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耳朵阿凡达是谁 被“阿凡达”



系列专题:《阿凡达》营销

    他曾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肄业生,他当过最蓝领的卡车司机,最后他成了电影导演。

  被他一手捧红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将他比喻成一个魔鬼。与他有过亲密关系的女人们,最终纷纷弃他而去。

  他,詹姆司卡梅隆,2010年,携史上最强影片《阿凡达》归来,他说我是世界之王。

从《终结者》到《异型Ⅱ》,从《真实的谎言》到《泰坦尼克号》。这个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奇才在电影史上创造了一连串的奇迹。当潘多拉星球的哈利路亚山第一次漂浮在人们的“现实”世界中,它的全球票房也达到了18.437亿美元的顶峰。

  然而真如他本人及好莱坞众多电影评论家所说,源于艺术加技aihuau.com术的完美体现吗?在无数次烧钱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各路推手,将这个全球电影史上销金加吸金之王推到了这个位置上?在中国通宵排队的IMAX巨大屏幕下,又有怎样的传播链条打造着卡梅隆基因?

一线调查

                   曝光《阿凡达》幕后推手

●本报记者  王佳  北京报道

  

    两个多月前,向明的老板拜会了20世纪福克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涂铭。随后的一个月内,一项新的合作计划让向明和他的团队始终处于兴奋与压力的矛盾体中。

  拜会当天是2009月11月15日,那一天向明所服务的时光网因之前在电影《2012》、《就是这样》的推广中的良好表现,被20世纪福克斯公司指定为电影《阿凡达》的中文官方推广网站。向明是时光网副总裁,负责电影推广部分。时光网是国内电影垂直网站。在ALEX排名上,时光网在娱乐类网站上流量、覆盖人数上分别排名第一、第二位。

  当天,涂铭代表东家20世纪福克斯公司表达观点有二:首先电影《阿凡达》的中国票房要达到5亿元。这个数字在向明和他的同事看来还不可想象。在之前,中国内地的电影票房刚刚被《2012》所破,为4.65亿元。其次《阿凡达》在中国市场被20世纪福克斯寄予厚望。

  这两个信息让有着丰厚电影推广经验的向明并不踏实。他的担心有几点:2009年年末,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正被《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的舆论攻势所抢占。《阿凡达》的预热工作阻力很大。其次,公众很少有人知道《阿凡达》这部电影,这样一个印度语的名字在中文并不好发音,并不投中国人所好。最后,《阿凡达》的故事是全新的,剧本并非来自于书或者漫画或者某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并不像《哈里波特》等电影,在观众心目中存有连贯性。

  “这样一部科幻片在中国有市场吗?”向明心里没底,深知这一次任务的艰巨。总部期待值很高,时光网为此调动了各个部门的人协同来为《阿凡达》做推广。

网络推手:把一部分传播权力交给网民

  《阿凡达》的全球传播都互为一体,体验性互动性传播发挥到极致。他做到与时俱进,Twitter、Facebook、Flickr和YouTube等社交网站互动更新的功能,令影迷可以随时关注和参与网上与《阿凡达》有关的所有热点话题和讨论。这一切也被带到中国。

  虽然现在《阿凡达》在中国内地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但在2009年11月到12月《阿凡达》上映临近阶段,卡梅隆的这部最新大作在中国内地却鲜为人知。

  《阿凡达》在中国内地上映时间为2010年1月4日。“福克斯所出的营销费用比时光网合作过的任何一部大片都高,压力也最大。”向明并没有透露具体合作金额及合作细节,但在全球市场,《阿凡达》的营销费用也绝对创下史上最高:1.5亿美元。

  涂铭与时光网作了一个大胆的营销计划:把影片的传播权力交给网民。这个判断来自于涂铭对于美国电影人群的认识,“国外的影迷非常重视互联网,观看电影的主流人群都是网民。在中国也应该最先影响网民”。

  于是,把网民设计为《阿凡达》传播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成为向明团队整个营销计划的一部分。“20世纪福克斯自然是希望时光网影响网民对《阿凡达》的判断和声音。并传播给身边人”。

  但一切还需要来自于对影片的基本判断。三个卖点成为《阿凡达》在中国推广的基础:卡梅隆、爱情科幻动作、新的3D加IMAX技术的前所未有体验。按照以上逻辑,向明的网络推广方案即围绕此展开。“我们要把以上三个卖点从12月中旬到12月底一层层拨开,直到1月4日上映”。

  这之后,时光网上推出的关键词陆续有:“世界票房神话《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14年磨一剑”、“首部3D和IMAX结合的绝对视觉体验”、“《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旗下的DigitalDo-main协助卡梅隆完成微粒子化特效;名导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都在影片拍摄期间观摩学习”。

  其次,因为《阿凡达》在中国地区反应迟缓,所以要借助国际之势。时光网时时跟踪《阿凡达》的国际话题:比如20世纪福克斯公司与可口可乐、麦当劳、松下、LG等大公司一起,开创的互动营销,在各大网站推出的《阿凡达》游戏。“这些新闻和互动会大大的影响中国年轻的消费者和主流人群。他们是要紧跟国际潮流的”。

  “时光网本身拥有300万会员,其中很多都是活跃用户,我们特别制作了《阿凡达》宣传网页,设定为当点击率超过1000万时,网页会自动开启,于是众多影迷为了早日看到网页而在朋友之间竞相传播并一起疯狂点击,每一次点击都是一次认知该影片的宣传。”向明介绍。

  事实证明,曾经执导《泰坦尼克号》等经典影片的口碑已经是让中国观众了解《阿凡达》的开端。原本预计需2周时间才能点开的网页,在中国影迷的热情之下仅用了8天就开启了。“这就是第一步,抓眼球认知这部电影”。

  第二步是抓住观众环节。时光网特别设置了大量3D图片和3D视频的试看,使人们意识到,要真正欣赏这部电影,必须去电影院而非在家看碟片。

  “类似点击打开网页的方式,我们还设定了网友集体拼画,当足够多的网友参与拼成一幅指定的卡梅隆电影图片后,即会出现《阿凡达》海报,这种互动式营销又一次增加了对人们的传播营销”。

  随后进入的第三步也是营销的最终目的,即将这些网民转换成有效客户——赴电影院观赏《阿凡达》的观众。时光网特意推出不可修改形式的公正性影评以及实时影讯,这些都促使人们去购买电影票。此外,发动其在全国众多院线的合作力量,发起周末3D版《阿凡达》全国各大影院网络抢票活动,即在规定时间内,网友可登录其网站,然后预订座位。

  向明回忆:“当订票活动开始后,仅仅几秒钟内,数千张电影票在瞬间被抢购一空。” 据统计,目前大约有1000多万人次浏览过《阿凡达》官方推广中心网页,为《阿凡达》在中国市场贡献了过亿元的票房收益。

  向明坦诚,时光网并没有再去联合其他平台营销。在他看来,能够影响时光网300万会员已经足够了。因为他们都是电影发烧友。

  中博传媒副总王大勇对此表示认同:“中国的舆论领袖有两类,草根意见领袖和专业意见领袖。20世纪福克斯通过时光网自然要形成一批草根意见领袖。而这一批人是真正热爱电影,会自己掏钱买票的人。想不让他们发声,发行方根本无法控制。”

  事实证明,这批草根意见领袖是最早一批进入影院看电影的群体,这之后他们不断通过网络发布着:要看就看IMAX版本。詹姆斯卡梅隆是王者的声音。“他们是真正懂电影的人,他们在看技术,看导演,他们不断影响着那些可能对电影并不太感兴趣的人。”王大勇观察。

  与此同时,《阿凡达》全球营销的成果也逐步显现。在美洲,当你走进一家麦当劳购买一份巨无霸套餐,打开一罐零度可乐,或者选购新款的LG手机,试驾本田出产的新车,去球场观看一场橄榄球比赛时,《阿凡达》的广告都会不期而至。“avatar”迅速成了Twitter上被“推”得最多的一个词。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是电影《阿凡达》的发行方之一,中影集团新闻发言人翁立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阿凡达》的营销中,中影从始至终只抓住一点做文章:技术。“它用3D、数码特技、巨型银幕构筑的强烈视听冲击,让观众重返影院”。

  上映当日,一款阿凡达变脸游戏“化身阿凡达(Avatarize Yourself)”突然红遍网络,似乎每个人都想上传一张照片,然后把自己变成一个蓝皮肤黄眼睛的纳威人(Navi)。游戏挂在麦当劳网站上,点击率的激增让这家快餐巨头一时间扬眉吐气。据悉,变脸游戏并没有中文版,麦当劳只在欧洲市场推出这个游戏。但好奇的中国影迷并不介意在法文、德文中摸索“next”按钮,有人还在网上发了攻略。

   “《阿凡达》的全球传播都互为一体,体验性互动性传播发挥到极致。他做到与时俱进,Twitter、Facebook、Flickr和YouTube等社交网站互动更新的功能,令影迷可以随时关注和参与网上与《阿凡达》有关的所有热点话题和讨论。这一切也被带到中国。MSN签名,QQ换肤,微博争相成为《阿凡达》传播的工具。”80后的影评人宋焘为此兴奋着。

  上映之后,吊足观众胃口的词汇成为网络推手的关键词,推迟上映、提前售票、场场爆满、一票难求……3D和IMAX效果、票价上扬、不断刷新的全球票房……都在主动将此事不断放大。无论如何,网友已经主动或被动成为《阿凡达》传播中的重要一环。

传播链条:口碑传播发挥到极致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再让有影响力的人替你去影响更多的人,这是传播中的经典。也在《阿凡达》的传播中发挥到极致。《阿凡达》对细分人群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2010年1月4日零时,《阿凡达》在中国内地上映。按照惯例,周二电影半价日及周末是电影上映的好时间。但1月4日周一,大家正元旦休假归来。这并不是影片上映的好日子。更为糟糕的是,首映前一天,北京下了2010年的第一场雪,当晚最低温度:零下14摄氏度。当天北京所有中小学安排放假,很多单位允许员工不去上班。在这样的恶劣天气状况下,《阿凡达》的发行方中影集团、华夏发行有限公司、各大院线及如时光网这样的合作伙伴都无比担心。按照惯例,零点首映场各方都会邀请各界的专业意见领袖,媒体代表出席。但事实上,据向明证实,当晚的恶劣天气下执著前往的多是提前抢到票自己花钱去看的草根影迷,受邀请的意见领袖反而去得少。

  首映场不少大腕的缺席,使得各方有些心灰意冷。但突破口来自于拥有北京三块3D IMAX屏幕之一的UME华星影城。华星在1月3日零点首映场特别邀请了国内一线导演观看3D IMAX版本。如期而来的《南京南京》导演陆川,《建国大业》导演黄建新,成了第一批观影者和传播者。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再让有影响力的人替你去影响更多的人,这是传播中的经典。也在《阿凡达》的传播中发挥到极致。《阿凡达》对细分人群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1月3日晚19时11分,陆川博客中一篇《阿凡达》观影杂感。被时光网、新浪网等纷纷转载。标题为“《2012》导演要跪拜《阿凡达》”。该文在1月4日先后放在各大网站的重要位置。之后导演冯小刚称赞影片非常好,导演阿甘说它的技术“只能让我们望洋兴叹”……“知名导演看了都说好,这种论调再经过媒体传播的放大,让人觉得非看不可。”北京CBCT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志起描述着自己被“阿凡达”的过程。

  意见领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营销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宋焘即受此感染,“当好莱坞的影评人、大导演都在同时说一部电影好时,他的影响力是空前的。”被影评界最认可,评价最高,这足够引起人的好奇。“后面的一切,搜索引擎即可以完成了”。

  另一方面,以批评见长的韩寒、李承鹏、洪晃、何东等人却一反常态,空前统一的为《阿凡达》发出了赞扬声。“我要给《阿凡达》打一百分”、“《钉子户的伟大教材》”等观点,使得公众对于《阿凡达》充满好奇。“从来都是以看不惯为主的声音,为什么表扬的声音如此一边倒,大家觉得好奇。”宋焘说。

  “院线和业界绝对没有能力左右这些舆论领袖的声音,他们的声音只能表明这一次这些人确实认同《阿凡达》”。王大勇分析。在王大勇看来,此次各方对于《阿凡达》的声音如此统一,一方面是认可《阿凡达》,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家批评起来很难找到参照物,制作方身处美国,大家对其知识掌握得很少。

  时光网之前为电影《2012》、《就是这样》推广也表现不错,但距《阿凡达》的炒作效果相差甚远。王大勇认为,《阿凡达》有足够丰富的产品线满足不同的要求。它同时上映2D、3D、3D IMAX版本,这拉开消费需要,所以才出现了看一次不够,看两次三次的现象。袁岳评价,《阿凡达》是产品本身超过传播的典型。“惯常电影的营销手段使得公众对电影期待很高,可是最终产品表示不行。但《阿凡达》少有这种落差”。

  “通常大家批评一部电影时,总有一个参照物。但是《阿凡达》的革命性屏幕变革,使得它达到了一个制高点,它高高放在那里,大家对它是仰视的态度。它有很强的形式感摆在那里,没办法指责。”

  但并不是没有人批评《阿凡达》,《阿凡达》故事的简单经常饱受质疑。但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出现在主流声音和人群中,且迅速被淹没。“因为《阿凡达》的技术已足够强,不论大家从哪个角度看,都会看他一眼。”喜欢他的人还会反驳一句:“我们需要那么复杂的故事吗”?

|!---page split---|

  另一方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也认为这是大众的从众心理在作怪。当主流队伍都在喊口号时,大家就会跟着喊。

  这也跟中国电影处于初级阶段有关。王大勇说,“中国的院线没有细分。同一时期,各家影院放的影片基本相同。中国的电影观众通常都是为了追求共同的认同走进电影院。没有人为了标新立异。大家认为去看了就主流,看完后我的意见跟主流声音一致才准确。”这是心理学社会学的问题。

   “《阿凡达》兼容了很多人观看的价值需求。引起了多元的共鸣:比如钉子户从中看到了悲惨经历,科技爱好者看到了新科技的使用,电影发烧友看到了卡梅隆的最新制作。它从一个点的消费带动了多元化的特征。”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分析。

  目前,《阿凡达》的全球票房已超越当年《泰坦尼克号》保持的纪录。中国贡献的票房位于全球第三位。取得如此高的票房,福斯全球总裁加诺普罗斯评价道,《阿凡达》传播的精髓是:当大家看完片子以后,他们就会跑出电影院奔走相告,“这是一部很棒的电影”。

  影片的高质量成为《阿凡达》之前所有营销得以落地的真正原因。尽管当下围绕着电影的市场营销大行其道花样翻新,但《阿凡达》使得全世界的投资发行方取得一个共识,就是在所有的推广方式中,最有效的,还是要靠影迷之间的口口相传。

 

记者观察VIEW

从众心理成就阿凡达

徐聪

    在《阿凡达》为6周入账18.43亿美元狂欢的时候,福布斯的作者Dorothy Pomerantz指出其实《阿凡达》在美国人气并没那么旺盛。考虑到每年的通货膨胀情况,《阿凡达》在美国的票房排名不过为26位,《飘》位居榜首,《星球大战》排名第二,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排在第六位(仅次于《十诫》)。

  同时,美国有媒体评论《阿凡达》在国外影响力远比美国国内强,在亚洲影迷们排长队购买IMAX票时,美国东海岸的暴风雪让人们足不出户,影片上映两周了,在美国3452个屏幕上就只有2032个在放映这个3D的电影。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内地的IMAX银幕电影票已经被预订到了2月上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没有3D追兵的情况下,《阿凡达》有望冲击8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票房新高。

  目前,对于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碎片化”消费者,品牌的神话逐渐被削弱。在消费者媒介接触的“碎片化”时代,对这样一个分众群体重新聚合确是不容易的事。可是,《阿凡达》确做到了。

  “流行文化已经左右了近几年的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当一个文化产品成为社会话题时,人们往往生恐自己落伍,因此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一味趋之若鹜。从众心理是流行文化的心理基础。《百家讲坛》、《明朝那些事儿》等文化产品,看似传统文化的胜利,其实乃是流行文化在传统文化领域的‘攻城略地’。《阿凡达》的成功,与这些文化产品的成功相比,可谓异曲同工。”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认为。

  按照《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作者孙隆基说的那样,2000多年来占支配地位的儒家是一套足以“统一民心”的社群之学。在这样思潮的影响下,中国人倾向于把“知性”与“感情”连成一气,那就是产生一种倾向:以“能否合社群”作为首要的标准来衡量任何一种文化的价值。

  不可否认,《阿凡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合社群”的从众心理。在它的营销手段中,不可忽视的是,它充分利用了具有强烈细分化特质的新媒体“社交网站”facebook、twitter等,发展将近80万人的网络“舆论领袖”对网友进行轰炸。

  这就不难解释《阿凡达》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广告信息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控制”的效果:如果去看了,“我”就能得到超级感官体验,这就是来自《阿凡达》的“奖赏”;如果不去看,那么“我”就可能落伍了,就再也得不到这种超级奇幻体验了,这就是不去看《阿凡达》的“惩罚”。

 

背景BACKSTORY

“阿凡达”成工作场所的“宠儿”

    在现实生活中,拜伦里夫斯是一个瘦弱的学者,但在做研究的时候,他就变身成为了强壮高大、头发浓密的“阿凡达”。“阿凡达”成为了风靡美国的一种计算机游戏,在这个虚拟的游戏世界里“阿凡达”被人们称为“第二次生命”。

  “研究本身很枯燥,但是我通过在电脑上操纵‘阿凡达’的肢体让它来帮我找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的过程就变得异常快乐。”拜伦里夫斯说。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报告,“阿凡达”已经在视频游戏产业里流行起来。目前,“阿凡达”在工作场所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现在,越来越多的雇主正在把“阿凡达”游戏运用到工作中。拜伦里夫斯说:“IBM,Accenture,思科,英特尔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富国银行都登录了虚拟世界,让员工们用‘阿凡达’的身份进行会议、研讨。除此之外,在线招聘员工、对员工进行培训也部分通过‘阿凡达’这个游戏平台。”

  为什么公司会希望员工们用“阿凡达”的面目示人?

  专注于人类与“阿凡达”互动研究的拜伦里夫斯表示,员工能通过操纵“阿凡达”增强对工作的热爱程度。研究表明,操控“阿凡达”的人比平时感到更加兴奋、心跳更快,而且在一个充满   3D气氛的办公环境里工作,绝对减少人们打瞌睡的时间。

  其次,建立这样一个虚拟的会议平台能比坐飞机、开车去开会环保、健康。“至少免去了对当下甲型流感的担忧。”他说。

 尖耳朵阿凡达是谁 被“阿凡达”

    此外,用“阿凡达”进行商业谈判,往往能事半功倍。“因为在商业活动中,创新、辩论、激情、输赢必不可少。而使用阿凡达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活动,而且在三维虚拟空间里,人们都更倾向于表露自我,敢于说出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话。阿凡达的这些特点完全符合商业谈判的需要。”拜伦里夫斯说,“而且在对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使用‘阿凡达’虚拟人物的研究中发现,  使用‘阿凡达’可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这样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中,老板们的谈判成功率可以提升,而且这种友爱的环境还能大大丰富企业的共享资源。”

(徐聪 整理编译)

特写FEATURE

I See You

吕静

    近一个月来,小黄感到很失落。他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和同事们夸夸其谈了,因为他缺少了最基本的谈资——《阿凡达》。

  小黄是一个不太喜欢看电影的人,更不爱凑热闹。在这之前,他从来不知道《阿凡达》为何物,以至于在影片上映一周后听说时,他还误以为是《阿凡提》的姐妹片。

  但现在的情况是,周围的人似乎都感染了“阿凡达病毒”,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都像着了魔似的疯狂观看、评论、传播着《阿凡达》,这种无“达”不欢的局面,让小黄这种超级抗体也撑不住了。

  吃晚饭时,小黄的女朋友提出想看《阿凡达》的请求,并做出自己过年不会买新衣服的承诺。小黄很吃惊,这不像女友的个性,以她那般勤俭,花几百元看一场电影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小黄的确有点动心了。为了不花冤枉钱,他上网翻看了无数影评,一边倒全体说好的阵势让他的心犹如春天乍开的桃花一样撩动,小黄彻底“被俘虏”了。

  激动转化为行为。第二天午饭过后,小黄放弃了午休时间,跑到离单位最近的影院买票。路上给女朋友打了个电话,告诉她下班就可以看到“阿凡达”了。小黄没想到,想见阿凡达的真面目并不是件易事。

  小黄单位离电影院的路程非常短,当他走到影院后发现形式很不妙,眼前黑压压的人群让他陡生烦躁。当然,同时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感,他发现自己体内的男性征服欲被激起了,他决心一定要买到票。但40分钟后,前面的队伍只是从“超长龙”变成了“长龙”,小黄必须要赶回去上班了。

  下午下班后再次赶到影院,情况比中午还要严重,连黄牛党的票都被买光了,小黄有点后悔自己中午的犹豫,要是多花200元,现在他就可以入场了。

  接下来的三天,小黄去了六次电影院,可每次都无功而返。他生气决定不去看了。

  在这之前,他还不认识Tony。

  Tony是一个电影迷,凡是上映的电影他都会去看。可在《2012》播放完后,他就说过:“接下来的电影我都不会去看,就等着《阿凡达》了。”

  他也是北京头几批看到《阿凡达》的人。据他回忆,那个时候看《阿凡达》的人还并不多,不管是从上映时间、场次、观众数量都与往常无异。

  后来发生的事也吓了Tony一跳,先是几个权威的影视网站开始大力推荐这部影片,之后陆川、韩寒这些点击率超高的名人博客发出好评,开始引起了一大部分时尚中人的注意力。到了最后,  口碑传播、媒体轰炸、人云亦云,整个世界都为之疯狂了。

  在大家都在“被阿凡达”时,Tony已经开始当家做主人了。由于他的职业是化妆师,在看到纳美人形象后,他尝试着推出了一款“纳美妆”。这个妆容是以蓝色为主色调,虽然不会夸张到像电影中的全蓝效果,但眼线、眼影、指甲都是以不同蓝色为层次呈现的。尤其那盒他一直没有派上用场在韩国购买的蓝色闪金散粉这次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纳美妆”一经推出受到了许多顾客的喜爱,年底前Tony接到了很多预约,有顾客是为了参加Party,有的是为了在公司年会做表演,更有DV爱好者打算自己翻拍《阿凡达》。

  一次,Tony无意中在贴吧中看到小黄的留言“谁能帮我买到阿凡达的票,真的很想看。”Tony给小黄留言说可以通过在电影院工作的朋友帮帮他,并把自己的一些观影心得发给小黄。已经心灰意冷的小黄又被这条留言激起了兴奋,为了表示回报,他还为Tony设计了一张真人阿凡达脸谱以表谢意。

  电影开始播放时,小黄和女友很激动,他们仔细观看每一个细节,可后来的打斗场面让从来没有看过3D电影的小黄有点头晕,但为了不错过任何场面,他一直没有把3D眼镜摘下来,以至于电影结束后,他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摔了下来。

  回去的路上,他一直都在回味每一个镜头。也许是期望值太高,他并不兴奋,因为他也说不出来哪儿好,甚至有种“见面不如闻名”的感觉。

  不管怎样,他总算有资本和同事们聊天了,他非常想把昨天晚上的感受告诉大家,不过看到所有人都狂赞这部影片时,小黄又把话吞回肚子里了,他不想被边缘。

  后来和朋友聊天中小黄得知,原来一部分人跟小黄有同样的感受,但是在强大的主流观念下,很多人“被归位”了,毕竟人是群居性动物。

  最近小黄发现,女朋友扎起了披肩长发,和阿凡达一样梳了个三股辫子。最要命的是,她不再要求自己每天晚上说“I love you”了,而是“I see you”。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34351.html

更多阅读

罗京是谁? 罗京民光明是他唱的吗

罗京是谁?李成义6月5日中午和朋友吃饭,他突然一声叹息:“罗京走了。”“罗京是谁?”我一边夹着筷子,一边随口反问。朋友被我的“无知”惹急了,他放下筷子高声说道:罗京是《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啊,你怎么都不知道?!我可是从来没有正儿八经

转载 “小月月”是谁? 不是小月月

原文地址:“小月月”是谁?作者:汪梅丽继芙蓉姐姐、凤姐等“三俗”现象之后,2010年十一期间,网络中又一夜之间火了一个关键词“小月月”。这是一个被极其恶俗的语言描绘出的人物形象,仿佛是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无比丑陋的极品

2010我看到的第一篇雷人文章,红孩儿父亲是谁。 红孩儿父亲

红孩儿的父亲是谁,这样的问题在本文出来之前估计也不会有人关注。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

我发现了佚名是谁 我是一朵花300字

一天,我正在看作文书,突然,被一篇文章吸引了,那篇文章语句优美,用词恰当,不一会儿就吸引我的眼球,读完后,我便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作者是佚名。不一会儿,我又看了一篇文章的作者是佚名。哇!佚名究竟是何方神圣,这么厉害,一本作文书上有好几篇是

声明:《尖耳朵阿凡达是谁 被“阿凡达”》为网友苦往心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