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0年大预言》第2章大震荡:美国-伊斯兰圣战者战争(4)



2. 扫除任何西半球国家对美国的威胁

在北美洲的地位得到保障之后,拉丁美洲便成为唯一紧迫的威胁。事实上,南北美洲都是岛,没有实际相连,大规模军队不可能跨过巴拿马和中美洲。将南美洲统一为一个实体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看看南美洲的地形图,就可以发现当中有一大块都是无法通行的地带。

因此,南美洲不可能出现横跨大陆的力量:美洲大陆被一分为二。也正因如此,南美洲不可能出现一个威胁美国的本土力量。

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欧洲国家在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域的海军基地,以及墨西哥的陆上力量。这也就是门罗主义的核心。很久以前,阻止欧洲在上述区域建立基地就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事实上,直到二战前,这一任务还没有完成。1940 年之前,英国海军遍布美国东海岸,但在这一年后,美国以向英国租借驱逐舰和其他装备为条件从英国手中换来这些基地的使用权。至此,在拉丁美洲,唯一能让美国担心的就是其他国家建立的军事基地。

3. 用海军完全控制通往美国的海洋通道

 《未来100年大预言》第2章大震荡:美国-伊斯兰圣战者战争(4)
1812 年,英国海军驶入美国的切萨皮克湾,并火烧华盛顿。整个19 世纪,美国都害怕英国会对北大西洋实施高压政策来关闭自己的海洋通道,围困自己。这种恐惧并非杞人忧天,实际上英国不止一次考虑过这种做法。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这也是美国从美西战争到冷战期间对古巴心存成见的根源。

|www.aihuau.com|40

在19 世纪末确保西半球的安全之后,美国又转移兴趣,致力于控制能够抵达美国海岸线的航道,使其免受外国海军力量的侵扰。美国首先保证了它的太平洋航道的安全。在南北战争中,美国得到了阿拉斯加,而后在1898 年取得夏威夷。通过掌控补给舰的停泊地点,这两步行动消除了任何敌方舰队从美国西岸接近其陆地而造成的威胁。美国又借用二战中英国的弱点控制了大西洋,将英国从美国近海岸驱逐出去。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创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甚至连英国海军都不能在没有得到美国允许的前提下在大西洋实施行动。这使得美国能够有效地避免外敌的入侵。

4.美国完全掌控全球海洋,进一步稳固国土安全,确保国际贸易体系主控权

美国在二战中崛起,它不但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军,而且其海军基地遍布世界各地,这一事实改变了世界的运行方式。就像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在海洋中航行的任何船只( 无论军用还是商用,从波斯湾到中国南海),美国海军都不会对其进行直接监控,但可以选择监视、拦截或击沉对方。自二战结束后,与美国的制海权相比,全世界现存海军力量的总和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这强化了全球最重要的一个地缘政治现实:美国控制了全部海洋。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对全球海洋的控制不但是美国安全的基石,也成为美国左右国际体系能力的基础。如果美国不允许,任何人在海洋上都寸步难行。因此,保持对全球海洋的控制是美国唯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

5. 阻止其他国家对美国全球海军力量构成威胁

在完成统治全球海洋这一前所未有的伟业之后,美国当然想保持这种优势。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阻止其他国家建造海军,而这又可以通过确定没有任何国家存在建造海军的动机或者拥有建造海军的资源来实施。美国的策略之一是“胡萝卜政策”,这项政策确保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没有海军的前提下有权使用海洋;另一项政策是“大棒政策”,其宗旨是以陆地对抗来束缚潜在敌手,迫使他们将大部分军费花在陆军和坦克上,而只有很少一部分用在海军方面。

冷战中,美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崛起:不断膨胀的利益和坚定不移的策略。不断膨胀的利益在于破坏任何亚欧大陆国家的陆上安全,从而使它们无暇建造海军。既然亚欧大陆已经不存在单一国家的威胁,美国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地区性大国的崛起上,这些国家所形成的区域安全程度可能足以使它们开启自身的海洋势力。因此,美国致力于创建一系列不断变换的联盟,试图束缚任何潜在的地区性大国。

美国必须准备好对整个亚欧大陆进行常规或突发干预。苏联解体后,美国确实参与了一系列旨在维持区域平衡,阻止地区性大国崛起的行动。第一个重大干预发生在科威特,美国通过干预科威特战争击溃了伊拉克的野心。当时,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但其影响力还未彻底消除;第二次干预是在南斯拉夫,目的是阻止塞尔维亚控制巴尔干半岛;第三次的一系列干预行动是在伊斯兰世界,目的是遏制基地组织( 或其他任何人) 创建一个牢固的伊斯兰帝国的欲望。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干预都是这一系列行动中的一部分。

相对于美国的总体战略来说,这些干预都微不足道。在伊拉克,美国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仅用了不到20 万军队,而阵亡士兵更是不到5 000 人,是越南战争中伤亡数量的6% ~8% ,更只占二战伤亡数量的1% 左右。对于一个人口超过2.5 亿的大国来说,这点损失真的不算什么。美国倾向过分夸大小规模干预,这是因为美国是个不太成熟的国家。

上述内容使我们理解了美国对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袭击的回应,以及许多其他事件的来龙去脉。在实现战略目标之后,美国还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阻止亚欧大陆上崛起任何可能对美国利益造成威胁的大国。不过,就像下文将阐述的那样,还存在一个矛盾,美国实施这些干预的目的永远都不是为了获得什么( 抛开政治辞令的粉饰),而是为了阻止。美国想要阻止,甚至破坏某些可能会崛起的另一个强国的地区稳定性。这也就解释了美国对伊斯兰恐怖袭击所作的回应,它想阻止一个幅员辽阔、实力雄厚的伊斯兰国家的出现。

美国对亚欧大陆的和平丝毫没有兴趣,那只不过是政治辞令。美国也没有兴趣在一夜之间赢得一场战争,就像越南和朝鲜战争。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的目的就是阻止一个国家的崛起或破坏这个地区的稳定性,而非强加一种秩序。即使美国彻底战败,但如果是在合适的时候发生,这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不过,动用最少的力量( 当绝对需要时) 来维持亚欧大陆的力量平衡——现在是,以后也仍然是美国21 世纪对外政策的驱动力。未来将有无数个科索沃和伊拉克在未知的地方和未知的时间出现。对于美国而言,将稳定巴尔干和中东当做自身的首要目标是非常不明智的。但是,既然美国的首要目的可能仅仅是遏制或破坏塞尔维亚及基地组织的稳定性,那它的干预行动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在这些地区,似乎永远不会有任何接近“解决办法”的办法出现,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力量来决定胜负。

总结

随着美国—伊斯兰圣战者战争的逐步终结,美国对抗伊斯兰激进分子的第一防线将深入穆斯林国家内部。这些国家是基地组织的最终目标,但不管伊斯兰和西方的观点如何,穆斯林国家都不打算将政权交给基地组织。与此相反,它们将运用自己的国力( 如情报、安全以及军事力量) 来镇压基地组织。

基地组织的失败就相当于美国的胜利,一个混乱分裂的伊斯兰世界意味着美国已经实现其战略目标。自2001 年以来,美国一直在伊斯兰世界制造混乱,制造对美国的憎恶,或者将在未来袭击美国的恐怖分子,但该地区的动荡不安使其没有衍生一个联合的区域性超级大国。事实上,这个地区比以前更加破碎,这也可能就是它在这个时代的最终结局。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动的战争似乎都将以“败北”或“僵局”等不利于美国的结局而告终。毫无疑问,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技巧是笨拙的、失之优雅的,而且在许多方面都不老练。事实上,美国在弱化冲突以及使用力量方面都还很莽撞幼稚,但从一个更加广阔、更具战略意义的水平上来看,这无关紧要。只要穆斯林相互争斗,美国就赢得了战争。

这并不代表伊斯兰世界在未来不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并对美国利益形成挑战的单一民族国家。历史上,土耳其就是伊斯兰世界的一个大国,我们将在下面几章看到,它将再次崛起。它的崛起不是苏联解体引发混乱的结果,而是源于新的活力。愤怒不会创造历史,但国力的确会。国力可能会因愤怒而得到提升,但它更多地来源于基本的现实,如地理、人口、技术以及文化等。所有这些都将决定美国国力,正如美国国力将决定21 世纪的历史一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4566.html

更多阅读

《未来100年大预言》:情报专家看未来百年

情报专家看未来百年——读《未来100年大预言》一场金融危机过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未来100年,美国是称霸还是衰落?21世纪,中国是明星还是看客?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在哪一天爆发?背景故事:“民间中情局局长”世界上叫弗里德曼的

玛雅大预言 《未来100年大预言——21世纪各国大派位》

  预测100年以后的事情,显然是件感觉很不靠谱的事情,但是本书的作者乔治·弗里德曼本身就是以预测为生的人。他创建的情报预测机构“战略预测公司”,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未来趋势、情报资讯分析公司,为各国政府、全球大企业提供建议和经

优化工作流程 《流程优化那点事》第九章~第十一章

系列专题:《流程优化那点事》第9章不变不行了提升了排产计划编制效率,编制了基层岗位的《作业指导手册》,接连的漂亮仗让以前多少有些质疑戴森升“戴总”的人闭上了嘴,在S公司的“民间”,戴森甚至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利用流程思想和方法

声明:《《未来100年大预言》第2章大震荡:美国-伊斯兰圣战者战争(4)》为网友有你任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