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国内几家主要财经报刊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拥有英超大陆全媒体传播权的付费体育电视运营商——天盛传媒。起因是7月下旬广东卫视宣布以1800万元获得新赛季英超比赛的直播权,此后又有安徽电视台、湖南经视等多家电视台宣布在和天盛商谈开路频道合作,即回到以往ESPN惯用的通过贴片广告获取收益模式。 天盛传媒获得英超大陆地区直播权后,两年来一直采取付费电视模式经营,天盛传媒CEO宋政因此淹没在网民的一片唾骂声中。虽然在广电总局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国内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用户规模已逾4500万,但不足10万的英超订户令天盛想通过体育内容突破,完成国内付费电视市场培育的企图看起来几近破产。 对传统广电行业来说,数字化固然是趋势,但作为技术手段的数字化不是目的,目的是付费业务的销售,也就是增量收入。“整体平移”确实能够解决节目与渠道之间鸡和蛋的问题,但“二万户”瓶颈中的用户是自愿投入、具备实现高收费基础的优质用户,后者“平移”中的用户更多只是“被动”型观众,二者对于运营商来说有截然不同的价值。有针对国内数字电视用户的调研就发现,如果让用户在看广告和交收视费中选择,近八成的用户宁愿选择看带广告的点播节目,只有约两成的用户愿意为了不看广告而付费。
![天盛的无奈:付费电视无解?](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124634909500.jpeg)
广电将数字化和付费化分成两个不同的目标,或许是先易后难,在数字化阶段,只是普及,这就造成了为了用户数量达标,不择手段强推。事实证明某些地区缺乏实质意义的听证、让消费者为数字化买单的做法,对后续的用户忠诚度和关系维护乃至付费电视消费习惯的形成十分不利,老百姓抱怨以大幅提升收视费为代价增加的同质化频道、以及事实上几无提高的图像清晰度并不是他们需要的。而天盛欧洲足球频道的价位定的太高,对于才刚刚开始起步的中国付费电视来说,也是失去民意的重要原因。 技术创新经济学权威克里斯坦森说过,企业在寻求增长中一个明显的误区就是,在市场细分上,关注消费者的特征而忽略了消费环境的差异,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我们承认付费电视是文化产品,是市场的产物,就必须尊重不同消费环境、消费习惯,而不是一意孤行地要求消费者改变消费需求,否则其下场只能是被消费者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