞生于2008年何时,没有人能说清楚,采访中一些华侨说,据传该经济形式最早诞生于BARCELONA,第一个作此生意的中国人眼下已经把两元连锁店开到了了100多家,发大财了。 中国人的模仿能力极强,只一年多光景,2元店就蔓延到南部沿海城市,VALENCIA、ALIGANDE等地这种华人2元店已经形成规模与气候,成为沿海旅游城市展示华人风貌的一道风景。中国人做生意就怕别人抄袭,经营2元店的人同样如此。但时至今日,异军突起的华人2元店已经无法掩饰自己的神秘, 从10月初起,笔者利用半个月时间走访了分布在马德里的华人两元店,见识了这种经济形式的庐山真面目。 市中心的某华人2元店,营业大厅大约有60平方米,四下装潢得很典雅,也有一定品味,与杂乱无章的华人百元店有着天壤之别。陈列在四下的商品以首饰为主,兼带少量化妆品、女性坤包、帽子、小玩具、皮带、礼品等,与纯正的礼品店相比,似乎档次不够,说是首饰店,又显得很杂。 走进一家2元店,笔者看到挂在装饰板上有几顶款式别致的太阳帽,拿起来仔细端详,发现无论从质地和款式都很讲究,如此款式和质量的帽子,就是在中国内地批发市场拿货价也要在10元人民币左右,而在西班牙这样一顶帽子零售价才卖2欧元,去除成本,让人难以置信如此低的零售价商家能赚几个钱。面对笔者的疑问,店家只是面带笑容不可置否。 但有一点是事实,即便是如此低的零售价,2元店还是很赚钱,而且不比百元店差,那么,经营的玄机在哪里呢?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2元店的崛起得益于西班牙经济大萧条带来的华人外贸大滑坡,鼎盛时期华人外贸批发盲目膨胀,致使眼下大萧条大量商品积压,急于摆脱困境的商家大出血,很多人以低于进货价在拼命甩货,在这些低价倾销的小商品中,很多是质量上乘,能卖上好价钱的精品,很多商品进货价仅在几角钱。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经济危机为2元店的诞生奠定了基本条件,虽然是清仓货,但清仓货里有黄金,貌不起眼的清仓货愣是让头脑机灵的中国人发了财。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指出,2元店实际上就是过去首饰店的改装,是换了一个面孔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只不过是一个2元的招牌把人给懵住了。 一个开百元店的商家对笔者说,自己的百元店中也有类似2元店的首饰,同样款式、质量的东西,价格都在一元多,比两元店价格要低出很多,但光顾者就是没有两元店火爆,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很多人不解其中奥妙,但经营者心知肚明。只差一层窗户纸被捅破了。 通过市场调查笔者发现,其实奥妙就是出现在那块“TODOA2元”的招牌上。精明的商家充分利用了人们的消费心理,用“此地商品皆两元”的噱头将人们吸引到店里来,首饰店改换门庭,在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与辅助商品的点缀进行伪装,情景就不一样了:商品还是那个商品,却换一个虚拟的2元的外包装,此举已经激起了消费者极大兴趣,很有些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味。一旦客人走进店里,周围的消费气氛就由不得你不消费。就像请君入瓮一样,剩下的就是让你从口袋里拿钱了。 笔者在一家2元店采访中看到,凡是走进2元店的客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消费尺度,因为每个小商品都是售价2元的信息已经刺激了消费者本身。客人一进店,在左顾右盼之时店家已经将一个装物件的柳条小筐递到客人手里,而看着挂满四下的琳琅满目的首饰与商品,客人已经看花了眼,早已激起消费的欲望。单价销售仅两元的东西在客人心理无消费障碍,但就怕积少成多。笔者留意到,每个拿着小筐装对象的客人开始只是有选择地拿上一点点,但慢慢就开始控制不住了,拿一件觉得无所谓,反正就是两元钱,但慢慢越拿越多,最后到结账的时候客人都要消费在10欧元以上,按一个小店平均一天最低200人的客流量计算,一个两元店一天的收入是很客观的。 这也就难怪2元店为何有人一开就是很多家的原因,赚钱快,实在太容易操作。 因为所有商品售价都是2元钱的缘故,2元店在管理上已经让店家轻松加愉快,算账容易,不需要太高的西语水平,反正都是一个价。工人不需要向客人介绍产品类别,不需要引导客人,其主要职责是在监护商品,防止那些不起眼的小商品被人顺手牵羊不付钱。 在内地城市,目前华人2元店并没有开在地价很高的主要商业干道,但在一些人流比较密集的小街,不起眼的2元店生意都很好,购物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当地人与移民比例各占一半。 在沿海城市,华人2元店都开在游客集中的海边商业街,虽然地租不菲,但“此店商品皆两元”的招牌还是让游客购买趋之若鹜,一些精明的店家还捎带做起包装生意,很是让客人满意,虽然去处成本单价商品赚头不多,但薄利多销,还是让商家赚了个钵盈盆满。 那么,是不是2元店与百元店、食品店一样,任何人都能做了?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对此一针见血,他是这样说的:“2元店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经营者本身自身素质很重要,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品味与修养。因为2元店的装修格调、所经营饰品的档次与品位,主要取决于经营者本身。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起码的审美情趣,就不可能将两元店营造出一种格调高雅,气度不凡的精品店氛围,就会混同于一般百元店,就不能吸引客人的眼球,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你有2元店的招牌在那里,也不会产生应有的经营效果,最后只能是走回到百元店经营的老路上去,把生意作死。在华人聚集区USERA,笔者就看到一家这样的2元店,虽然经营者不是中国人,但整个店面无论是从装潢格调,货物品味都提不起来,生意就可想而知了。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2元店的经营特性,决定着此经济形式生存的最佳土壤是沿海旅游城市,在内地很难产生理想经济效益,生命力也不会长久。因为作为2元店的主导产品——首饰,其商品的更换周期不可能太频繁,如果在内地,固定的消费圈决定着相对固定的消费者,相对稳定的客人面对更换相对滞后的商品,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消费疲劳。而在沿海城市,庞大的游客群在每天流动,虽然商品款式更换相对滞后,但面对消费者却都是每天在更新,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