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4日那期的《南方周末》评论版刊登了一篇和新闻教育有关的短文,作者署名为“耘昕”,是一名在江西南昌读书的大学生。文章虽不长,但读完令人深思。
![高一生物第二章第一节 《记者圈》第二章第一节之新闻教育](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122040418396.jpeg)
文章全文如下:“我的专业是新闻学。设有新闻理论、写作、摄影等课程,新闻理论课一般被认为枯燥无味,且老师要求也不高,只要你期末考试合格就行,而一般老师都不会给你挂。我一位室友,一学期只上过两三次课,结果还是顺利过关了。整个学期的写作课,我也只写了几篇消息。”“都说‘新闻无学’,或许是在说在新闻学的学生没有学到东西吧。我听说,现在一些新闻单位招收实习生都‘嫌弃’本专业的。现在新闻学院遍地开花,连我家乡小县城(广西扶绥)的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都设有新闻学。我就在想,为什么国家不考察下实际情况再决定要开设多少新闻院校呢?比如说,新闻就业市场是不是容得下那么多的新闻专业毕业生?”一叶知秋。这篇不到300字的短文,集中反映出了国内新闻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新闻教育质量堪忧,二是新闻专业泛滥。新闻系是大学的热门专业,像复旦大学这些名牌大学,新闻系学生的高考分数普遍比其他专业要高。1999年大学扩招之后,全国拥有新闻系的大学已有七八百所,新闻专业在校学生约20万人。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2009年换发记者证的人员有25万左右。换句话说,差不多四年间,中国学新闻的学生就可达到现有的记者人员。很明显,中国的新闻专业人才过剩。中国每年有这么多的新闻专业毕业生,照理业界应该不缺人才。但是,让国内多数媒体头痛的是,国内大学新闻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多难以令人满意。正如“耘昕”所听说的,一些新闻单位招收实习生都嫌弃本专业的。于是,大批新闻系学生做不成记者工作,纷纷转行,媒体也越来越愿意招非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对是否“科班出身”的要求降低。这是国内新闻教育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但是直接影响到整个记者队伍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