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记者 薪资 《记者圈》第二章第二节之晋升、薪资



经过两三年的成长期,记者的职业发展慢慢进入到了一个转折点。有新闻理想和追求的记者会持续做新闻,再努力两三年,就有可能晋升为中层干部,即部门负责人。此时,记者转型为媒体内部的管理人员,基本不用再出去跑新闻。

而原先只是对记者岗位好奇或者并没有将新闻当成自己终生职业的记者,在工作两三年后,随着好奇心的消失,工作按部就班,便开始觉得乏味。因此,一些记者往往会选择跳槽改行,到企业里面担任公关经理、公关总监之类的职务。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一般记者工作两三年后,会碰到第一个关键阶段,即坚持还是放弃做新闻。为了留住成熟记者,媒体内部除了晋升一小部分记者外,还会通过评定记者等级等方法来留住优秀记者。如一些市场化媒体会设置资深记者、高级记者、首席记者等级别,如首席记者的地位和薪资待遇在媒体内部相当于一名中层干部。

工作两三年后的记者有可能会被评为资深记者,高级记者则一般需要工作5年以上,且业绩突出。首席记者则更是少见,一家媒体一般只设置一到三人。在体制内媒体中,记者则有职称评选体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满一年后,一般可以评上助理记者、助理编辑等初级职称。评上助理记者、助理编辑满四年后,可参加中级职称评选。主任记者、主任编辑乃至高级记者、高级编辑(行话为副高、高级职称)只有少部分记者有机会评上。

职称评选和市场化媒体的记者级别评定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却有本质区别。首先,职称评选并非由媒体内部来评定,而是由政府的人事部门来审核。记者要参加英语、计算机等职称考试,外加一定的获奖作品方有可能评上中高级职称。体制内媒体中的记者要想获得中高级职称,其获奖作品至关重要,因此,每年的中国新闻奖受到了体制内媒体的重视。

 北京 记者 薪资 《记者圈》第二章第二节之晋升、薪资
其次,职称跟随记者,并不会因其工作调动而变化。同时,职称一般不会因业绩糟糕而下调。如一名《苏州日报》的主任记者调到省报《新华日报》工作,职称仍然为主任记者。市场化媒体记者的等级评定则不会固定:一方面是因为媒体内部会在固定时期内对记者编辑进行考核,级别可上可下,不固定;另一方面,记者编辑一旦辞职到新的媒体工作,原有的等级并不会保留,而是会按照新单位的标准来确定。

|www.aihuau.com|36

一般来说,职称评选为体制内媒体采用,记者级别评定多为市场化媒体采用。一些体制内媒体在招聘记者编辑时,往往会看重对方的职称,也导致市场化媒体的记者、编辑难以进入到体制内媒体当中。此外,职称也受到政府机构的认可,像一些党报在对外公开招聘高管时,很多时候会有职称上的要求,从而间接扼杀了市场化媒体工作人员参选的可能。

再看记者的薪资。整体而言,记者的收入处在社会中上水平。像在京沪穗这些大城市,刚毕业的大学生当记者,如果工作勤快、写稿多,一个月薪水超过万元的不鲜见。在京沪穗一线城市中,工作两三年的记者平均月薪为四五千元,二线城市少些。和其他行业同资历的年青人相比,记者的收入处在中等偏上水平。

体制内媒体记者的薪酬是参考事业单位定的,因早期体制内媒体记者的薪水是由财政直接拨付的。现在,体制内媒体基本没有财政支持,但记者的薪水还是习惯于参照事业单位。为此,体制内媒体记者的收入一般不会低于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由于报社有广告收入,奖金发放比较灵活,导致体制内记者的收入要普遍高于事业单位平均水平。

体制内媒体高管的身份为国家工作人员,其薪酬也是参照同等职级的政府官员发放。因此,体制内媒体高管的收入与一般采编人员的差距不是很大,高出两三倍而已,而市场化媒体高管与一般采编人员的收入差距多在8倍左右。

现在大部分的媒体对记者采取了底薪加稿费的薪酬制度,底薪一般不高,多为一两千元,记者的主要收入还是要靠稿费,即写稿赚钱。刚大学毕业的记者由于没有家庭负担,精力充沛,往往写稿比较多,收入相对高,这也是记者刚入行时收入会比其他行业同龄人要高的缘故。国内媒体采取这种方式,能够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但也易造成记者普遍浮躁、急功近利的恶果,这点和美国媒体普遍采取年薪制的做法不同。

记者的另外一个隐性收入是车马费(俗称为“红包”),参加一次新闻发布会或者活动能够收到100~800元不等的车马费。像在京沪穗一线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者举办活动,主办方一般不会派车接送记者,也较少宴请记者。为此,主办方给记者车马费,补偿其来往交通以及误餐费用。

但是,现在给记者车马费的行为开始走调。有的企业或者公关公司给记者车马费之后,不自觉地认为记者一定要发稿。一旦记者不发稿件,就会对记者死缠烂打,引起记者的极大反感。由于很多公关人员无法给记者提供新闻报道专业上的支持,只是简单地想通过给车马费让记者发稿,导致我国的公关行业在记者圈中口碑普遍不佳,记者一般不大乐意和公关公司打交道。

车马费现象在京沪穗一线城市比较普遍,但在二三线城市相对较少。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企业或者政府与条线记者往往会较熟悉,双方沟通比较多,开新闻发布会的概率本身就少,而企业或者政府一般通过给广告赞助、节日礼物等其他方式感谢条线记者;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企业或者政府往往习惯直接接送记者采访,自然不需要给一线城市常见的车马费。

新闻行业的潜规则是,大部分的媒体一般不会要求记者上缴车马费。尽管记者收取车马费是主管部门禁止的事情,但媒体一般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主要是顾忌严打车马费会打击记者的工作积极性。像在京沪穗这些大城市,记者出外采访的交通成本比较高。虽然媒体会给记者一定的交通补贴,但往往入不敷出,导致记者也确实需要车马费来平衡收支。所以,只要不是记者主动索取车马费且遭到投诉,媒体一般不会对记者收取车马费的行为进行处罚。

记者收取车马费的额度与其所处媒体的影响力和其所负责的条线相关。有些记者一个月参加10多次活动,车马费也不少,极个别的记者待在高档酒店专门跑会拿车马费。因此,有经验的公关人员在开新闻发布会或者举办活动时,会多准备几份车马费,以防一些不请自到的记者。不过,这种不请自到拿车马费的行为为绝大部分记者所不耻,还是比较少见。前些年,国内还出现过有人专门冒充记者在高档酒店拿车马费的事情,但只是个案。

此外,企业或者政府邀请记者实地采访,也是记者的重要隐性福利。如一些汽车厂商会邀请国内的记者到其美国、日本或者欧洲总部采访报道,并承担记者全部的餐旅费用。而厂商在接待记者采访时,往往会给比较高的待遇,如住高档酒店、坐公务舱,可采访到公司最高层等。媒体以及记者均十分欢迎这种方式,一方面因为记者可接触到企业高层,并对企业有比较深入和直观的了解,所以媒体乃至企业均乐意;另一方面,记者出国采访,可增长见识。为此,在汽车或者IT等领域,厂商是否愿意邀请记者出国采访其总部,成为判断记者与企业关系、对企业认同度的重要指标。

总体而言,记者的收入以及隐性福利还可以,是不错的职业。不过,记者一旦晋升到中高层,尤其是高层,收入水平反而处在社会同等级的中下水平。媒体高层年薪极少能够超过50万元,和企业高层动辄上百万元相比差距甚大。这便是造成媒体中高层人才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本书对这个问题另有论述,在此不赘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5578.html

更多阅读

以赛亚第二章第四节 《记者圈》第二章第四节之中外记者比较

-爱华网-中文报纸自从诞生起便和国际媒体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从未孤独起舞。早在清末,外国传教士为了向华人传播教义,在南洋创办了首批中文报纸。上海开埠后,外国强夺租界,划分势力范围。此时的上海,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外

北京 记者 薪资 《记者圈》第二章第二节之晋升、薪资

经过两三年的成长期,记者的职业发展慢慢进入到了一个转折点。有新闻理想和追求的记者会持续做新闻,再努力两三年,就有可能晋升为中层干部,即部门负责人。此时,记者转型为媒体内部的管理人员,基本不用再出去跑新闻。而原先只是对记者岗位

声明:《北京 记者 薪资 《记者圈》第二章第二节之晋升、薪资》为网友非墨丿遗千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