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好厨子 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好销售



     “我想做企业咨询,但是家里人要我考气象学博士,所以我只好做个市场调查专家。”

  在咨询室里,他讲的这个开头,竟让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好销售”吗?我挥挥手,努力甩掉脑子里闪过那个气象博士在一家市场调查公司做企业咨询的画面。我假装司空见惯、矜持地点点头,闷哼一声,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其实在旁人看来越奇怪的想法,仔细深究下来,当事人往往越有自己背后的道理,而且想法越是奇怪,道理越是理直气壮。他是气象学研究生,已经在某城的气象局工作,工作稳定,户口稳拿,工资不高不低,读博士也有个顺理成章的前程。但他偏偏觉得工作没意思,从小喜欢人文哲思、脑力激荡,大学还出任校队辩论队员。所以偶然在网上看到企业咨询,就觉得这是个需要动脑筋,还能助人,收入又不错的工作。

  气象博士此举自然遭到举家群殴——“什么企业咨询?和你现在做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说。

  看来企业咨询最大的罪名就是和现在的工作无关,那么什么和现在工作有关呢?他思前想后,才想起自己曾经还在一家市场调查公司做过市场调查员,这个选择看起来更加靠谱——因为自己的数理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不过他好像已经忘记了,自己一开始是冲着人文和哲思去的企业咨询,被家人一吓唬,怎么又选择起市场调查来了呢?明明想上山打老虎,一看老虎比较凶,回来路上找了条狗,就势大战一番。很多人的生涯就是这么开始乱的。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他陷入了生涯最重要的三个原则的博弈:目的性、延续性和匹配性。一个好的职业道路,应该是向着自己想要的东西,能整合过去的资源和技能,以及和当下环境最匹配的一条。

  这些道理听上去美丽,但是仔细一想是个技术活:一个人能来找你做规划,一定因为是未来有更好的前途,他现有的资源却不支持。迈向未来往往意味着要放弃过去(家人说的“没有关系”),而有关系的又不一定连着未来(他自己感觉“没意思”)。这期间还要找到当下环境允许的方式(否则就“没机会”)。要用过去的资源兑换完全不一样的未来,职业规划师的工作也就难在这个地方。

 不是好厨子 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好销售
  故事的结果也很简单。他在我们的帮助下,了解了企业咨询这个职业,发现虽然赚钱,却也并不哲思(其实这世上哲思何尝有赚过钱?)。他想要的其实是思考和助人,而且要考虑到别因为冒进让自己家人受伤。随着资源的梳理,另一种可能逐渐浮现:继续现在稳定的本职工作。同时开辟业余职业:科普作家,去“知乎”和“果壳网”投投稿;然后寻找一个喜欢的博士学位读读,让学位为文字撑腰。这样一来,既满足心愿,学位和职位又都没有白费,同时家人、社会也喜闻乐见。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个选择未必能终身到老,但他觉得豁然开朗,准备先做一段时间,日后发展起来,路终会越来越清晰的。

  过年回去,与中学同学聊什么是职业规划。我试着用这个故事给他们解释。你要知道,哪怕你有天当了于丹姐姐,你的中学同学也永远不会崇拜你,他们只会继续成群结队羞辱你。他们说,你不就是忽悠一个买不起的iPhone5的穷哥们,买了两台手机吗。

  其实他们说的不无道理。电话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一开始大家觉得有固定的座机就不错,慢慢地开始希望移动和无线起来,然后我们希望手机有听歌、看片、接电话的全功能,最后又醒悟还是一般智能机+专业的耳包MP3+单反来得最专业。

  职业生涯也是一样,一开始有份工作就谢天谢地,然后是天天想着移动和跳槽,最后希望有一份能赚钱、受尊敬还有梦想的工作。慢慢地我们一部分人想明白了,也许我们不妨用一份工作+一种生活+一个兴趣的配置更好。只要这是个选择越来越多的世界,就是个好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438.html

更多阅读

观《不想长高的孩子》有感 观毛丰美有感

让我们一起茁壮成长东营市胜利第十五中学三年级一班 王雨姿今天,老师让我们回家看一部关于青少年儿童的影片,并写出观后感。妈妈打开微机,从网上找了一部电影《不想长高的孩子》。不想长高的孩子 ?真奇怪,我只听说过不想长大的孩子,还从

声明:《不是好厨子 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好销售》为网友未够衬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