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尽人皆知,似乎不需要下定义,但是,笔者还是查找了一下旅游业的定义,学者的解释是这样的: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通过旅游服务,满足旅游需求,争取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方面效益的综合性经济产业。这一定义概括了旅游业的基本特点——旅游业是服务业,具有综合性和经济性两个特征等,这些都是对旅游业基本性质的描述。 但是,本文探讨的话题是盈利模式,以上的概括不足以说明旅游业的特点与盈利模式之间的关系,就笔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分析,认为旅游业不同于其他服务业的特殊之处,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盈利模式选择之路。 一、旅游业的特点 (一)多要素构成产业链 熟悉旅游业的人士都知道,“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要素。游客旅游的过程,就是动态消费的过程,消费体现在以上六个环节。同时,根据游客的转移过程,还可以将旅游系统分为客源地系统、连接系统和目的地系统。一般来说,游客在目的地系统消费的比例最大。 那么,可能会有人问了,很多游客都去吃全聚德烤鸭,但是,没人说全聚德是旅游企业呀,哪个环节的企业算是真正的旅游企业呢? 消费大众所理解的旅游企业,是狭义的旅游企业,主要是指具有景区景点的企业、旅行社和旅游汽车公司。而在我国旅游收入的统计口径中,还将航空、铁路、宾馆的收入包括在内。 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集团企业,往往不是拥有某个环节的业务,而是拥有多环节业务,这样的企业基本上都会归类为旅游企业。 于是,一个集团公司是拥有所有环节的业务还是拥有部分,是全部大力发展还是有所侧重就成为旅游类集团公司面临的战略课题。 我国的多数旅游企业都是做旅游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只有像首旅集团这样的少数企业是全要素同时大力发展的。 (二)资源依赖性高 决定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地位的最关键因素是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游客去不去该地区旅游,主要看旅游吸引物是不是有足够的吸引力,毕竟,现阶段,各种旅游类型中观光游的比例仍然高达92%。 旅游吸引物主要是指景区景点或者会展等。所以说,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游”的分量是最重的,其他的环节都是“游”的衍生品。 拥有优质的景区资源,尤其是独一无二的优质资源,根本不用为游客发愁,更不用担心盈利的问题,黄山旅游、桂林旅游就是典型的案例。
(三)行业利润率低
旅游业是个微利的产业,其中,旅行社的利润最薄,黄金景区的利润率最高,购物环节利润偏高,旅游交通、酒店的利润率均不高。
所以,要做单一环节,就只能做利润率高的;只有利润率低的单环节业务的企业,必须向高利润环节渗透,或者进入非旅游的高利润业务。这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法则。 中青旅向房地产、IT行业进军,港中旅向钢铁、贸易领域渗透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行业利润低。 (四)溢出效应明显 虽然旅游业本身的利润薄,但是,旅游的溢出效应明显。所谓的溢出效应是指事物一个方面的发展带动了该事物其它方面的发展。拿上海迪士尼为例。上海迪士尼是全球第6个、中国第2个迪士尼乐园,随着近期上海迪士尼项目正式获批,一个建设周期可能超过十年的巨无霸将横空出世。一份来自政府部门的研究报告显示,以每年3000万游客数量计算,迪士尼全年的门票销售近60亿元。按照以往的迪士尼产业链效应,1元钱的门票将拉动8元钱的消费,也就是说,仅仅计算吃、住、行、游、购、娱等最基本的游客消费,迪士尼每年带来的服务业产值将达到480亿元。由此,上海旅游、酒店、餐饮、观光、交通等产业将直接受益。 在中国也有像迪士尼一样的主题公园,虽然在娱乐方面没有像迪士尼那样做到极致,但在盈利模式上,中国企业显然更具商业智慧,更有中国特色,代表企业就是华侨城和宋城。 二、我国旅游企业的盈利模式 在不赚钱的行业中,做一个赚钱的企业,是需要智慧的。 近年来,商业模式满天飞,美国著名投资商罗伯森说,商业模式就是一块钱在你的公司里转了一圈,最后变成了一块一,这增加的部分就是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增值部分。笔者更愿意将这种模式称之为“盈利模式”,说白了,商业模式就是一个企业赚钱的方式,内核就是“盈利模式”。 当然,提到商业模式,人们更多地是强调创新,但笔者所说的“盈利模式”更强调盈利模式的成功性。走过来的成功路,即使不是创新,也具有总结价值,也值得世人喝彩。 我国旅游企业的盈利模式不尽相同,但不乏成功者,可谓“殊途同归”。这不由得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山没水,靠模式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