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翰林院 《汉学菁华》第十八章翰林院(1)



……

欧洲的学术院是在贵族或皇家赞助下自发成立的组织,但翰林院却是一个文官团体和政府组织,也是整个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如这个机器的其他部分一样,皇权是它成立的主要动因。它的成员并不是为了热爱学问而试图参加这个组织,而是为了这个职位所能带来的荣耀,尤其是把它作为获得肥缺的跳板。因此,他们的仕途不断变化,有可能在翰林院供职六到十年之后就会被派到各行省做三年一次的乡试考官。甚至会出任文职或武职,做一些跟文学没多大关系的工作。这些都丝毫不影响他们翰林院学士的称号。不仅如此,在他们向皇帝递交的奏折上,翰林院的官衔也会列于布政司或按察使等头衔之前。

京师还有几个衙门专由翰林院的成员供职。其中最主要的是詹事府和起居注馆,二者其实都只是翰林院的附属机构。从前者的名称中看不出其职能所在,它跟皇太子的关系就类似于翰林院跟皇帝的关系。在英国公使馆⑥对面的运河岸上,可以看到官员们在那儿召开会议的简陋房屋。尽管如此,詹事府仍被视为是一个尊贵的贵族团体,并且雇佣了二十名左右的翰林。另一个起居注馆是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机构,又雇佣了大约二十名翰林。他们的工作跟鲍斯威尔的工作性质类似,即事无巨细地记录在位皇帝每日所有的言谈举止。

在组成了一个特别法庭的御史中间,大多数人都从翰林学士中遴选产生,但御史并非全都是翰林,而翰林院中没有任御史的高级成员则兼任皇帝的顾问。在翰林院名册上能找到名字,并且经常参加聚会的正式成员,数目在六十到八十人之间。尽管在重大场合,如皇帝驾临翰林院,那些住在京师的前任翰林也会被召回来,这样成员的总数一下子就会增加两三倍。除此之外,还有一百余名实习性质的庶吉士,他们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然后参加获得正式成员资格的考试。一旦考试通过,便可以在御用文人的队伍中获得一席之地。否则就会外派任地方官,如同知、知县等。无论到哪里,他们都会因曾经跟翰林院有关而令人刮目相看,尽管他们在翰林院的时间可能很短。除去最终被翰林院挡在门外的这些身份有待商榷的庶吉士,通过了考试、货真价实的真正成员也不会少于五百人。

要成为翰林院的正式成员需要两项资格——天赋和渊博的各门汉学知识,关于这方面我们会在后文中进行介绍。翰林院的新成员既不是由会社选出,也非皇帝指定的人选。这些东方奥林匹斯山上的席位是通过竞争角逐出来的,而这些天才的角逐者就像印度神话中的人物一样,虽然身份低微,但同样有可能在这场与神灵的较量中取胜。没有谁能凭借皇帝变化无常的专宠而进入翰林院,也不会有人因子虚乌有的偏见而被驱逐。

因此,翰林院不像法兰西学院那样,有过一长串声名卓著的人物名单,后者会因遭到拒绝更加出名;也不会遭到冷嘲热讽的奚落,就像一位失望的诗人在自己墓碑上铭刻如下讽刺法兰西学院的诗句——

|www.aihuau.com|14

 Ci-git Piron, qui ne fut rien,

 Pas me acadician.⑦

 (这儿长眠着皮隆,他什么都不是,

 就连法兰西学院的院士都没当上。)

翰林院的新成员都会有足够的自信,即他得到这一席之地全凭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同僚的殷勤或上司的恩典。

 天兴翰林院 《汉学菁华》第十八章翰林院(1)
关于翰林们的职责,上述那些官方的规定已写得相当清楚——包括了从为统治阶层选择各种奇怪的名号到组织乡试和撰写文史等各种智力活动,但推动科技进步并不在其中。他们不去尝试拓展人类知识的范畴,只是因为他们没意识到在孔子和其他先贤的成就之后,还会有任何新世界等待征服。前一任皇帝颁布了一项特殊的御旨,要求翰林院担负起为垂帘听政的那两位皇太后拟定徽号的职责。结果就是她俩从摄政职位退下来时各被授予“康颐”和“康庆”这一对悦耳动听的垂饰。我们可以想见这些博学之士是在经过艰难查找先例和详细比较每个称号下蕴藏的典故之后,才做出最终决定的。从那时起,现仍健在的慈禧太后已经又被追加了十二字的庙号。

撰写皇帝陛下及其代理人在各种祭祀场合所要用到的祈祷词,以及皇帝为各类寺庙题写的致谢碑文,这些都属于翰林们比较轻松的工作。然而它们并不像上面所提到的选择封号那样只是偶尔为之。由于地方上的人民都热切地想要为本地获得御笔的荣耀,所以许多县的百姓都请求皇上为他们拜神的庙宇赐予御笔题词。他们坚称当地的土地神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保佑发大水的河流没有决堤;制止了蝗虫的灾害;结束了持续的干旱;或在晚上显灵,派来阴间的鬼怪,赶走了大批造反的逆贼。百姓将这些事实报告给了知县,后者对它们予以核实,然后再将请愿禀报皇帝,而皇帝又指示翰林院的成员们去撰写那些百姓们所期望得到的题文。这样的事例在《京报》上不胜枚举。其中对于在华外国人来说,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天津的寺大王(Sze T‘ai Wang)化身为一条大蟒蛇,阻止了1871年的一场大洪灾,为此皇帝专门赏赐了一块由翰林院的博士们撰写碑文的石碑。

假如再加上由皇上赐给全帝国学堂和慈善机构的对联和牌匾,我们就得承认,翰林院堪称为铭文学院(Academy of Inscriptions),尽管这个名称跟西方的铭文学会拼写相同,但意义却有点不一样。事实上,这类琐碎的小事在翰林院的日常事务中占了如此大的比重,以至于读者单从那个文件来判断,很可能会以为翰林们从来都不履行任何更为严肃的职责。但假如让他走进皇宫里的那些藏书楼之一(可惜它们还不对外国学者开放),或甚至走进中国城市的任何一家大书铺里,他一眼就能看到翰林院并非只是东方的浮华虚饰。让他要一本《诗经》看看,书铺的伙计就会端出一部二十卷本的御版《诗经》来,里面的注释和插图全都出自翰林院的博士们之手。假如他要看《礼记》或十三经中任何一本其他经典作品的话,向他展示的书都会有同样典雅的字体,同样丰富的内容,以及都是出自同样不知疲倦的校勘者之手。此外还有无数的历史书籍,它们的尊贵地位仅次于经书,但所涉及的内容广度则远远超过了十三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4584.html

更多阅读

《女权皇朝》第十一章 皇朝悲歌最新章节

``````第十一章````凌汛堂。````依旧通明的灯火,辉煌的气势。````蔷薇高高的坐在雄伟的壁画前,手中没有鞭子或其他惩罚器具,但这也是最可怕的地方。因为这代表她随时可以动用自身的‘红光’虐待他们的肢体,甚至思想。````阿楠保持着被捆

鞑靼人 《汉学菁华》第二十一章古代中国的鞑靼人(2)

这位好朋友不是别人,正是伟大的中国史家司马迁。由于为李陵所谓的叛国罪辩护,他触犯了一条残暴的法令,这位史家为了活命,只能选择接受给人带来屈辱的腐刑。[11]据他自己所说,这样做并非他偷生怕死,而仅仅是为了能争取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一生

声明:《天兴翰林院 《汉学菁华》第十八章翰林院(1)》为网友嘬終本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