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 我不太相信“智慧产业”这种说法



我不太相信“智慧产业”这种说法,这不仅是因为它很容易让人狭隘的认为,智慧产业等同于广告等创意产业,或是影视等文化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它把智慧的价值给低估了。

 

事实上,智慧与产业一旦相连,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这是一个新的产业,更为要命的是,它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传统制造业似乎不需要智慧。其实不然,“智慧”这种东西,不仅仅是知识产业需要智慧,传统制造业同样需要智慧。

 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 我不太相信“智慧产业”这种说法

 

就如同我所举例说明的那个灵机一动的小工一样,同样的难题,采用科学技术知识(显性知识)、还是采用灵机一动的智慧(隐性知识),可能获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尤其是对于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中国来说,灵机一动的智慧显得特别有意义。

 

我的言外之意,智慧并不是以某种产业形态存在的,而是广泛的分布在每一个人身上。

 

第一,每一个产业或行业,都需要智慧,而不仅仅是广告、策划或动画产业才需要智慧。第二,每一个产业或行业里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程度不等、大小不一的智慧,而区分一个人是“有智慧”还是“没智慧”,唯一标准就在于面对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是表现得与众不同、还是与其它人相同或相似?第三,智慧这个东西,有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只有当它遇到相应的问题时才会应声而出,否则它将呼呼大睡。

 

这让我想起了典型的“柳传志式”的中国智慧。

 

联想自1984年成立以来,是一家百分百的国有企业,柳传志曾经提出了一个“股份制改造的方案”,联想资产的55%归国家所有,45%归于员工。对于这个方案,中国科学院没有异议,但被财政部和国有资产管理局打回,毕竟在当时,谁也不敢担当“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柳传志当即退而求其次,他提出了红利分配的方案:65%归中科院,35%归员工。

 

当时联想身陷重围,未来混沌而黯淡,这些数字都是“纸上财富”,并无现成利益,因此,从中科院的领导到企业的员工,都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多年之后,柳传志说,“今天看来,我们做了一件非常重要而又聪明的事。因为当时大家分的是一张空饼,谁也不会计较,如果在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张很大的饼,再来讨论方案就会困难一百倍了”。

有人评论说,典型的“柳传志式”的中国智慧,就在于能够与旧体制和平共处。

 

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应该是,在新/旧体制之间找到生存与发展的缝隙,才是中国式智慧的体现----“缝隙”这个词,并不是指找到新/旧体制之间的接缝点,而是指在新/旧体制之外的第三条道路。事实证明传志式的中国智慧确实存在,并且为联想集团提供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第三条道路,那就是在国营和民营之外的股份制道路。

 

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所谓的中国式智慧的中国特色:第一,时机的把握最重要。“时机”这个词,意思是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来,第二,妥协的技巧,也很重要。所谓的妥协,其实就是在进进退退中“以退为进”,这其中,进的是目的或目标、退的是细枝末节(譬如具体数字等等),为了接近目的或离目标更近一点,即便牺牲一点细枝末节也没关系。

 

假如存在一种智慧产业的话,那么,就等于否定了柳传志式的中国智慧,或者说,你无法把柳传志式的中国智慧归类到任何一种智慧产业中去。

 

我的意思是,智慧最多只能理解为是一种人力资本、而不能理解为一种产业。

 

这其中涉及到了“什么是智慧”的定义。中国的《新华字典》给出的智慧的解释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显然的,这个解释对于管理学来说,令人一头雾水,因此,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正确的或有价值的“智慧”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在尊重常识下的(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一,智慧是一种思维方式。

 

所谓思维方式,其实就是对于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不同的)解决之道。也就是说,思维方式其实就是看法,而看法总是相对于存在的问题而言的----没有了问题,也就没有了思维方式。譬如,“柳传志式”的中国智慧,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中国式思维方式,就是在尊重中国社会广泛的中庸之道中寻找解决之道。中庸之道有个好处,就是既不偏执、也不过分,而是守中,这里所说的守中,意思是追求目标、而不纠缠于细枝末节。

 

袁岳在他的博客中,不客气的呵斥道“不要拿制度说事”,我心有戚戚然。《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和晶在她的博客中,对于这挡栏目的停播充满了抱怨之气,譬如,假如一个话题是领导说了算;假如观众不能够实话实说……等等,总之,她将一股子的怨气发泄在了央视的制度或体制上,可是它却忘了问自己一句:在现有的制度或体制下(也就是在个人几乎没有能力改变现有制度情况下),应该怎么办?这就考验着你的智慧(中国式智慧),也就是要在新/旧体制之间找到生存与发展的缝隙的意思。

 

第二,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在于不同、而不是相同。

 

一个人是无所谓不同的,只有在你与他人的比较中,才会显示出你的不同,这其中,就隐含着竞争的意思,不过,此竞争非彼竞争。也就是说,比的并不是你与他人的科学技术知识或技能熟练程度,而是你与他人在看法上的不同。那么,是不是看法越不相同,就越有价值哪?这到未必!因为制约(不同)看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于问题的解决或解决的程度。

 

从商业角度来说,“缝隙”这个词,意味着区分或分开(也就是“分众”的意思)。商业模式的定义通常是由四个密切相关的要素构成:客户价值主张,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关键流程。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时能够创造价值并传递价值,其中最重要的是创造价值。我们常常说,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提供独特价值,这其中所说的独特价值,并不是指企业价值,而是指顾客价值。也就是说,商业模式最重要的部分,就在于“与众不同”!假如相同或相似的话,就变成了模仿或抄袭,这也是创新一种商业模式困难的地方。

 

假如我们把智慧定义为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那么,智慧产业的说法也就消失了,因为你不能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划分产业,因此,智慧只能是一个管理词语,而不是一个商业或产业词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4789.html

更多阅读

影评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杀手不太冷影评ppt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1994年的影片至今为止还能让很多人感动,不得不说这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好影片。在电影技术远不如现在发达的94年,没有特效,没有色度,有的只是耐人寻味的故事。TheProfessionLeon杀手里昂。硬梆梆的翻

转载 吴镇宇:我不能活在重复里易立竞《中国导演访谈录》

原文地址:吴镇宇:我不能活在重复里(易立竞《中国导演访谈录》)作者:我想我似水好的记者都会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事实可以被隐藏,人却终究无可伪饰。你可以在易立竞的访谈录中看到这一点。人们的性情正在她的询问中无声闪现。“聊什么”才是

流年做戏,我不会再爱你 好想再爱你

【一】我在没有你的城市独自思念,却不想孤单一个人想你到哭。2012年网上江南江北已经成了为很多人喜欢的词语。我想说的是周宇熙,我们真的是在江南江北了。我在江南,你在江北,我们之间隔了一江水,也隔了一个人。音乐声好吵,鼓声好吵,人们的

转 你也许不知道的中国近代史秘闻下 也许我不知道你哪最好

重口味大餐】湘军宿将刘坤一少时家境贫寒,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天朋友请客,美酒佳肴颇为丰盛。但客人太多,刘坤一担心吃不饱,便假装在两足之间捉虱子,把臭袜子举在空中抖落,尘垢飞到盘碗中,座客无人再敢下筷。刘坤一遂大嚼一顿,果腹而去。“

声明:《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 我不太相信“智慧产业”这种说法》为网友夜店情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