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习惯性“三违”的危害与防范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人是安全生产“四大要素”(人、机、料、境)中的第一要素,人往往是事故的肇事者。理论和现实表明,有85%以上为人为责任事故,其中由于“三违”现象而引发事故的比例占着很高的比例。习惯性“三违”,是指企业员工在长时期内日积月累逐渐养成的,不按章程办事的习惯性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一、观察一组 “三违”数据

  以某单位2012年被处罚的218人次“三违”为例,分析如下:

  1.“三违”人员工龄长短的影响:218名“三违”人员中,10年以下工龄“三违”者130人,占近60 %;10—20年20人,占9近 %,20—30年66人,占近3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哑铃型的结论:短工龄的人由于工作时间短,不熟悉、不熟练,工作经验不够等,产生违章最多,属无知性“三违”性质,应是管理中实施控制的重点。中间工龄的人“三违”最少,说明这部分人是比较成熟,比较谨慎的。而20年以上长工龄 “三违”者,则是属于习惯性、疏忽大意等“三违”,这部分人也应引起重视,因为老师傅有言传身教的作用。

  2.“三违”人员年龄高低的影响:218名“三违”人员中,30岁以下“三违”40人,占近19%;31岁—40岁144人,占近66%;40岁以上34人,占近15%。这是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现象。中间这一块,基本属于要通不通,粗心大意,自觉程度不够,有一定冒险精神。30岁以下这一块“三违”较少,说明其恐惧心理较重,因为害怕而犯规少。40岁以上“三违”者则是侥幸心理居多,因为“胆大”而犯规多。

  3.“三违”人员工种的影响,218名“三违”人员中,检修“三违”人员150人次,占近68%;巡检35人次,占14%;生产26人次,占近10 %;外委10人次,占近4 %;其他7人次,占3%。“三违”人员大部分在检修,又以钳工、电工工种为主。

  4.“三违”人员身份的影响:218名三违人员中,工人“三违”216人次,占99 %;管理人员2人次,占1 %。

  5.“三违”次数的影响:218名“三违”人员中,只有一次违章的195人,占88%;二次违章有22人,占近11%;三次违章有1人,占1%。一年中两次违章者不少,而且有“屡教屡犯”的嫌疑。这个现象恐怕不能仅用习惯性违章解释,侥幸心理无知违章,思想、技能素质有差距的成分居多,由此也可反衬出培训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三违”的几种表现形式

  根据安全心理学的分析和安全生产实践证明,导致“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处处在被动的“要我安全”的心态支配下进行工作,没有真正确立“我要安全”的主观意识。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习惯性“三违”的危害与防范
  1、习惯性“三违”。习惯性“三违”行为是由于员工在生产实践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具有一定 “随大流”的从众心理定式,因而具有顽固性和多发性的特点。也有某些习惯性“三违”行为,不是行为者有意识所为,而是行为习惯形成。行为者尽管在作业前采取了周密的安全措施,但由于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发生了作用,无意识地违反安全防范措施,因此出现操作或误作业,从而威胁着安全生产严重会诱发各种类型和各种性质事故的发生。

  2、无知性“三违”。俗话说:“先学三年、到那能行,再学三年、谨慎慢行”。从业人员因为年龄、工龄、文化水平、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因素,对应该知晓的内容不知或一知半解,紧急情况或复杂情况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难以清晰地去思考问题,凭感觉办事,凭感情办事,凭意气用事,缺少理性思维,缺少哲学思考,不知道冷处理,不知道寻求组织、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不知道用协商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一股热情去进行盲目、冒险、蛮干。有些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以责代教、以罚代管,导致员工工作热情不高、反感、不服气,也应是无知的表现。

  3、侥幸性“三违”。这种“三违”人员多半有违章“前科”,明知那样做会有危险,但因种种原因未发生事故或未受到处罚,因而心存侥幸,对自身行为缺乏约束。耍小聪明,大事做不来,小事胡乱搞。总认为自己做的事,不会出问题,没什么大不了,不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能简单就简单,能省事就省事,能舒服就舒服,最后问题成堆,积习难改,必然出问题。如开快车,十次百次可都不会出交通事故,这加重了司机的侥幸心理。结果才有“十次事故九次快”的经验教训之谈。

  4、重复性“三违”。除了智力、技能、文化水平等因素外,表现为什么都看不惯,什么都看不起,什么都不顺心,牢骚满腹,怪话连篇,你不让干什么,我偏要干,出了事故怨张三、怪李四,就是不从主观内部找原因,更不去总结吸取别人的事故教训。特别是在个人敏感问题上不如意时,表现更为偏激,带着情绪工作,有时甚至对抗,严重时更会重复发生事故。

  5、疏忽性 “三违”。 疏忽大意是个复杂的现象,既有因工作单调而形成的惰性,也有主观因素,如思想意识格调低下,情绪缺乏均衡、意志薄弱等。表现在对经常性的工作嫌麻烦,不负责任,走过场,工作厌倦,管理松懈,敷衍了事,心境不佳时,更是丢三落四,违纪违章。有的员工自认为工作经验丰富,总认为“大江大河都过来了,能在小沟小溪里翻船”?自以为是老资格、老经验、老师傅,对情况变化没有重视,没采取相应措施而造成的“三违”或事故。

  6、冒险性“三违”。个别管理人员、员工有一种错误观点,自以为是,自己逞能,自我表现,认为不违章不能正常生产,常常视冒险作业、冒险指挥行为个人英雄行为的心理状态。也有的是行为者熟知安全规定或规程,清楚其做法可能产生的危害,属于有章不循,明知故犯,常常仗着“艺高人胆大”,按自己认可的方式作业,削弱了安全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其结果是不出问题侥幸,出了问题是必然。

  7、继承性“三违”。一些员工的“三违”现象,不是他们自己的“发明”,而是从师傅那里“学”来的,看到老员工或师傅违章操作或作业,既省力,又没出事故,自己也盲目仿效。正是这些老员工懂得工作中的省力窍门,而又没出事故,才导致习惯性行为“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而这种违章行为常常与某些老员工的独门绝技相关联,因此,对待传统经验应一分为二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对“三违”现象的认识

  1.一切工业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三违”现象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发生不是特定的、必须的。以人为主体的不规范行为自然是可以避免的。

  2.“三违”行为是可以“校正”的。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因为不规范、不熟悉、不清楚的环节出现的“三违”随技能、素质的提高,可以逐步得到纠正。

  3.反“三违”应以事前控制为主,对职工可能出现的“三违”、情绪的变化、生理节律的变化,应采取措施加以事前控制,要改变以往把反“三违”工作重心摆在事后处理的做法。

  4.堵漏补缺。有针对性的工作,是减少“三违”的有效手段。针对各种“三违”加强班前、班中提醒,班后分析总结;组织专门人员督查;“一炮三检”注意全过程,适时、适度对各工种予以抽查等。

  5.对已发生的“三违”,要处理一点,教育一片。将每月“三违”的人员、经过、处理结果编成反“三违”简报,作为每月初安全活动的“学习内容”,可警醒大部分人。

  四、遏制“三违”的方法

  习惯性“三违”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采取严格的教育培训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从意识和技能上抓培训,从实从细抓管理,才能有效地抵制习惯性“三违”。解决习惯性“三违”,除了职能部门和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外,必须落实现场人员,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现场监控不力,造成事故的对其作出严厉的处罚,对习惯“三违”者的违章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做到奖要奖的眼红,罚要罚的心疼。加大习惯性“三违”的查处力度,必将对习惯性“三违”行为产生一种震摄作用。

  鉴于安全生产四在要素中人是关键因素,因此解决人的问题是关键因素,那么怎样才能解决人的不安全因素呢?

  1、让员工有“我会安全”的技能。《安全生产法》对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相关的规定,确定了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主体地位,这就意味着从业人员要确保生产安全,就必须主动地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必须主动地强化自己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操作技能,从而自觉地远离“三违”,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企业应紧密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抓住员工的脉搏、贴船下篙,通过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应急技能等方面,以岗位练兵、以师带徒、互帮互学、技术比武、安全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安全教育培训,夯实依法抓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岗位安全的法律责任、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准,把“我要安全”变为社会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行为。

  2、让员工有“我懂安全”的素质。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某些行为、举止或做法,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在实际工作中,养成了违章违纪恶习势必酿成事故,后患无穷,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

  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需要对不安全行为乃至养成习惯的主观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矫正措施,克服不良习惯外,还要利用班会、班组学习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开展技术问答、技术练兵,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严格标准、强调纪律、规范操作行为;实行“末位淘汰制”,促使员工养成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安全源于素质,素质源于培训。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人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是安全系统中最为活跃、最难控制的要素。要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德、识、才、学、体”等方面的素质,必须从源头上把住招聘质量关、新聘和转岗培训教育关、日常安全教育关、安全知识更新换代关、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关、安全奖惩考核评估关。从而使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实践中自觉地抵制“三违”、实现 “我要安全”,增强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和不被他人伤害”,以良好的安全素质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水平,以员工的现代职业安全和人本化安全管理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

  3、让员工有“这是安全”的环境。现场即生产场所,是员工生产活动与安全活动交织的地方,也是发生“三违”,出现伤亡事故的源地,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使职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中工作,形成没有违章的条件,使职工不能违章。主要通过搞好工作现场的文明生产,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保证作业环境的干净、整洁、安全;加大安全的投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向科学技术要安全,抓好作业规程,施工措施的编制,确保作业规程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本质化安全的目的。

  4、让员工有“安全有规”的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人的行为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建立健全一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让职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违反规定就会受到处罚,使安全管理有据可查。管理人员要有“多想一点”、“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提醒一句”的责任心,是解决职工主观行为的有效方法,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环节。

  根除习惯性违章,要从源头抓起。对安全生产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不能搞下不为例;培养职工养成“一点不差,差一点也不行”的良好职业习惯。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将习惯“三违”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阻止习惯性违章的一道重要防线。严格依律办事,是警示三违人员,更是遏止“三违”行为的有效之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492.html

更多阅读

油漆的危害与防护 油漆味的危害

???在装修的过程中,一定离不了油漆,可是长期接触油漆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但是不使用油漆又不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油漆的危害与防护技巧。?油漆的危害:致畸?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房屋装修残留的有毒物质可致生育畸形。?败

阴陵泉穴位位置图和作用 足三里的作用与好处

阴陵泉穴位位置图和作用——简介按摩阴陵泉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等。阴陵泉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阴陵泉穴位位置图和作用——方法/步骤阴陵泉穴位位置图和作用 1、 阴陵泉穴位于人

“上网成瘾”的危害与预防 上网成瘾的危害

“上网成瘾”的危害与预防网络是人们各种信息交流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的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课本上学不到的文化知识,所以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但网络是把“双刃剑”,也有许多未成年人特别是留

甘油三酯偏高的危害与防治 甘油三酯偏高怎么办

甘油三酯偏高的危害最直接体现在动脉粥样硬化上。甘油三酯偏高的后果是容易造成“血稠”,即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导致的血液粘稠,在血管壁上沉积并堵塞血管,渐渐形成小斑块,即我们平时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而血管壁上的这些块状沉积会逐渐扩

合同风险评估的步骤 企业制度体系评估的步骤与方法

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三大基础工作之一,另外两项基础工作是流程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有制度不等于有管理,只有执行制度才是管理。制度设计只是奠定了管理的基础,能否执行才是关键。因此,制度设计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制度评估,确

声明:《企业习惯性“三违”的危害与防范》为网友与往事干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