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人诟病 《记者圈》第二章第一节之教育质量颇受诟病



新闻系学生除学习公共课之外,专业课主要学习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历史这三大块。新闻理论、新闻历史以中国人民大学见长,复旦大学则在新闻业务领域占据较高的地位。

 遭人诟病 《记者圈》第二章第一节之教育质量颇受诟病
我国的新闻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最大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原先的中国新闻理论借鉴前苏联,但之后就得不到认可。于是,中国的新闻教育界开始寻找新的理论体系,这时西方的传播理论就成为热门。以都市报、经济类媒体为代表的市场化媒体兴起之后,中国的新闻教育越来越重视新闻本质。因此,在前苏联新闻教育模式式微之后,中国的新闻教育渐渐偏向于美国模式。

其次,新闻教育和实践也存在脱节。教新闻的老师没有做过记者,就拿复旦新闻学院来说,全院50多个老师,只有四五个老师有过新闻记者的工作经验。因此,新闻系毕业出来的学生功底并不是很好,只学会了写写导语之类的简单业务操作手法。这点和美国新闻学院教育有比较大的差异。美国的新闻专业教师以资深记者为主,内部教学设备齐全,软硬件环境优越。可惜的是,国内新闻院系一直难以吸引有较深实践能力的记者编辑前来教学。

中国的新闻教育为何吸引不到优秀的记者来教学,原因有两个。一是在20世纪90年代,教师的工资和社会地位不高,这个岗位对在职记者并没有吸引力;二是在2000年之后,高校教师待遇有所改善,社会地位也逐步提升,对在职记者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但教育部出台了新规定,要求大学教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这道门槛阻碍了诸多记者的教学之路。新闻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记者当中具备博士学位的人屈指可数。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经计算过,从1977—1981年五年间,曾经有五六十个学生留下来当老师。但到2009年,就只留下两个人,其他人要么出国,要么去做记者了。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领导还透露:“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学院最优秀的学生并没有去做记者,他们纷纷出国或者去跨国公司工作,一些学生实习之后,会感到失望为此改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5585.html

更多阅读

以赛亚第二章第四节 《记者圈》第二章第四节之中外记者比较

-爱华网-中文报纸自从诞生起便和国际媒体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从未孤独起舞。早在清末,外国传教士为了向华人传播教义,在南洋创办了首批中文报纸。上海开埠后,外国强夺租界,划分势力范围。此时的上海,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外

汤普森37分第三节录像 《记者圈》第二章第三节之转型影响

并非每个记者都能转型成功,也有少数记者转型之后发现很难适应新的工作,最终又重新回到媒体中。记者的工作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采访和写稿子。记者如果想偷懒,也挺容易,向编辑或者主任说采访不到人,稿子要拖延一点时间才能交,往往奏效。而

记者转型 《记者圈》第二章第三节之5年之惑如何转型

现在的中国新闻界,一辈子当记者的人已经不多了,而在转型中,出现了多种形态。目前,记者成长和成名的路径比较多,如记者写书,做专栏作家等,都是不错的转型路径。但是这块竞争实在太激烈,能够如愿以偿的记者极少。记者的转型大多数和其原先所

声明:《遭人诟病 《记者圈》第二章第一节之教育质量颇受诟病》为网友凉眸萌面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