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商务策划有很多不同的角度,这些不同的角度转换会给我们在某一个策划课题上带来完全不同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结果。因此很多策划人乐意使用角度转换形成大胆而新奇的创意——大到常人意料之外,但细细一想,却又可信、可行、可操作,实现了从不可能到可能、再到可行的转变。
三国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早已是人所熟知了,周瑜的问题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市场问题——三天造十万只箭,然而诸葛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需要转换角度,诸葛亮先用了“回避法”,用一个更高级的问题覆盖原有问题:三天不可能造十万只箭,但是有可能“借”十万只箭;但是,可能性不等于自然地可行性。那么,他是怎么借来的呢?他运用了特殊的道具——草船,利用特殊的心理——曹操怕东吴偷营,借助特殊的气候——夜晚大雾弥江……,这些景象有机合成,构成了特殊的背景,在这一背景下,曹操误以为东吴来劫营,不敢贸然出战,只好射箭退敌……。运用“背景转换法”,再把可能变成可行。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和商务运营中也很多,你在山顶上喊一嗓子的传播效应,要远比你在山沟沟里大得多;为什么很多演艺人员争着要上春晚,其实他在不同舞台上演出水平的发挥是基本一样的,但是传播的背景不一样;《建国大业》集结了那么多不要片酬的明星大腕儿,是因为祖国“60年大庆献礼”的隆重背景,甚至有“是否是一线演员”的心理影响。背景转换法的要义在于背景决定前台,用一句话来概括背景转换法的意境就是:你的重量级取决于你踏上了哪个星球!所以角度转换对于创意生成是非常重要的。
策划的角度不仅可以转换,还可以分解。我们在同一个角度下还可以策划吗?当然可以通过分解丰富角度甚至推出新的涵义。
1、从单一的元素变成多维元素,也是一种深入的策划。比如短信,从一个附属产品,到独立产品,甚至形成了产品链条——短信附加、短信组合、短信写手、短信广告……,这种策划不是转换角度而是分解角度,并将分解后的各类产品构成新的组合。
2、从交易行为变成传播行为。现在很多商场的促销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交易行为,而是整合了促销、公关、品牌推广、甚至客户关系等多个层面的集合体。哪些吸引消费群体眼球的打折、优惠、赠送、品尝、试用……,更多地含有“让大家告诉大家”的传播声浪和提升市场影响力的种种努力。
3、从注重消费结果到分解消费过程。在商品紧缺时代,人们更注重消费结果,而现在商品丰富了,人们不仅享受消费的结果,也享受着消费的过程,于是聪明的商家就把消费过程拉长了、分解细了,舒适的购物环境、优雅的就餐环境、优美的旅游环境,使得消费者不自觉地延宕了自己的停留时间,并在不断被分解的商业环节中产生非理性的购物冲动,形成原本没有列入计划的、但感觉强烈的消费行为。
4、从单向消费转向关联消费,围绕核心产品,把相关的、相连的组合成一系列产品群体,并在此过程中形成附加值消费的空间。这些方面的策划不是通过角度转换实现的,而是通过角度分解完成的。
一般而言,创意角度的转换往往产生于商务活动中的新领域,相对处于浅层面,其“新奇”的特征尤为突出,也往往比较能够形成轰动效应,但其持续性较弱。创意角度的分解则更多地属于深度开掘,在人们业已接受的领域重新激活某个细分的要素,相对处于较深的层面,而分解后的各类组合方式具有更强的消费适应性,因而延展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