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沃尔玛像一个讲规矩听话的小孩的话,那么家乐福就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在跟记者聊起家乐福时,商务部市场调控运行专家洪涛表示。
调皮孩子家乐福近期确实问题重重。2009年财报表现欠佳、试图关闭总部办公大楼直至全面退出日本市场,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偶然性之中又似乎存在着某种必然性。经济危机导致欧洲本土市场的低迷,加之在华“飞行加油”模式受到冲击,促使家乐福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市场和救赎方式。 股东层面不稳拖累家乐福 来自海外的一则消息显示,目前家乐福正在考虑关闭其在上赛纳省的总部大楼。其解释为目前总部昂贵的租赁费用与家乐福目前开源节流的计划不相符。 该消息得到了家乐福中国区方面的证实。2009年家乐福财报表现欠佳,或许多多少少可以为家乐福的开源节流计划提供一个解释。 年报显示,除去汽油和固定汇率的影响,家乐福全年销售总额达到962亿欧元,仅增长了0.9%。其中2009年全年,占家乐福销售额70%以上的欧洲本土市场销售业绩均出现下滑趋势。 家乐福相关人士表示,业绩的下滑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市场相对饱和的影响。而在亚非拉美等新兴市场,家乐福似乎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早在2005年,家乐福便宣布退出了日本市场。近日,日本大型连锁超市集团永旺宣布,其与家乐福签署的店铺名称使用许可合同将于2010年3月9日到期,届时永旺在日本的6家店铺所使用的“家乐福”这一名称将被更换。至此,2005年便宣布退出日本市场的家乐福,彻底与日本市场做了了结。 此前曾有消息称家乐福大股东意欲出售其在亚非拉美的业务,其在中国的门店可能由竞争对手沃尔玛接手。对此,家乐福中国区公关总监陈波表示了否认。 “从全球范围来看,家乐福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由于其股东层面的不稳定。”曾出任家乐福中国区发展总监的丁利国分析说。 1999年,法国两大商品零售集团家乐福与普罗莫代斯进行了合并。之后,新的家乐福便以普罗莫代斯为主,家乐福的战略开始出现摇摆。 特别是2008年3月,家乐福原大股东哈雷家族宣布不再整体持股,私募基金公司Blue Capital成为了家乐福的新当家。与做零售起家的哈雷家族不同,Blue Capital对地产投资更感兴趣。于是,家乐福意欲卖掉亚非拉美业务的传闻便随之而出。 “飞行加油”模式的隐患 然而,除了战略问题之外,家乐福的盈利模式也一直遭到各方诟病。“如果家乐福不改变现在这种零供关系,可能会出大问题。”一位曾经与家乐福有过五六年合作的供货商告诉本报记者。 “一罐100元的奶粉,在其它超市可能所收费用12元就够了,到了家乐福差不多需要20元。”上述供货商向本报记者抱怨道。 这家曾代理国内某个大品牌奶粉的供应商,曾经与家乐福有过五六年的合作。他说,当时即使是他们所代理的那个大品牌奶粉,进入家乐福也不是为了利润。“供货商在家乐福就是图走个量,但是不赚钱。” 与竞争对手沃尔玛依靠供应链系统的优化来赢得利润不同,家乐福更多依靠的是对供应商的强势。 据记者了解,家乐福的收费项目主要包括下列几大项目:咨询服务费、配货费、节庆费和店庆费、海报费。另外,在家乐福收取的条码费中,包含了以前的进场费,按照商品品种收取,每个品种约1000元。“另外供应商派促销员的话,每月还要向其缴纳2000元的管理费。”上述供货商称。 据丁利国介绍,目前家乐福的综合毛利约为24%左右。其中有10%为进销差价,另外的14%则为返佣和通道费。以此计算,家乐福近六成毛利来自于供应商费用。家乐福通过收取各种费用获取更大利润的方法,被洪涛称为“飞行加油”模式。而这种飞行加油模式,导致家乐福相继在美国、日本、香港、韩国等市场退出。 丁利国表示:“家乐福创造的游戏规则能够带来更多的短期效益。但是在日本等成熟市场,供应链系统相对比较强势,家乐福的这种模式遇到这种强大的供应系统必然会不适应。” 而在中国,虽然目前供应链系统没有强大的话语权,但是家乐福的零供关系问题在我国国内也有所凸显。 上述不愿具名的供应商告诉记者,2009年9、10月间,国内曾经有6家大供货商准备向家乐福发难,联合向它要款。该供应商称,最后家乐福事先得知此事,便私下里平息了。 而据上述供应商介绍,在国内,原来的内资超市也大多效仿家乐福的这种模式。“目前包括物美、超市发在内的许多内资超市改变了这种模式,并且尽量缓解零供之间的矛盾。在国内,家乐福的市场管理部门确实应该向内资超市学习,实现零供关系的和谐。”北京商业联合会理事姚文华表示。 家乐福的中国转变 1995年家乐福进入中国伊始,中国的零售业并没有完全对外开放。这个时候的家乐福善于利用政策上的“擦边球”,为自己赢得了先机。也就是这样,处在国际零售业第二位的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上却一直领先于国际第一的沃尔玛。 “家乐福这种飞行加油的盈利模式有利于赢得短期效益。”洪涛说,除此之外,家乐福聘用了很多来自于中国政府的官员,这为其创立良好的政府关系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国内一线城市家乐福一直占有优势。 2009年,家乐福最大竞争对手沃尔玛一年开店50家,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其开店总数已经达到160多家,而家乐福是150多家。曾经在中国市场领先的家乐福“风头”正在渐渐地被另一外资巨头沃尔玛压下去。 丁利国对记者分析道,目前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落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丁利国说:“大股东战略的影响是一个方面,另外,其在中国国内门店改革的不系统以及缺乏多样的运作手段也是主要问题。” 据悉,原来家乐福主要的竞争力来自于其门店。由于起初采取下放促销、采购、定价权等,门店的店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从而很有激情和斗志。但是近几年来,逐步收回采购等权力,相关的绩效等机制改革没有跟上,因此造成了门店斗志不如从前。 另外,其在中国的战略也不够多样化。“沃尔玛在中国进驻二、三线城市,包括了在地产上的运作。它可能在零售业上不赚钱,但是从商业地产角度是赚钱的。但家乐福的战略却过于专注一线城市,而且要求每个门店在零售方面是绝对赚钱的。”丁利国表示。 事实上,家乐福在中国也在尝试新的业态。1月11日,家乐福位于成都武侯区的红牌楼店正式开门迎客。和过去在中国开设的所有的家乐福不同的是,家乐福红牌楼店改变了以超市经营为核心的传统业务,首次将超大规模购物中心的业态形式引进家乐福。 家乐福中国西区总经理杜邦说,新的经营业态是家乐福在中国的全新尝试。对此,陈波表示,成都的这个店具有一定特殊性,家乐福在华发展的零售业态仍然是大卖场。据称,未来家乐福在中国将继续保持每年20-25家的开店速度。 事实上,家乐福正在通过新的方式试图缓解零供矛盾,已率先在我国推出了为中小供应商融资的计划,争取中国市场。调皮小孩家乐福,将会有怎样的转机? (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