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放发展理念的认识 《认识你的职业性格》职业性格理念篇之你会把一根铁杵磨成针吗?



8226;一桩绝对亏本的“生意”——铁杵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常常被引用来励志。铁杵能不能磨成针?当然可以,但要实现从一根大铁杵到一根小小的针这个变化,其间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一个行为——磨。之所以能够磨得下去,又至少必须借助于这样几个条件:原材料是合格的,时间是充裕的;此外,磨针者的耐心得比时间更充裕,而这个耐心,归根结底还得靠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信念来支撑。这句话在比喻和象征意义上用来励志,鼓舞人们克服重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确实是再恰当、再生动不过的。

但是,要是你真的遇见一个人正在把一根铁杵磨成针,你是觉得这很感人,还是觉得很搞笑?也许两者都有,但更多的一定是后者,因为他正在做的事违反常理。

首先,一根好端端的铁杵,本身的价值就比一根针不知道要高出多少。搞企业的人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就是经营的过程是个增值的过程,输入低附加值的原材料,经过加工、装配、运输以及包装等各种环节,输出后必须实现增值。不增值,或反而贬值这类事,人们一般把它叫做“亏本生意”。把一根铁杵当原材料,把针作为产成品,价值锐减,这种亏本生意,天下只有不折不扣的傻子才肯干。没有哪一个经济学家或投资者会同意在铁杵磨针这项目上投入一分钱。

其次,哪怕这根铁杵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价值并不高,把铁杵磨成针这做法,仍然是原材料的严重浪费,因为一根铁杵可以制造大量的针,但磨针的结果,却是将好端端的一根杵变成了大量毫无用处的铁粉,可惜了。磨针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找一根在体积上与一根针更为接近的材料来磨。

再次,磨针这事,无疑还是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的巨大浪费,这还没算上机会成本咧!我没有计算过——恐怕也从来就不可能有人去计算过,将一根铁杵放在一块石头上霍霍索索来回地磨,到底得耗多长时间?这个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把这根铁杵交给专业厂家用专业设备去制造很多很多的针,而不是把它搁在一块磨石上死磕硬磨。磨针的只是个老太婆,这人力成本当然还算相对低廉了些。

|www.aihuau.com|12

最后,铁杵磨针还是个高风险的生产行为,磨针者最好先买了保险再开工不迟。磨着蹭着,到了即将成功的关键阶段,由于粗心或工艺水平不高,把即将成形的针给弄断了,也是极有可能的。到时候,原材料、时间、心血,全泡了汤,竹篮打水一场空。

许多人在人才观上,无意间也深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一观念的影响。实际上,判断一个人最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他所学专业、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固然是个重要的根据,但决定性的因素却是他的职业性格。

8226;职业性格—— 一根不宜打磨的“铁杵”

如果我们把性格比作一根铁杵,那么,你几乎无法把它磨成任何一件别的东西。因为职业性格具有内在性、自发性、稳定性(即持久性)、一致性的特征, 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职业性格与工作绩效、职业成就的关系。

为了不产生歧义,我这里先尝试着给职业性格下个定义,给“性格”或“人格”下定义是一件叫人为难的事。

职业性格也可以叫职业人格,它不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商数、专业水平、工作经验等显性的职业能力,我把它定义为先天性地、内在地、稳定地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岗位匹配和职业环境适应性、工作业绩和职业成就的那些心理动力组织,是达成工作绩效的一系列无法改变或者说至少是难以培育的非智力决定因素,它包括性格特质、自我概念、情绪适应、认知特征以及需求动机这五个方面。

职业人格与一个人的职业成就的高低、职业发展的成败的关系是内在的。佛教有“因缘果报”的说法,打个比方说,种子是因,农夫之力、雨露之润是缘,而结出的果实,对于种子来说是果,对于雨露之润而言就是报。而这一切最初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因,也就是那个种子。谷种播下去,无论如何不会长出苹果,它只能长出谷子。

正因为是内在的,是因,职业性格才自动自发地决定着职业成就的高低、职业发展的成败。职业性格决定着一个人只能成为什么、最可能成为什么,以及很难成为什么,甚至不可能成为什么。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如果是专业水平上有所欠缺,可以通过自学、进修、培训等方法达到所需的水平,但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与其所从事的职业不匹配,那么,最好的方法不是勉强从事,而是选择真正适合他的工作。

职业能力可以培训,职业性格是否适合他的工作,却只能测评。培训是一个人职业发展应该终生进行的,但培训在改变一个人的职业性格方面,大多徒劳无功。前不久我回福州,几个朋友闲聊,我说到“人的性格特质主要是遗传因素和早期经历决定的”,才两句话,就被边上一位当记者的老朋友打断,这位记者朋友滔滔不绝大谈“性格是社会和环境的产物”,而且你越反驳他越来劲,根本就不想问问自己对“性格特质”的意思到底了解不了解。事后,我忍不住笑了:这位老友从十几岁开始就立即抢别人的话头、立即对自己不论懂与不懂的事都与人展开无休止的争论。他用自己又吵赢了的一场“争论”证明了:几十年过去,社会和环境早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的好争、好胜、易激动,一丝一毫都未曾改变过。

特定的职业性格对一个人的职业成就、职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长期而稳定的。人的性格是很难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一个很容易激动的人,如果不是一时的失态,而是他从小到大的一贯表现,那么,他过去、现在、将来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常常出现情绪失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可能有所收敛,但他仍然比其他同龄人更容易激动一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领导者或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人的职业性格无所认识,却打算花力气去改变一个人的“本性”,既费力也不经济,是一种基本无效无功的行为。

8226;职场生涯不应该是苦难历程

我们选择职业,首先应当按本性行事,应当将老庄哲学所倡导的因其固然、顺任自然作为我们的最高原则。凡是勉强的事情都是不自然的,凡是不自然的事情就是不真实的,凡是不真实的事情,最终我们自己的本性都会出来揭露它,因此最终都是尴尬和痛苦的。

如果我们非得把一个沉默寡言、看起来呆板木讷的人,放在某个一天中大多时候都得对人如花般绽放着灿烂笑脸、如水般话语滔滔不绝的岗位上,我们需要过问的,恐怕已经不在于他的工作绩效是否可圈可点,而是他什么时候精神崩溃的问题了;相反,如果我们赶鸭子上架把一个热情奔放、喜怒皆形于色的人,摁在某个大多数场合都需要他在主席台上板着面孔、故作深沉如泥塑木雕般的位子上,这有多闷气、多憋气、没憋死人大概就算不错了。但是,我们在职场上遇到的这种猪鼻头插葱装象,却越装越不像的情况,难道还少见吗?工作

之所以会成为一种要么崩溃、要么憋闷的苦活,就缘于我们作出了不符合自己身心本性的选择。

工作是美丽的,工作者是快乐的。然而,对于一个天生好动好奇、好东奔西走,且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冒险精神与探究兴趣的人来说,如果他不是选择了那些需要经常外出的工作,而是按照要求,日夜枯坐冷板凳,试图将自己“修炼”成一个学究,一个账房先生,或一个看林人。那么,工作对他而言,就毫无快乐可言,而是历经一生的痛苦折磨。相反,如果一个天性喜欢安静、喜欢独自思考和研究一些问题的人,不得已选择了一个长年累月都得四处奔波、天天都得与高高低低、胖胖瘦瘦的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职业,比如记者,他同样也是在工作中体验到不堪的重负和痛苦,而没有丝毫快乐可言。

不快乐,缘于不自然。栽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而我们许多人在择业上,看起来都更像那个拿铁杵磨针的老太婆,更像一个将自己当实验对象的基因生物工程师,非得让自己这根瓜藤上结出豆子来不可,且美而名之曰“修炼”。按照决定论的观点,人格可以由三个层次构成,生物遗传的、早期决定的和后天培养的。人的性格中属于价值观、兴趣、自我概念以及动机倾向等方面,确实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修炼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一些的,在这些方面,修炼确实有相当的成效可言。

但是,诸如情绪倾向、认知特征乃至合作意识等方面,则主要在童年期就已形成,并且是终生难以改变的。而作为人格最基本要素的性格特质,比如神经质性、外向性等等,是具有生物遗传性的,是父母早就给你的,这些人格特质如同你的肤色、身高、性别一样,决非通过“修炼”能改变得了!假如你就一米六零的身高,而且是个平脚板,你绝不会将篮球运动员当作自己的职业目标,因为你知道这“修炼”不来。这样的修炼,不但痛苦,而且可笑。但不少人偏偏以为性格特质是可以“修炼”的,这就很容易误己甚至误人了。如果你是一个女子,你为什么非要选择当个男声独唱演员不可呢?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从事特别适合自己的性情、从事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工作中,我们的工作成效有时高得简直“如有神助”,或是耐力愈久弥坚,或是某个关键时候爆发力神奇般猛增,或是灵感汹涌而出如平湖决堤、滔滔不绝如江河长流。有时候,这样的内力爆发,会使我们体验到类似于迷醉与销魂般的快乐。我们可能在这种快乐中获得令亲人、朋友和同事啧啧称奇的工作业绩。然而,如果我们从事的是自己强烈感受到不适合、很厌恶的工作,我们根本找不到这种体验。

我们知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潜能得到了发挥。潜能大多在这样两种情况下得到发挥:一是生死攸关的瞬间,一是将工作本身上升到审美境界、使工作过程成为审美过程的时候。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在某些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的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总的能量保持不变。一个人只有在从事最适合他性格的职业这一条件下,他的潜能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为这样的工作很容易成为一种享受,这样的工作才是美丽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5515.html

更多阅读

《盖世英雄方世玉》继续 盖世英雄方世玉优酷一

大家好!我现在还在横店影视城拍摄《方世玉》。我的戏份拍摄早已过半。这次和香港导演朱玉龙及香港TVB动作导演潘建军合作非常愉快。和两位导演学到了很多。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及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这里感谢两位导演对我的鼓

沈尧伊长征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 沈尧伊 长征之路

沈尧伊,浙江镇海人,1943年出生于上海,我国著名油画家、版画家。1966年于中央美院版画系毕业,先后在天津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任教。现为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教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出处。就是说仁者发现仁的一面,智者发现智的一面。各人的想法不同见解不同,说出来大家相互参照,就容易解决问题了。然而有人却把其当作模糊是非的挡箭

声明:《对开放发展理念的认识 《认识你的职业性格》职业性格理念篇之你会把一根铁杵磨成针吗?》为网友獨行蒗子會擁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