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马三立老先生有一个著名的关于治痒痒的段子,至今谁都能学两句:“挠挠!”
1977年,山东考古工作者在曲阜鲁国故城遗址的两座战国时代大型墓葬中,各发现了两件“痒痒挠”,都用象牙雕刻而成,长约40厘米,前部雕成人手形状,拇指竖直,其余四指并拢弯曲。四指指甲平齐,正好用来挠痒。其柄尾端还雕成兽头状,整件“痒痒挠”做工十分精致,既实用又美观。而文人墨客案头珍品和收藏重器的“如意”,正是由痒痒挠演变而来的——挠痒时能恰如人意,故名“如意”,可谓是痒痒挠的古典奢侈版。
2009年8月8日,一个美国的医学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名为“GRPR”的基因细胞,在实验中证明这是导致人体产生“痒感”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痒痒挠”的发明距今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它的发明意味着“痒痒”这种感官折磨对人类的骚扰已经长达2000年以上,以至于人们要发明一个专业工具并进行基因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医学专家告诉我们,除了“GRPR”之外,痒痒更直接的原因往往是与干燥有关,越干燥的环境、越干燥的部位,越容易感受到“痒”。因此,除了挠挠,保持湿润和润滑也是抗痒大法之一。
痒痒和疼痛的最大差别在于,疼痛会随着时间累积,“耐受性”增加而让人自我麻痹,感到越来越“不痛”;但痒痒却是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无以名状、越挠越痒,毫无规律可循,因此也就很难培养出“耐痒性”来。所以,鬼佬才用“七年之痒”而不是“七年之疼”、“七年之酸”来形容两性关系的疲乏和尴尬。
作为一个“关系”大国的子民(听说Guanxi一词已经直接进入新英语辞典),我们一定要知道,除了两性关系之外,尚有劳资关系、合作关系、客户关系、团队关系、社会关系等等“关系”,日子久了,一样会痒。这种痒,还远远不到“抽刀断水、割袍断义”的“忍痛割爱”地步,但是着实折磨当事人。
在现实世界里,任何一个组织都是若干关系的集合,哪一级的组织就有哪一级的关系组合,就会遭遇哪一级的“N年之痒”。
比如说,员工敬业度调查数据支持,劳资关系通常是“五年之痒”:在同一个组织内工作三至五年期间,是员工士气最低迷、最容易“怠工”的时期。
再比如说,企业源动力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合伙关系通常是“十年之痒”:创业十年左右的时候,创业伙伴最容易出现战略上的分歧。
又及,当前对第一代管理者、企业家来说,“痒中之痒”是传承问题:解决不好传承问题,管理者无法实现“功成身退”,企业家证明不了“基业常青”。没有经历过传承问题的组织,无论当下多么风光,只能说还是一个半成品。
而在医学家们发明出对付“GRPR”的基因疗法之前,“经济适用型”的抗痒基本法就是两条:
一是润滑;
二是挠挠!
组织中的“痒”也是一样,要么,就是要有精力、有意识地对各种关系时常“润滑”;要么,就是当感到痒痒时,或备好工具,或求个帮手,找准位置,赶紧挠挠。
那么,管理者,你在工作中,到底哪痒呢?你有“痒痒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