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鞑靼人 《汉学菁华》第二十一章古代中国的鞑靼人(1)



构成中国本土北部疆界的长城展示出部族之间的战争。在蒙古高原的边缘上绵延一千五百英里,长城在人们的心目中表现为一种地理特征,即地球表面的一个醒目标记。它像一条巨蟒一般在山峦的顶部曲折蜿蜒,用埃默森的话来说,正可谓——

在中国的长城上俯瞰着苍穹 

就像用赞许的眼神盯着朋友,

并且认为长城的典雅和古朴 

恰如安第斯山和亚拉腊山脉。

长城隔开了如今文明的两个阶段,正如它在两千年前所做的那样。它的一边是从没有被犁所碰过,而只是被游牧民族所占领的无垠平原;而另一边则是农田和花园,盛产各种农业产品。在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种持久的敌对状态,除非是受到某个中央政府的力量所制约。这种自然的敌对状态在每一个接触点上都会不由自主地显示出来,而且全世界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席勒暗示——并非在他的诗歌中,而是在他的一次讲座中——这种牧羊人与耕种者之间无休止的冲突起源于该隐与埃布尔之间的矛盾冲突。②不幸的是,历史可以向我们提供众多这样的例子。埃及曾经遭到过许多游牧民族国王的蹂躏;而在亚洲,与在欧洲一样,自然条件恶劣的北方总是虎视眈眈地准备派掠夺成性的大军入侵更受到阳光眷顾的南方。

|www.aihuau.com|21

……

占领着从巴尔喀什湖到阿穆尔河⑦河口这一片广阔土地的众多部落操不同的语言,但具有相似的游牧习惯。他们在汉朝的时候在匈奴的霸权主义下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联邦或帝国,而非单独的国家。其首领在匈奴语中称为“单于”,这个词被中国的史家们解释为皇帝的同义词。毫无疑问,傲慢的汉族皇帝是被迫用这个神圣的头衔来称呼这位蛮族竞争对手的。在最近的一个时期,他们的后继者(更确切地说是单于的后继者)正在犹豫是否要将这个头衔让给至少一个欧洲帝国的君主。⑧在奥匈协议的谈判中,中国的公使们如此强烈地反对奥匈帝国的君主采用“皇帝”的称号,使得那位一大串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和奥地利皇帝的继承人⑨不得不只能采用“皇帝”这个称呼的第一个字,其依据的原则就是“半块面包总要比没有面包强”。假如他的公使精通这个历史的话,那么他在谈判中将会占有多大的优势!因为在中国,一个先例在两千多年中都是有效的。横扫欧洲的匈奴人(the Huns)与中国北方的匈奴人(Hsiang Nu)之间的联系虽然还没有被人种学所承认,但无论现在还是过去,这种联系用于外交目的都已经是足够充分了。

在汉朝和随后的几个朝代中,匈奴大多数时间都是被武装力量所抑制。不过有些更为虚弱的中国皇帝,就像古罗马的那些皇帝一样,习惯于把自己的姐妹或女儿,而非将军,送到边界线的对面去,一次奉承野蛮民族的虚荣心,并用家庭联姻的虚情假意来取代军事力量。跟这些交易有关的事件为诗歌和浪漫传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一个流行甚广的悲剧讲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后者是成为保障边界和平之牺牲品的众多美女之一。匈奴人的单于听说了她的美貌之后,便派人向汉元帝提亲。汉元帝不肯失去后宫中最出众的美女,便拒绝了对方的要求。所以单于便派了一支大军入侵中国,可是当这位美人被送到了他的军营之后,他便撤了军。到达阿穆尔河之滨后,昭君纵身跳入了滚滚的黑水之中,因她不愿忍受在蛮族宫廷中的流亡生活。当时的战争为一部扣人心弦的历史提供了素材。战场有时是在长城以南,但一般都是在长城以北的大草原和戈壁滩上。

作为汉人与匈奴之间战争胜败的具体战例,我们可以提及李广、李陵、司马迁和苏武等人的名字。其中第一位曾于公元前2世纪的后半期率领汉朝皇帝的军队抗击过匈奴人许多年。据说他曾经获得了七十次战役的胜利,但是在最后一次战役中,因没有按计划捉住单于而对自己感到失望,他在战场上拔剑自刎。尽管假如我们能够相信史书记载的话,那次战役也是一场胜利。这件事使我们瞥见了匈奴人打仗的风格。他们就像安息⑩人一样,“在逃跑的时候最令人害怕”。至于一位将军,在跟敌人打仗时竟会因自己的第七十一次胜利而自刎,这也为我们评价另外那七十次胜利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公正的标准。

李陵即那位倒霉的李广的儿子(或孙子),他似乎出生在更不吉利的扫帚星之下。在被任命接替他父亲的职位之后,他又在追逐逃跑的敌人时操之过急,结果落入了敌人的伏击圈。他手下由五千人组成的先头部队被敌人砍成了肉泥。李陵和少数几个侥幸逃生的士兵明智地选择了投降。他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根据他自己的描述,这样的生活就像是行尸走肉。除了自己生活在凶恶的敌人中间形同囚徒之外,他还为自己因犯叛国罪而被诛九族一事深感内疚。他还有一位好朋友由于为他的忠诚辩解而受到了十分残忍的刑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4578.html

更多阅读

《商海红尘》第二十一章:得失之间

回到宾馆的苦楝花,心里很难受。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心里一直堵得慌。   “这也没什么,老古人说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哪个老板不贪财呢。其实,我们应该理解王明华,或者说理解我们的老同学赵二宽,况且,对我们还有好处呢!”没有多久,也回到宾

鞑靼人 《汉学菁华》第二十一章古代中国的鞑靼人(2)

这位好朋友不是别人,正是伟大的中国史家司马迁。由于为李陵所谓的叛国罪辩护,他触犯了一条残暴的法令,这位史家为了活命,只能选择接受给人带来屈辱的腐刑。[11]据他自己所说,这样做并非他偷生怕死,而仅仅是为了能争取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一生

历史学研究方法 《汉学菁华》第二十章中国历史研究(2)

对于中国的史官来说,恐惧和奉承这两种影响要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容易使他们的指针偏离电极。为了避免这两种错误的根源,《起居注》被锁入一个铁柜,直到在位的君王死后才能够打开。然而这一条款并不总是有效的。奉承话对于活着的君王来

第十九章 弑神之路 《汉学菁华》第十九章中国一所古老的大学

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北京有一所古老的大学,因为即使与之相关的有些建筑常被人们挂在嘴上,但学校本身却几乎没人注意到。事实上,它几乎没有表现出生命的迹象,所以它被忽略并不令人感到奇怪。然而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帝国里,很少有类似的学校

声明:《俄罗斯鞑靼人 《汉学菁华》第二十一章古代中国的鞑靼人(1)》为网友骨灰级旳亲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