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帝国 微盘 《高盛帝国(下)》第22章 换岗(6)



鲍勃8226;斯蒂尔回忆道:“鲍勃和史蒂夫认可一样最重要的因素:大脑。他们总是寻找最聪明的人。”但是这种仅仅对智力的关注不是每次都正确的。而另一个合伙人则回忆道:“史蒂夫和鲍勃都非常理性,但他们忽视了人性的有些方面也很重要。”会议中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力量,而且当弗里德曼和鲁宾向被弗里德曼称为“战略和战术动力”和零缺陷的方向发展时更是越来越明显。塞芬回忆道:“由于决策会议的目的是处理非常复杂的事件—只有最棘手的事情才会拿到会议上,鲍勃8226;鲁宾在会上一次次地提出具有洞察力和杀伤力的问题,这些问题你巴不得别人不要问。鲍勃的特长就是知识面广,执行经验丰富以及具有将事物概念化的能力。那太不可思议了。他对于发生的事情得及其原因把握得极其准确,但是在处理情绪或与其他人合作方面就不那么在行了。”

弗里德曼外在的自信和与他内在的不确定掺杂在一起。比如,他可能会担心极小的细节,甚至对拜访客户后的感谢信也逐字斟酌。有一个无法忍耐的合伙人脱口而出说:“史蒂夫,高盛是个大公司,你还有好多要紧事要做。赶紧把那封该死的信签了吧。”有一个成员看起来经常过于明显地在每次会议中和刚结束时不停地表达他对弗里德曼言论的欣赏,管理委员会的一些其他成员对他的行为感到很吃惊。有一个合伙人回忆道:“管理委员会由12人组成,他们可以分为史蒂夫派和鲍勃派,鲍勃那一派有9个人而史蒂夫那一派只有一个人—汉克8226;保尔森。”汉克8226;保尔森是芝加哥发展势头良好的投行业务部门合伙人。弗里德曼将保尔森对他的赞同看做是他俩有着共同的目标、作为银行家的相同经历以及相同思考模式的表现。他们几乎随时准备好了就日程安排中的事项进行讨论。保尔森已经习惯在周末的时候往弗里德曼家里打电话。这些对话将两人逐渐拉近,使他们之间的友谊更为深厚。

在弗里德曼和鲁宾展望的未来中,随着高盛的全球化发展,高盛会面临巨大的机遇,但是必须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否则,最好的业务就会被那些精明和强悍的竞争对手夺走,境内的竞争对手有摩根士丹利、所罗门兄弟、雷曼兄弟、第一波士顿以及美林等,国际上则包括华宝、摩根格林菲尔①、施罗德和野村,大型银行则有花旗、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住友、汇丰和大型的瑞士银行等。尽管大多数商业银行会犯这样那样的错,但是有些银行肯定能赶上来。它们有非常有分量的资源—巨大的资产负债表,良好的公司和政府客户关系,军人般的雇员以及本土优势,这肯定能让它们成为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公司的慎重、决策延迟以及折中都是问题中的危险部分。就在弗里德曼和鲁宾对战略性决策的迟缓感到沮丧时,他们促使部门间打破独立运作的努力使公司的内部沟通和竞争力都得到了加强。这个变革依赖于大家把具有可行性的信息积极地传递给相关的人;组织内“没有秘密”的多方共享的文化和广泛的沟通;格斯8226;利维时代的扁平化管理;以及公司为方便每个人的联系而提供的技术支持。即使是在周六和周日,对于每个合伙人来说,每天有上百条信息来往是非常正常的,无论发件人和收件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而及时和当天回复则是强制性要求。

弗里德曼和鲁宾相互之间的沟通非常畅通。就像怀特黑德和温伯格为了防止别人在他俩之间挑拨离间,定下的明确的政策:“如果你要和我们其中的一个说,那么你就是在和我们两个说。我们需要让对方全部知道。”如果头天深夜有人对他们中的一人提出问题,第二天一早很可能是由另一人来回答。正如弗里德曼回忆的那样:“我们不希望任何人在我们中间插一脚。我们俩亲密无间,那是因为我们必须这样。但是当别人认为我们过于激进叫我们杜宾犬时,我觉得很不舒服。”

作为董事合伙人,鲁宾和弗里德曼必须非常积极地维护和全球主要客户的关系而且还需要对他们在全球市场承担的风险有很好的理解。所以他们俩都频繁出差,分别应对关键客户。弗里德曼解释道:“我们采取的是一人在家,一人出差的政策,因为我们认识到两个人合作和关注会使公司所向无敌。”他接着开玩笑地说道:“我们平等地划分市场和客户,我很高兴选择了巴黎。”

鲁宾和弗里德曼希望让高盛为客户和潜在客户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能够独树一帜,所以他们在全公司启动了一项具有领先水平的关于合作的“360度”个人表现评价制度。每个人的评价都来源于部门内外与他一起工作的每个人。他们还建立了“交叉评分”的评价制度,由其他小组的经理对本组人员进行评估以保证公司上下一致的客观性。“在360度评估制度下,每个人都知道他们对于其他人表现的评价是有意义的,所有的事情每年都会摊开来看两次。”弗里德曼回忆道,“每个人都被引导着一定要表现他们的优势而不要暴露弱点。”传统上由不同部门领导承担的对业绩评估和薪酬的控制对鲁宾和弗里德曼来说非常重要。集权带来了连续性,也能嘉奖公司内部的集体协作,同时削弱了各个部门大头的权力。弗里德曼回忆道:“我们需要对人员的评估进行控制以驱动公司前进。”

弗里德曼认为薪酬方面还可以有更多的差异性以达到更强的纪律性和责任心。而公司对此进行整体控制比各部门单独进行控制要好。弗里德曼解释说:“就薪酬来说,公司对达到最大和谐的兴趣开始超过对僵化评估的兴趣,所以给个人的酬劳基本上接近他们的期望,因此他们很收敛。”弗里德曼指出问题的一个根源:“如果评审人员有50个人等着他去评审—当然,这并不常见,那么他需要快速地浏览这些资料才能完成工作,即使其中可能有一些人的职业生涯已经危在旦夕了,他们也有可能发现不了。这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不公平,我们需要给员工准确的反馈。”弗里德曼和鲁宾准备强制推行客观评判,以避免任人唯亲。这一决策要求每个部门的领导对其员工一年进行两次评估,将他们分为4个等级,等级的划分将反应到薪酬等级上—甚至部门领导也反对:“但是我都找不到第4等的同事。”在最后一等的员工很可能被辞退。如果一个员工连续3年或4年都被划为末等—有时被人称为“第5等”,他极有可能被辞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4610.html

更多阅读

销售心理学全集 《销售中的心理控制术》第四章

 第四章“金钱术”——让客户为之怦然心动的心理策略聚宝盆可能是我们小时候听过最有诱惑力的故事,或许你和我一样也曾经幻想过,假如自己也能拥有一个聚宝盆,就可以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今天的分享,就从现代聚宝盆的销售

高盛帝国 微盘 《高盛帝国(下)》第22章 换岗(6)

鲍勃8226;斯蒂尔回忆道:“鲍勃和史蒂夫认可一样最重要的因素:大脑。他们总是寻找最聪明的人。”但是这种仅仅对智力的关注不是每次都正确的。而另一个合伙人则回忆道:“史蒂夫和鲍勃都非常理性,但他们忽视了人性的有些方面也很重要。”

高盛帝国 读后感 《高盛帝国(下)》第22章 换岗(9)

在参加完阿肯色州一个长长的会议之后,从未想过要去华盛顿而且也不太熟悉克林顿的鲁宾要去华盛顿了。第二天一早,当他回到纽约时,他直接去高盛和合伙人们会面并告诉他们他的决定。他非常疲惫,而且饥肠辘辘。从小石城到纽约的飞机上,他写

高盛帝国 微盘 《高盛帝国(下)》第22章 换岗(8)

作为自营投资者,世界上的其他金融组织很难获得如此多的业务机会。公司的客户关系网络具有强大的优势。但是对自有资本投资和并购业务来说,高盛的合伙人在资本上的确是一个不利因素。优秀的投资需要很多年才能够成熟,但是合伙人每年都

高盛帝国 mobi 百度云 《高盛帝国(下)》第22章 换岗(7)

在过去,合伙人中的大部分人常年拥有相同的份额。这种情况不会再有了。在第二次两年评估之后,以业绩为基础的差别产生了作用—合伙人知道其他人的份额。合伙人份额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明显,合伙人越来越频繁地要求取消合伙并只承担有限

声明:《高盛帝国 微盘 《高盛帝国(下)》第22章 换岗(6)》为网友秒杀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