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企业对外宣传时总会打出这样的招牌:“用户即是上帝”,“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用户是你赚钱的对象,只有把他们侍候好了,他们才能心甘情愿地掏钱让你赚。
日本名古屋有一家制酪公司,这里的社长日比孝吉先生十分乐善好施,无论是什么都免费或超低价供给,无味大蒜就是一例。这种无味大蒜是由一个拥有此项开发技术的人推销到日比先生这儿的,日比先生自己试过后感觉很好,于是就买下了这项技术。一次,一个朋友来要点儿过年用的咖啡,“那么,这个也给你,一起用着试试看。”日比先生顺手将无味大蒜也给了这位朋友一些。朋友们反应很好,日比先生灵机一动,何不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无味大蒜的妙处?于是,他以此为开端,开始广泛地发放。至现在为止,这种无味大蒜已经派发给了日本全国3万余人。
大家越吃越上瘾,不好意思再白要,就打电话过来,要花钱购买。日比先生就是不允。照常白送,近的派车送,远的就邮寄过去。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非同小可,大蒜本身的成本加上运费、邮资,他每年至少要花费25亿日元。然而,另一笔账就是另一种算法了,自从派发这种无味大蒜以后,公司的营业额迅猛增长,第二年收入就超过700个亿。
那么,名古屋的这家公司的社长日比孝吉先生为什么选择“无味大蒜”作为赠品呢?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他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而日本人的味觉是:酸、甜、苦、辣、咸,与泡菜的味道一样,所以日本人发明了泡菜,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泡菜消费大国。尊重传统的日本人对泡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也有着一种强烈的味觉记忆。味觉记忆的时间形式可分为两种:其一是“一次性”的、无法重复的,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可以在个人生命史的直线编年上定点标记,叙述者通常以“此情难再”或“毕生难忘”为其基本主题;其二是非线性的、循环往复的,以日、月、季、年为单位周而复始,进食行为与周围的物质环境有相对稳定的意象联系,叙述者通常是将个体生命记忆纳入社群记忆(风俗)之中。所以,这位日本商人在商品和服务之外给予顾客双重惊喜:第一是免费;第二是翻开顾客的味觉记忆。这位商人得到的是,顾客的忠诚和重复购买,这一策略在商业文化当中叫做——“给予便是获得”。
高附加值
营销的一个关键目的是:让消费者对品牌或对产品产生一种依赖,形成“成瘾性”的消费,变成品牌的忠诚型顾客。任何营销活动的结果,无非是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增加客户数量,消费群体的增加意味着销售量的增加;二是增加消费频次,在消费群体无法增加的情况下,让消费者增加消费频次,形成重复性消费。重复消费的关键是让消费者对品牌或对产品产生一种依赖,形成“成瘾性”的消费,变成品牌的忠诚型顾客。如何让消费者“成瘾性消费”?如何让消费者转变成忠诚型顾客,其秘密是什么?
去过北京海底捞的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吃饭高峰时段,你得等上一等,才会轮到座位。火锅店到处都是,没座可以再换一家,何必在此浪费时间?而有此经历的人还多属回头客。海底捞是如何让消费者“成瘾性”地来此吃饭?
在海底捞的等候区,有四五位服务员会为排队的客人提供免费擦皮鞋和美甲的服务。还有跳棋等休闲项目让你消遣,边玩边吃免费送上来的水果,小孩子有专门的游乐区可供玩耍。这样一来,你不是“白白”地消耗时间,而是享受来此吃饭带来的高的附加值。等待不会成为抱怨,而成为一种享受,何乐不为呢? 除此之外,饮料可以免费续杯,免费送给女性顾客的皮筋会让你不再担心吃饭时散发的干扰,手机也会被透明塑料套装起来以免汤汁溅上,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你享受到其他店享受不到的附加值,难怪,即便排队也要来这里吃一餐。 海底捞用给予顾客高的附加值感让顾客形成“成瘾性消费”,虽然高附加值会给企业带来高的成本,但顾客的“成瘾性消费”却让商家赢得了细水长流的利益。归属感
有这样一群消费者:他们对所钟爱的品牌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津津乐道,自认为对这一品牌的产品最有发言权;他们对品牌的忠实犹如宗教信徒般虔诚;他们有意和其他品牌的拥护者区别开来,甚至对其他消费群嗤之以鼻;他们为自己设立了种种清规戒律,自我约束,为的是和品牌倡导的价值体系相匹配、靠拢;这群信徒同时也是传教士,将该品牌提供的一系列满足,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不遗余力地向其他消费者推介。用营销术语讲,这就是 “品牌崇拜”。 在社交场合,不必等对方递上名片自我介绍,只需上下打量周身穿戴佩用的品牌,就能把他的身份了解得八九不离十。因为品牌就是人的社交身份证。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化的个性和气质,归属于这一品牌消费者阵营的人,一定和该品牌“志趣相投”。或许从对方的座驾便能将身份剖析得鞭辟入里。如果他开着一辆法拉利,那么他一定是好动份子,喜欢活泼多变的工作环境和新鲜事物,对高科技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发表意见,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如果他是奔驰的主人,可能风格务实、家庭观念很重,是企业老总和政府机关领导人。开Volvo的人一定生性稳重,理性而低调。当然品牌不仅将各消费群体在心理层面区分开来,也能表明各个群体分属于哪个经济阶层。“你要是开一日本车,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大腕儿》里的这句台词说得很现实。 这些品牌用个性鲜明的品牌文化以及花样翻新的会员活动,形成一个共同生活方式的圈子,圈子里的人因为共同的消费更容易找到话题,更容易沟通。这个圈子也许象征着某种身份,也许代表着某种共同的价值观;这种认同感也会推动这个圈子越来越大,让其消费者形成一种强烈归属感,从而形成“成瘾性”消费。 今天的奢侈品牌已经名副其实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品牌,许多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牌的痴迷达到了不可理喻、无可复加的地步,玛丽莲·梦露曾经说过,我只“穿”香奈儿5号睡觉。日本一位男子因为喜欢法拉利跑车,竟然买了40多辆法拉利跑车停放在车库里! “成瘾性消费”关键在于洞察消费者所需,给她(他)的消费创造一个合理的理由,和她(他)能够获得和体验到的切实利益。给她(他)营造一个具有品牌归属感的“行为圈子”,只要赢得消费者的心,你就获得了一切。每天,有10亿瓶可口可乐被喝掉;有4000万个汉堡包在麦当劳被吃掉;有82万人光顾迪斯尼专卖店;星巴克在全球有15000家店面,而且还在以每天新开7家的速度扩张;每秒钟有1252杯立顿热红茶被饮用,119罐立顿冰红茶被消费;每秒钟有3600杯雀巢咖啡被人喝下;万宝路每年在世界上销售香烟3000亿支,用5000架波音707飞机才能装完,世界上每抽掉4支烟,其中就有1支是万宝路。
2009年12月2日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