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九章打破垄断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国家计划委员会(现称发改委)——计划经济的首要执行部门坐落在北京西城的钓鱼台国宾馆对面,琉璃瓦大屋顶和灰白瓷实的墙体,内外部结构都呈现着苏式和中式建筑的结合,形象地体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民(私)营经济的出现首先在经济领域里打破了政府垄断,要求自由和公平竞争。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九章打破垄断
全能垄断

实际上各级政府是大大小小的全方位行政垄断集团。与西方国家高消费的浪费相反,垄断使生产沉浸在高消耗的浪费中。甘肃省贫困地区的成县,位于省南部,距离偏僻的天水市还有120公里,向东至西安,向西至兰州各400公里,不通飞机,只有一条铁路擦着县城边而过。这样僻远的地方,政府也把最平坦的上千亩土地拿出来做开发区。俗话称贵州“天无一日晴,地无三尺平”,形容贵州省地处高原山区,平地稀缺。贵州省桐梓县的娄山关,因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而出名,虽然是贵州北部的门户,但交通不便。又属于贫困县,然而县政府也把一片宝贵的小平滩划分出来做开发区。甘肃的成县和贵州的桐梓县属于不发达地区,但即便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温州也同样没有完全摆脱政府垄断的意识。1992~1994年之间,温州一共搞了60多个开发区和小市场,最终统计40%没有使用。

中国已经正式进入WTO,民企越来越多,打破政府垄断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中国,如果注册公司名称有“网”字,你就需要得到信息产业部门的批准——谁赋予了信息产业部垄断名字的权力?其合法性在哪里?没有人追问。

关系国计民生经常被用来作为垄断经营的借口。石油、电力、煤炭关系国计民生,所以需要政府垄断经营;供水、供热、供气关系国计民生,所以需要政府垄断经营;铁路、邮政、电信关系国计民生,所以需要政府垄断经营;金融关系国计民生,所以需要政府垄断经营,等等。即使不是完全垄断经营,至少也要保证政府对这些行业有一定的控制力或控股经营。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若斯8226;加诺斯教授认为,如果把中国的改革过程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看,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引入竞争、打破垄断的过程。20年前,中国恐怕到处都是垄断,但是现在开始发生变化了。

|www.aihuau.com|23

民间挑战

到新中国成立20多年时,大批农民生活仍然很贫困,起初一年全部工分只有100元,最低的才10多元,折合不到2美金,刚好可以买一份汉堡包。国人有句话:政府不管饭,自己找饭吃。湖南山区的小城镇,一家只有两个弱劳动力,母女俩清晨早起卖豆腐花,维持生计。后来用积累的资金开起小商店,成了远近闻名的供货中心。这是千千万万的平凡故事中的一个。没有修鞋的,人们就修鞋;没有炸麻花的,人们就炸麻花。看上去都是微小的金额和意识,却孕育了民间向政府垄断挑战的思想和行动。

一点火花能燃起森林大火。被垄断遗忘或认为不值钱的物产,是民间向政府垄断挑战的一大战绩。政府计划经济多年,直至文化大革命,许多地方的特有资源如中药材都濒临断档,既没有人收购,也没有人炮制,城镇的药店药材奇缺,买药、抓药也要走后门。改革开放后山区农民自己找药,挖掘特有资源,自行出售给炮制药品部门和需求单位。一举三得:资源利用了,市场活络了,农民收入增加了。

饮食业是民(私)营经济打破政府垄断的行业之一。北京天安门以西有一个绒线胡同,赫赫有名的四川饭馆(国有)就座落在那里,清朝末年是两进大四合院的王府,建国后仍是雕梁画栋,琉璃瓦顶,成为北京唯一的四川风味饭店,常常举行高级宴会。改革开放后,北京开了许多民间自筹资金开办的四川风味饭店,绒线胡同这家老字号饭店开始门庭冷落。云南昆明市通往海埂风景区的路上,开了一家私人餐厅,专做云南风味的酸菜鱼,活鱼当场向顾客过称,宰掉清煮,放入各种刺激的调料和云南民间腌制的酸菜,生意热闹到一张桌子后边有三批客人等候,高级进口轿车停满了公路边,一天的营业额高达万元人民币。恢复传统食品的实例非常多,天津十八街大麻花、耳朵眼儿胡同炸糕、北京的爆肚灌肠、西安羊肉泡馍、无锡排骨、四川红油抄手……一个10年没有回国探亲的留美中国学生回到北京,几乎不认得路。大街上姑娘比以前漂亮,人们的服装五颜六色,地铁的墙壁上画满了时髦的广告,他家原来住的楼房周围是菜地,现在车水马龙,黄色的出租车跟自行车竞赛,私人办的餐厅几十家,走路几分钟便到自由集贸市场,新鲜的肉禽蛋菜随手可得……生活异常方便。

市场日益活跃,是政府逐步失去垄断地位的结果。民间首先从政府垄断的漏洞和力所不及的部分开始进攻,一步又一步打破垄断,取得阵地。民(私)营经济是与垄断经济相反的民间经济,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参与的经济,但它又是共同经济,由千千万万的个体共同调节、共同创办的市场经济。20世纪末,国家领导层和理论界一直围绕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反复争论:公有制主体地位怎样维持?萎缩的局面怎样改变?各种经济成分怎样共同发展? 有见解的人士认为如此争论是因固守传统理论而引起的概念之争,争论者的双方,特别是官方,远离中国国情和实际,停留在静态的观念上,哪怕公有制只剩下一个外壳,也要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改革大势所趋,民(私)营经济的发展谁也阻止不了。争论归争论,事实在发展。政府垄断经济削弱的主要表现是经济实力的下降。根据胡鞍钢《中央财政力继续下降》(登载于经济研究资料1995年5月1日):1978年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31%;1991年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18.7%;1993年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16.2%;1994年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11.8%。从1978~1994年财政收入下降了51.2%。实际分析1994年中央经济实力:国民生产总值43 800万元人民币;财政收入5 187亿人民币,占GDP11.8%;中央财政收入2 889亿人民币,占GDP6.5%;中央财政实际收入2 221亿人民币,占GDP5.1%(扣除国债,财政赤字)。

参照1998年世界银行报告:

   表9-1 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表9-2 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

中国财政收入在发展中国家处于最低档水平。

全国(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下降表明政府垄断能力的减弱、政府垄断势力范围的缩小。民间力量不断地试图打破政府的垄断,例如2004年,邛崃市首创由民企来建造和经营城市。也许从政府来说,将一座新城交给一家民企去经营,为的是解决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这是个在大胆的同时也有些无奈的举措,却给了民企一个广阔的想象和发挥空间,为过去进入政府所高度垄断的领域打开了一条通道。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看到,在邛崃市政府给予瑞云集团50年经营权的公用事业项目中,像自来水、电、煤气等,到现在都还是严格禁止民企进入的领域。再如据南京电视台2002年9月21日报道: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公用控股(集团)公司正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南京水务公司,负责承担南京市约一半污水处理任务的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扩建及运营。南京市污水处理政府垄断包办的格局被一举打破。按照协议,南京公用控股公司以价值1亿元的资产入股,北京首创公司出资3亿元现金,共同注册成立南京首创水务公司,公司由北京首创控股。公司成立后,将投资10亿元,启动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建设,并承担污水处理厂运营和管理职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4511.html

更多阅读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十章机制更新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仔细观察便发现城市居民所从事的职业呈现出新的变动,有从事股票买卖的股民,有房地产或贸易经营者和经纪人。新颖的产品和项目大部分是由个体工商户、民企和三资企业或自由职业者开发经营的。与此同时,国家正在

《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八章集市新生(1)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1994年,全国集市贸易零售额占全社会零售额的37.2%,它既是古老的商品市场,又是现代市场经济开始时的初级商品市场。几十年来,农村集市不但得到恢复,而且有了意想不到的发展,可以说是超级市场的雏形。沿海的集市非常

声明:《《险道三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启示录》第二篇第九章打破垄断》为网友忘川河畔年年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