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3日,坎坷的《无人区》终于上映。宁浩试图用《无人区》来构架一个平行世界来影射中国的当下,同时为中国类型片开拓新的疆域,应该说,勇气是不小的。影片主题从片首开始徐峥的独白开始铺垫,用猴子之间的协作带领观众进入对人类社会存在必要的思考中,继而用徐峥饰演的青年无良律师潘肖在一个方圆600公里几乎没有人烟的区域里被盗猎者追杀,遭遇种种啼笑皆非人物和暴力的故事来质问:一旦落入以生存为根本目的之弱肉强食环境中,人类还是否存在利他性、道德性——也就是人性光辉的可能性?应该说,影片立意是相当漂亮的,但结合电影本身,分析其类型片创作思路来看,并不高明。 首先是黑色电影剧情发展的前提——各种人性黑暗以及人性良善被逼迫至绝地的处境。这个前提在生拼硬凑,过于概念先行的《无人区》内发展得太过于勉强,电影剧本设定用力过猛,反而留下了生硬编造的痕迹。 其次,除了被盗鹰隼是盗猎者的财源,算得上潘肖和其之间的主要利益冲突,其他的利益冲突也未恶化至生存为唯一目的之地步吧?环境的严酷性被人为地放大,而实际上反映给观众的实质细节却又达不到那样惊心动魄的地步。于是乎,本应看到观众落泪的地方,观众反而哄堂大笑,缺乏切实的代入感,又是这部电影的败笔。 再从西部类型片创作的思路来看,实际上宁浩只是借着西部片的噱头打造一部黑色电影,但又想舍不得放下西部片的元素,正如他拍片之初就说的,“西部片中传统的追车、骑马、枪战等动作元素,咱们这片一个也没少。”要得太多,反而消化不了,片中徐峥那段骑马戏就有点煽情不到位,反而让观者脱戏。追车和枪战则更多是宣传噱头,大场面的动作戏几乎一个没有,所谓的西部气质显得分外拧巴。 最要命的是,宁浩和编剧团队都尚未明了西部片的精髓要义:英雄主义或虚无主义的精神体现,及在法律和秩序还没有建立的土地上通过暴力解决争端,缺一不可。无法无天的盗猎者拨打“110”借刀杀人,说明法律准则依旧约束着众人,正是这根伏线,被潘肖利用,达到让盗猎者内讧的目的。这样一路将类型塑造和剧情走向联系细捋下来,西部片的说法岌岌可危,整部电影的张力也显得诡异无比,借着西部电影的壳说着黑色电影的事,实际两方面都有欠缺。 缺点说完,再说说优点。首先,片方和宁浩在主题和类型开拓上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他们在动辄打打杀杀,毫无思想性的华语片里能够远离这些程式窠臼;工业制作的水准也在华语片的准绳之上,摄影和美术置景都抓住了西部的神韵,可惜没有继续将此要素放大交织成诗意和人物情绪刻画的共鸣;主题严肃又不失黑色幽默,有些台词俏皮难忘,抛却环境和人物的设定,剧作结构也较流畅,也就是说,如果观众信服了整部电影的初始设定,那么接下来的一切也能自圆其说,各种梗都前后连贯,闪耀着宁浩特有的狡黠之光。 从《人再囧途之泰囧》开始,中国电影工业开始着迷于如何探索制作一部合格甚至精良的类型片。这本是好事,但可惜一直停留在表面文章之上,未做进一步深究,大多化作了吆喝票房时的锣鼓声,混淆视听,这也体现在一年的票房轨迹之上。年初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由于票房的优异表现被大伙儿欣喜若狂地抬到了云巅,仿佛国产片真的走上了“类型大道”,可以正面抗衡好莱坞,可随之而来的暑期档及11月,好莱坞方展现了它的真正实力,《环太平洋》和《地心引力》为代表的各类大片携手把一众只会投机取巧的国产电影打得手无还手之力,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电影目前照抄好莱坞表面招式,却根本未弄清好莱坞类型电影精髓的流弊,正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很不幸,偷师还算得上乘的《无人区》都算其中代表之一,上述种种制作环节的短板均暴露出了工业细化不够的问题。以宁浩今日的功力尚且如此,试问还有多少中国商业导演敢说自己摸清了类型片创作的门道?国产商业片质量的日益下滑正是基本功就打得不扎实,输在了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