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在深圳,与朋友闲聊之中扯到了关于深圳城市精神的事情。大家普遍认为,与当年相比,深圳的城市精神没落了,深圳越来越平庸像一个中规中矩的传统城市了。说到原因,我认为还是需要从文化的承载者——人的角度来考察。也就是说,深圳城市精神的变迁,是因为“深圳人”变了。深圳人怎么变了呢?你看,深圳刚开发时,从全国各地来的人,大部分是冒险家:不甘寂寞,不安于现状,辞去了本来挺好的工作,带着创业和寻找机会的梦想来到深圳,也准备好了面对失败······由这样的人群组合而成的城市,自然充满了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如同当年的北美大陆一样。但是,当深圳初有所成时,再来深圳的人,就不见得是来创业的了,大部分变成了来“找工作”、“找饭碗”的人,他们的是位于行为模式,自然就不同于来“找发展机会”的前辈们了。所以,深圳城市精神的萎靡,实际上是由人和人群的变化而来的。

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藉此来所说企业。很多企业里其实也有着类似于深圳这样的现象。哥几个一起发起企业做事,创业精神没得说。但是令大部分企业主困惑的是,怎样把这种创业精神传递给源源不断招聘进来的员工?怎样让这些来“找饭碗”的人慢慢变成来找发展机会的人?这或许就是企业能否成长或者成长快慢的根本原因了。 无论在怎样的企业中,人都是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总体来说,绝大部分的人到一家企业来工作,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当然底线一般是要来挣你的钱的。面对这样一群你要使用的人,管理者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其实就是以你创办企业的价值观来区分:哪些人和你的价值观趋同?哪些人是可用之才?哪些人可用但是用破坏力?哪些人坚决不能用?哪些人是“守成型”的、可以辅助你的?哪些人不仅能辅助你,还可以激发和帮助你,并且为你打下一片江山? 有了这样的区分,你才能找到真正与你志同道合的人,你的创业精神也才能真正传承下去。作为企业主,一定不要期望经过所谓企业文化建设,所有的人就都能够和你一样爱企业了。因为价值观这种东西的传承是很艰难的,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而是要找到真正具备像深圳的创业者一样的人。 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受一位朋友的启发。他做了一个不小的企业,想起创建企业文化理念的事情,自己思考和归纳了一些东西出来。他的想法是,要在理念确定之后,拿着这些东西和大家去谈,看看大家想的是否一致。如果想的一致就一起干,如果想不到一块,干脆趁早走人。其实,他所做的,就是在企业发展到了需要“合众”的时候,所做的一种“寻找同道中人”的事情。我倒觉得,与许多大张旗鼓尔后马上偃旗息鼓地“搞”文化的企业相比,这是一种更加务实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倡导的。 与这个问题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需要更加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说初创时期的深圳很像当年的美国,那为什么美国的文化传承下来了,深圳的文化却失落了呢?我觉得,其中的关键问题是,美国以制度的确认了这种文化,而深圳呢?在经历了初期的创业激情之后,其管理模式也慢慢地趋同于国内其它城市了。所以,作为企业领导来说,只是在企业中寻找“同道者”还不够,还需要在文化理念确认之后,创建能够持续保持这种理念要求的企业制度,并由此慢慢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